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多糖尿病患者在查阅药品说明书时,一旦看到“蔗糖”二字,心中难免会“咯噔”一下:这药含有糖分,会不会导致我的血糖失控?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查阅药品说明书时,一旦看到“蔗糖”二字,心中难免会“咯噔”一下:这药含有糖分,会不会导致我的血糖失控?
这种担忧极为常见。作为一名药师,我经常接到类似的咨询。
今天,我们将基于权威医学证据,深入探讨药物中微量蔗糖的实际影响。
那么重点来了
药品中为何会添加蔗糖?
蔗糖在药品中主要作为辅料,发挥以下作用:
矫味:掩盖某些药物的苦味或不良气味,尤其适用于儿童用药、口服液和颗粒剂。
辅助制剂:作为填充剂或粘合剂,帮助片剂和胶囊成型,确保剂量准确。
稳定药物:在部分情况下,蔗糖可维持药物的化学稳定性,极少数情况下还能提供少量能量。
药品中蔗糖含量究竟有多高?
药品中的蔗糖含量通常远低于日常饮食中的糖分:
一片普通片剂或胶囊,蔗糖含量多在几十毫克到几百毫克之间,远少于1克。
一包颗粒剂或一勺口服液,蔗糖含量稍高,但多数也仅为1-2克或更低。
对比日常食物:10克饼干含糖约2-3克,150克西瓜含糖6-8克,330毫升含糖饮料的糖分更是高达30-40克。
由此可见,药品中的蔗糖含量实际上微乎其微。
微量蔗糖对血糖的影响有多大?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指出,药品中添加的少量糖通常不会对血糖控制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不应成为选择药品的主要障碍。
对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药品中微量的蔗糖(例如0.5克)所引起的血糖升高极为有限且短暂,几乎无法通过监测手段察觉。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调节能力,足以应对这种微量的糖负荷。
多项研究表明,在常规剂量下使用含有糖辅料的药品,不会导致血糖显著升高,也不会影响HbA1c等长期血糖控制指标。
糖尿病患者不应“闻糖色变”!
避免过度恐慌:面对“蔗糖”无需过度紧张,其对大多数患者的血糖影响甚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无糖型产品。
重视治疗核心:药物治疗效果是管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键所在,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应为首要任务,切勿因小失大。
特殊情况需沟通:对于血糖极难控制或对少量糖分异常敏感的患者,应及时告知医生和药师,经评估后优先选用无糖替代品;在使用肠内营养液等含糖量较高的产品时,务必咨询专业人员,并将其计入每日碳水化合物总量。
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品成分和注意事项。但在看到“蔗糖”成分时,应结合自身病情,理性对待。
优先选择无糖剂型:若同一种药品有含蔗糖和不含蔗糖的两种剂型,且其他条件相当,建议优先选择无糖型。
切勿擅自停药或换药:这是至关重要的原则。擅自停药所带来的健康风险,远超过微量蔗糖的潜在影响,如有疑虑,务必先咨询医生或药师。
药师提醒
一片药中所含的糖分远不及一口米饭,对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并无临床意义上的显著影响。
擅自停药会延误您接受必要且有效的药物治疗。如有疑问,请随时咨询专业人员。
作者: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龙芳
审稿专家: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 安薇
来源:PSM药盾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