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火了!王传福说智驾是扯淡!什么无人驾驶就是高级驾驶辅助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5 08:18 1

摘要:当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2023年炮轰无人驾驶是"被资本裹挟的皇帝新装"时,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两年后会亲自为自家智驾系统站台。这场"大型真香现场"不仅让吃瓜群众直呼魔幻,更将车企智驾狂欢的遮羞布扯得粉碎——原来行业大佬们一边痛骂行业乱象,一边却在疯狂收割智商

当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2023年炮轰无人驾驶是"被资本裹挟的皇帝新装"时,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两年后会亲自为自家智驾系统站台。这场"大型真香现场"不仅让吃瓜群众直呼魔幻,更将车企智驾狂欢的遮羞布扯得粉碎——原来行业大佬们一边痛骂行业乱象,一边却在疯狂收割智商税。

一、车企智驾营销的魔幻现实

资本裹挟下的智驾赛道,早已沦为车企的"皇帝新装"秀场。特斯拉FSD系统收着8万智商税,却仍要求司机全程紧盯路面;小鹏的城市NGP号称"中国最强",实际事故率高得吓人;华为ADS系统更是被车主吐槽"人工智障"。这些车企一边用"全场景自动驾驶"的噱头抬高股价,一边把用户当成免费测试员。

最讽刺的是比亚迪,嘴上骂着"无人驾驶是忽悠",转身就推出"天神之眼"智驾系统,还声称"开过智驾车就回不去"。这种"白天当教授,晚上当禽兽"的操作,让网友直呼"川剧变脸都没这么快"。有车主爆料,该系统在高速上突然急刹,4S店却以"系统需要学习"为由甩锅,妥妥的"韭菜收割机"。

二、智驾军备竞赛的三大套路

1. 概念诈骗:把L2级辅助驾驶包装成"高阶智驾",用"城市NOA""领航辅助"等高大上名词忽悠消费者。某新势力车企甚至把自动泊车吹成"无人驾驶黑科技",实际体验还不如老司机。

2. 硬件诈骗:堆砌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昂贵传感器,单台成本暴涨30%,最终都转嫁给消费者。蔚来ET7搭载33个传感器,车价直接飙升到50万,被网友戏称为"买传感器送车"。

3. 责任诈骗:车企一边宣传"解放双手",一边在用户手册里注明"驾驶员需保持注意力"。去年某车企智驾事故中,法院判决车主承担全责,车企仅补偿2000元,堪称"杀人诛心"。

三、消费者成了最惨接盘侠

在这场资本游戏中,最受伤的莫过于普通车主。他们花大价钱买了"高级监工",却要承担系统故障的全部风险。数据显示,2024年智驾相关事故同比暴涨180%,维权车主在4S店门口拉起"还我血汗钱"的横幅,场面十分悲壮。

更让人寒心的是车企的双标操作。某车企高管一边在发布会上宣称"智驾是未来",一边在私下吐槽"现在技术根本不成熟"。这种"台上说人话,台下说胡话"的做派,彻底透支了消费者的信任。有车主无奈表示:"车企把我们当韭菜,我们却把他们当科技先锋。"

四、智驾行业的救赎之路

智驾技术本身没有错,但车企必须停止"造神运动"。真正的智能驾驶应该是渐进式发展,而不是靠营销话术催熟。王传福当年的批评其实一针见血:"无人驾驶需要解决伦理、法律、技术三大难题,现在谈商业化就是扯淡。"

行业要健康发展,需要建立三大机制:一是强制标注真实技术等级,禁止使用"全自动""无人驾驶"等误导性词汇;二是建立事故责任追溯体系,明确车企的主体责任;三是设立消费者保障基金,用于补偿因系统缺陷造成的损失。只有这样,智驾才能真正造福人类,而不是成为资本收割的工具。

当王传福们在智驾赛道上狂奔时,或许应该听听马斯克的忠告:"自动驾驶是地狱模式。"与其沉迷于营销噱头,不如脚踏实地搞研发。毕竟,技术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来源:汽车领航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