摘要:“‘盲种盲收’和‘广种薄收’,都不适于农业长效发展,所以选良种非常重要。去年我们示范种植了2000多亩‘黑农531’,它的产量要比常规种植品种高上不少,而且没有出现豆农最怕出现的‘火龙秧子’(大豆胞囊线虫病),这增添了大伙的种植信心,今年我们计划扩种到4000
□本报记者 梁金池
时值清明,春光大好,龙江大地备春耕有序推进中,勤劳的人们勠力同心描绘着“二十一连丰”的盛大画卷。随意点开他们的落笔处,各种“新”意一一呈现:
佳木斯市桦川县的一辆农资运输车旁,桦川县小伙伴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雪芹正忙着将新豆种发放给社员们;
哈尔滨市双城区铧镒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大院里,新购置的一批智能电驱播种机在阳光下整装待发;
省气象局的大屏前,首席预报员关铭正利用新工具“风云四号高清云图”为农事生产提供预报服务。
备耕年年有,今年有啥不同?记者走进备春耕一线,寻找“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新底气:“农业芯片”的科技赋能
桦川县小伙伴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内,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王家军研究员正在和农户交流大豆品种“黑农531”的种植技术要点。
“‘盲种盲收’和‘广种薄收’,都不适于农业长效发展,所以选良种非常重要。去年我们示范种植了2000多亩‘黑农531’,它的产量要比常规种植品种高上不少,而且没有出现豆农最怕出现的‘火龙秧子’(大豆胞囊线虫病),这增添了大伙的种植信心,今年我们计划扩种到4000亩!”李雪芹点开手机相册,照片中是她去年在一片绿油油的大豆田里露出笑脸。她说,今年她想让丰收的笑容映上更多社员的脸庞。
这份丰收的底气源于科技的加持。王家军团队通过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培育出的“黑农531”具有高油、高产、抗重迎茬、耐盐碱等突出优势,不仅为我省发展高油高产大豆、盐碱地种豆及提高大豆产能提供品种支撑,还作为核心资源通过国家寒带作物及大豆种质资源中期库,共享给全国40余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进行深入研究。
“黑农531”的选育推广是黑龙江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一个缩影。我省开展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与创制,主要农作物实现良种全覆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供种能力持续提升,2024年累计建成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19个,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繁种面积450万亩以上,年产良种28亿斤,大豆面向全国主产区供种占比77.5%。
新动力:“钢牛铁马”的智慧进阶
铧镒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内,农机手王显东正进行着春耕前的农机检修工作,他面前的这台智能电驱播种机是自己今春的“新伙伴”。
“这种新型播种机在作业中能保持株距均匀、深浅一致,同时播种效率和精准度都有提高。”王显东说,以往机器播种出现漏播时需要下车查看,而驾驶这台农机时,农机手只需坐在舱内就能接到漏播报警。不仅省时省力,播种精准度更较之前提高20%到30%。
农机装备的高质量发展,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近日,以“科技赋能黑土地,智造引领新农机”为主题的2025佳木斯·北大荒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推进会在佳木斯市召开,中国农机院(佳木斯)专家工作站在此揭牌。
从新中国第一台脱粒机、第一台轮式拖拉机产地,到如今成为我省高端智能农机产业基地,佳木斯作为“北国农机城”的名头愈发响亮。历经70多年的发展建设,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农机终端消费市场之一,为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提供有力装备支撑。
新帮手:“知天而作”的云上助力
电脑屏幕中,祖国版图清晰可见,黑龙江立于雄鸡之冠,片片云层自上向下缓慢移动,风的走势不言自明。别误会,这不是纪录片导演的监视器,而是“风云四号高清云图”的直播画面。
对于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关铭来说,“看直播”是她每天的固定工作。不同于以往“靠天吃饭”的耕作方式,精准的气象预报助力农业生产实现“知天而作”。关铭介绍,气象数据来源主要分为地面观测、高空观测、卫星观测和雷达观测,他们通过卫星实时监测到的大气环流态势进行数值模式演算,加上计算机大型模式的推演,就可以得到未来15日的天气趋势变化。
“针对某一次天气过程,我们会提前4到7日发布重要天气报告,供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作决策的参考,尤其在省内备春耕阶段,我们将持续利用气象数据服务农业生产。”关铭说。
此外,气象部门不断完善低温冷害、大风、霜冻等风险预警预估指标体系,实现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预估业务化,探索建立“智能网格+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体系。完善一体化现代化农业气象业务系统和智慧型普惠化气象为农服务平台,开展基于位置的“关键农时”和“异常天气”精准推送等,不断将“天气变量”转为“可控方程”。
暗室催得萌芽暖,北斗导航铁牛忙。垄上春光三万里,一屏尽染稻菽香。从育种专家到庄稼把式,从智慧农机到气象服务,备耕时节的黑龙江朝气蓬勃,“新质生产力”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新农具”,被融进越来越多的农事环节。今年,属于黑土地的第一行春耕诗由此起笔。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