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裘盛戎大师是一位国宝级京剧表演艺术家,他的唱腔独树一帜,刚劲有力,被誉为“铜锤花脸”的典范。他的唱腔浑厚有力,如同铜锤敲击般震撼人心,将京剧花脸的艺术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唱腔特点是声音浑厚、节奏稳重、力度强大,仿佛能穿透人心。无论是《铡美案》中的包公,还是
裘盛戎大师是一位国宝级京剧表演艺术家,他的唱腔独树一帜,刚劲有力,被誉为“铜锤花脸”的典范。他的唱腔浑厚有力,如同铜锤敲击般震撼人心,将京剧花脸的艺术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唱腔特点是声音浑厚、节奏稳重、力度强大,仿佛能穿透人心。
无论是《铡美案》中的包公,还是《连环套》中的窦尔敦,裘盛戎都能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的唱腔特点是声音浑厚、节奏稳重、力度强大,仿佛能穿透人心。
《连环套·拜山》 李万春 饰 黄天霸、裘盛戎 饰 窦尔墩
无论是《铡美案》中的包公,还是《连环套》中的窦尔敦,裘盛戎都能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盗御马》中的窦尔墩,年纪已不轻了,但他所显示的英雄气概,远过于二十几岁初出道闯江湖的后生小子。这份气概,我想也是要岁月和阅历来培养的吧。我们常说:“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但裘盛戎演窦尔墩,我们只见到他的“威风”,丝毫不感到“杀气”,演一大盗而如此醇、如此厚,在艺术上真是到了极高的境地。他饰演的窦尔敦则显得机智勇敢,唱腔变化多端,展现了这位英雄人物的复杂性格。
裘盛戎的本工是铜锤,然而架子花脸的戏竟也演得如此工架稳练,神态威严。
《盗御马》这戏虽然不长,但唱腔中有西皮有二黄,身段中有坐寨有趟马,很多表演机会,裘盛戎演得可说无一不好。那一段“我偕同众贤弟叙一叙衷肠”,后来转快板,结尾一顿,袖子一甩,真是令人血脉沸腾,心神俱醉。
《连环套》这出老戏,若从清朝的咸丰同治年间算起,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演出历史了。当初国剧宗师杨小楼以一条声如裂帛的好嗓子,把此戏演成了“武戏文唱”的典范。此后诸多著名的武生、花脸、武丑演员不断联袂合作,成为演员常演、观众爱看的剧目。金少山、侯喜瑞、郝寿臣、裘盛戎、袁世海等擅演窦尔敦。
到了上个世纪的50年代初,全部的《连环套》却没有人敢动了。虽然还不时看到窦尔墩的《坐寨•盗马》-折,但黄天霸和朱光祖却被赶下台来。原因很简单:窦尔墩是农民起义的英雄好汉,而黄天霸是卖身投靠的汉奸走狗。在那个年代,但凡历史事件,一被罩上“农民起义”光环,那绝对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单就京剧来论,如其内容含有“诬蔑农民起义”的戏,一律不许上演。在1957年,文艺政策一度放宽,松了松“紧箍咒”,演出了一部分禁戏。此时的四郎准许探母,乌盆可以喊冤,天霸也能够拜山了。1957年4月李万春与裘盛戎、1962年3月高盛麟与裘盛戎曾经分别合作演出过全部《连环套》,精妙绝伦已成了千古绝唱。
对裘盛戎、高盛麟两位京剧大艺术家,曾有业内人戏称两人是“孟良焦赞”,说他俩宛如杨家将中感情很好的一对哥儿们。他俩同庚,都是梨园名家之后;同在富连成科班坐科,都是盛家科的骏材,在艺术上均有辉煌成就。
高盛麟 饰 黄天霸、裘盛戎 饰 窦尔墩
裘先生饰演的窦尔敦具有鲜明的个性,单就唱来说,他为在演唱中保持唱句的完整和避讳换气之声,他在演唱中逐步摸索创造 了“无声呼吸法”,用偷气、换气、深吸气等方法,调理气息,使唱句声断意不断,给人以连贯流畅的感觉。如“盗御马 ”一折“我与同众贤弟叙一叙衷肠”的“衷”字行腔之后,他在这里稍微换气之后,便接着唱出“肠”字的行腔。中间虽有明显的气口,但整个唱句并不显得支离破碎。裘先生在晚年气口功夫显得尤为出色,他运用恰当而充沛的呼吸,使得声音流畅,字正腔圆。这种巧妙的气门功夫,实在令人叹服。
《盗御马》里有一句唱“盗不回御马我难回山岗”,是两个“回”字,裘大师自己讲:在唱的时候,前一个“回”字唱正切,后一个“回”字唱反切,于是两个同样的字,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唱法,但字并不倒,仍然“回”字。第一个“回”字是正切,也就是唱时一带而过,这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窦某人去盗御马了,交待不交待两可;第二个“回”字就不然了,他是表示决心,而且有明确态度,唱上就得特别交待,特别地强调它一下,让这个“回”字翻一个滚,把这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都唱全了,唱清楚了,这也就是反切。”
“河间府为寨主除暴安良”, 是窦尔墩追述往事, 引为自豪的。裘大师演唱这句, 一改过去的平腔唱法, “河间府”三字翻着唱, 尤其“河间”二字, 在原来的音阶上提高了二至三度, 有力地表现出窦尔墩当年英气逼人,称王一方的气概。
“饮罢了杯中酒换衣前往”, 最后“叫散”, “叫散” 往往是被人们所忽视的, 而裘大师却把这句常被人们忽视了的散板, 唱得绘声绘色。他的唱法是“饮罢了”三字, 将尺寸逐渐撤下来, 接着是一个短暂的停顿, 然后骤然拔起高八度音, 唱“杯”字, 以“酒”字的开口音灌满全场, 每唱至此, 全场掌声, 这是在为裘大师高超的演唱喝彩, 也像是为窦尔墩下山盗马助威。
窦尔敦,既是心地坦荡的豪杰,又是啸聚山林的寨主,所以在他身上便应有一种带草莽的英雄气,如能把这种神气传达出来,即使演员在体型、嗓音条件上有所不足,也会取得演出的成功。:您听裘大师的念白:那句“某,姓窦名尔墩,人称铁罗汉哪”,裘大师把“某”字念得短促而干脆,“姓窦名尔墩”则念得清晰而不甚用力,“人称”二字更低沉凝重,“铁”字的音调摇曳回旋,直到念“罗汉哪”才喷口而出。再如他在“盗御马 ”一折,当探子回山禀报“口里口外垫黄土”时,他垫了一句“垫黄土做什么呢?”这是一句很普通的台词,但他却把“土”字念得略长,并用“擞音”来念“做”字(就是用一种断断续续的音来念),于是把窦尔敦对官府这一做法既不解其意又不以为意的语气和一种饱经沧桑的神情一下子就念出来了。
他借鉴了郝派、侯派等表演流派的优点,并结合自己的特点,丰富了刻画人物的手段。这种综合性的表演技巧使得他的窦尔敦形象更加立体和生动。
最脍炙人口的是《盗御马》,在这路戏中学侯喜瑞先生的成份很大,也有一部分学金少山,总之他都能融化在自己的风格之中。他跨越了金郝侯三座大山,裘大师跨过四十岁,就自成一派了。
裘先生与侯喜瑞先生
裘盛戎广收金派、郝派、侯派各派之长,又借鉴了老生、青衣唱腔,形成了铜锤、架子融为一体的新风格。比如《连环套》坐寨时[西皮原板]中有一句“指金镖借银两压豪强”中的“压豪强”三个字的唱腔,就是从谭鑫培先生《珠帘寨》那句“叙一叙旧根由”化来的,这样改动以后的唱腔再配合表演动作,用来表现窦尔敦的愤怒心情就比原来的唱法更有力些,起伏感也更强些。
裘盛戎先生几乎把花脸唱腔、运用发挥到淋漓尽致,否则怎成十净九裘。十净九裘,可是现在又有几个真正的裘派?从裘门二代开始走向极端一味儿讲究脑后音,却没了虎音、膛音、炸音、胸腔音。光有龙音没有虎音、嗓音越唱越窄越细了,可惜啦!
来源:一娱一乐一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