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西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源远流长这片土地上不仅有渔牧农桑金戈铁马驼铃晋商更浸润着崇文重教的文化基因播撒治学的火种“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国语·晋语》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礼敬师长的传统便已在这片土地上确立“博学而笃志
山西
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历史源远流长
这片土地上不仅有
渔牧农桑
金戈铁马
驼铃晋商
更浸润着
崇文重教的文化基因
播撒治学的火种
“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
——《国语·晋语》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礼敬师长的传统
便已在这片土地上确立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卜子夏画像
春秋末期
孔子门生卜子夏
在山西河津一带
宣扬儒学
魏文侯、李悝、吴起等皆受其业
史称“西河设教”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荀子·大略》
▲荀子画像
战国时代
儒学大家荀况(山西安泽人)
把教师的地位提高到攸关国家兴亡的高度
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治学思想
教授出李斯、韩非一代大家
“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
——《中说》
▲王通画像
隋末大儒王通(山西万荣人)
隐居河汾
讲学授业
有学生薛收、温彦博等
对后来的贞观之治产生深远影响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画像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山西永济人)
以种树喻教人
主张顺其天性培养人才
“然则为人,皆不可以不学,岂男女之有异哉?”
——《家范》
▲司马光画像
北宋名臣司马光(山西夏县人)
以超越时代的眼光
强调对女性教育的重视
主张男女一视同仁皆需受教
“治晋之道以教为先,为民之要以学为本。”
▲程颢画像
北宋理学家程颢
任泽州(今晋城地区)县令时
重教兴学
设乡学、立社学、建书院
温养了当地文脉
从此泽州大地
学风日盛、人才辈出
“不使他事胜好学之心,则有进。”
——《薛文清公读书录》
▲薛瑄画像
明代思想家薛瑄(山西河津人)
重视教化
热衷讲学
晚年在家乡设教十余年
创建文清书院
弟子众多
形成影响深远的“河东学派”
此外
孙复、元好问、郝经、傅山等
一代代师者在这里
传道授业解惑
山西的土地上
尚学育人之风在此回荡
02
书院千年
文脉传承的“精神殿堂”
聚徒讲学,传道授业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书院是古代重要的教化之地
山西书院则自古有之
费君书院
山西书院最早可追溯至
唐代的费君书院
唐朝诗人杨巨源(今山西永济人)
留下《题五老峰下费君书院》的诗篇
距今已有千年之久
龙首书院
位于应县
创于辽代
山西第一座有明确记载的书院
雄山书院
位于长治雄山之上
建于北宋靖康年间
至今尚存
是现在唯一留有遗迹的
宋代山西书院
河东书院
▲河东书院藏书楼
位于运城
明代正德九年(1514年)创建
为明、清、民国时期
河东地区最高学府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名“河东中学堂”
辛亥革命后改为“省立第二中学校”
后又改为“省立运城中学校”
其后书院毁于战火
现仅存藏书楼
冠山书院
▲平定冠山书院
位于平定
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
经元明清多次重修、扩建
其间多次更名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
正式易名为“冠山书院”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改建为平定中学堂
新中国成立后
又改建为山西省平定师范学校
2010年
山西特师、平定师范与阳泉教育学院
在此合并
组建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秀容书院
▲秀容书院
位于忻州古城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成开学
为当时忻州的最高学府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称 “新兴中学堂”
辛亥革命后改称“忻县中学校”
创山西书院改学堂之首例
后又先后更名为
忻县县立中学校、省立忻县中学校、忻县中学
1983年更名为“忻州一中”沿用至今
2004年原址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山西省唯一一处保存完好
且仍具有教育功能的书院
晋阳书院
▲1907年的山西大学堂
位于太原
明嘉靖九年(1530年)筑“三贤堂”
祀奉讲学河汾、生长于河汾的三位先贤
——王通、司马光、薛瑄
初挂“河汾书院”牌匾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三贤堂扩大为三立祠
三立书院由此确立
顺治年间
三立祠移至太原府城侯家巷
雍正十一年(1733年)
三立书院正式改名“晋阳书院”
1902年
晋阳书院和
光绪年间张之洞创建的令德堂书院合并
成立山西大学堂
与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一道
成为中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堂
同时它也是今山西大学的前身
据《山西书院》记载
山西古代有过记录的书院有286座
大同云中书院、榆次凤鸣书院、
晋城程颢书院、临汾晋山书院等
皆培养出大量人才
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
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
在科举制度存在的1282年间
山西历史上先后出现了25位状元
明清两代
山西有3725人进士及第
文教昌隆可见一斑
03
时代新篇
山西文教阔步向前
时光流转
山西的教育薪火
在新时代的沃土上愈发旺盛!
据山西省教育厅数据,
2024年,
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4万所,
在校生656.05万人,
教职工61.96万人,
其中专任教师48.73万人。
全省共有幼儿园6347所,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954所,
高中阶段教育学校910所,
普通、职业高等学校83所,
特殊教育学校96所。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6.29%,
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在99.8%以上,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93%。
全省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
实现11个设区市全覆盖。
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跻身“双一流”建设序列。
在学研究生6.43万人,
普通本科在校生55.35万人,
职业本专科在校生41.40万人。
▲太原理工大学
锦绣千年,弦歌不辍
表里山河,文脉绵长
三晋大地,薪火长明
先贤的智慧化作知识的长河
书院的烛火变为引路的明灯
崇文重教、尊师重道
已深深浸润这片土地
以文化人,以德育心
已融入山西人的血脉基因
时空变换
山西知识的火种从未熄灭
山西教育的根脉
一如汾水奔流
生生不息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