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省份之缅中行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9 21:58 2

摘要:话说七百多年前,元朝刚在中原站稳脚跟,老大忽必烈觉得自个儿威震四方,就派人去通知东南亚的邻居们:“以后都来我这拜个码头,认个大哥啊!” 信使到了缅甸当时的蒲甘王朝,国王那罗梯诃波帝一看,心里不痛快:“你谁啊?见我也不脱靴子,这么拽?” 得,不仅没给好脸,还把元

话说七百多年前,元朝刚在中原站稳脚跟,老大忽必烈觉得自个儿威震四方,就派人去通知东南亚的邻居们:“以后都来我这拜个码头,认个大哥啊!” 信使到了缅甸当时的蒲甘王朝,国王那罗梯诃波帝一看,心里不痛快:“你谁啊?见我也不脱靴子,这么拽?” 得,不仅没给好脸,还把元朝使者给扣下了!

蒲甘王朝

这还不算完,这位国王脾气是真爆,1277年,他居然调集了四万大军,外加八百头威风凛凛的战象,浩浩荡荡就杀进了元朝的地盘——云南!这架势,摆明了要跟新大哥掰掰手腕。

元朝这边一看:“嚯!小老弟挺横啊?敢来砸场子?” 云南的驻军没等中央大部队,自己就上了。结果你猜怎么着?七百个元朝骑兵,硬是把这几万缅军给揍趴下了!战场上一片混乱,那些大象被吓着了,掉头就踩自己人,死伤比元军砍的还多。这一仗叫“南甸之战”,打得缅甸国王是彻底懵圈,威风扫地。

元朝一看,这不行啊,得彻底解决。十年间又打了好几回,终于在1287年,元军攻破了缅甸的首都蒲甘城。蒲甘王朝这个缅甸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就这么凉凉了。国王想跑?没门儿,最后被自己人捆了送到元军大营投降。

仗打赢了,麻烦也来了。

元朝占领了缅甸,但抬头一看这地方:湿热难耐,蚊子比苍蝇还多,瘴气弥漫,山高路远,从北京过来能跑死几匹马。元朝的官员和士兵们叫苦连天:“这鬼地方,谁爱管谁管,反正老子不想待!”

忽必烈和他那帮大臣们一琢磨:直接派官驻军?成本太高,划不来。完全放手?面子上过不去,毕竟刚打下来。咋办?他们一拍脑袋,想了个“聪明”办法:搞“缅中行省”!

听着挺唬人吧?但这就是个“挂名”的玩意儿

投降的缅甸国王,摇身一变成了这个“缅中行省”的丞相(名义上的最高长官)。听起来官不小?其实呢,他该当他的土皇帝还当他的土皇帝,官员自己任命,税收自个儿留着花,地盘自个儿管。元朝呢?就干两件事:第一,给这位“丞相”发个金光闪闪的任命书和印章,证明他是我元朝“罩着”的;第二,要求他隔三差五派人来北京送点土特产(这叫“朝贡”),象牙啊,宝石啊,佛经啊都行,意思意思,给元朝皇帝长长脸。

说白了,这就是个“面子工程”。元朝对外宣称:“看,缅甸是我的一个省!” 缅甸人私下嘀咕:“行行行,你说啥是啥,反正我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双方心照不宣,各取所需。有点像现在说的“特别行政区”,但元朝管得更松,几乎是完全放养。

这“佛系”省长的日子也没过多久。

到了1290年,也就挂牌四年后,元朝中央自己都觉得没意思了。为啥?

路太远,管个寂寞:从大都(北京)到云南都够呛,再到缅甸?送个信都能跑半年,出点啥事黄花菜都凉了。朝廷一想:“算了算了,眼不见心不烦,撤了吧!”

气候太要命:对元朝人来说,缅甸的疟疾和瘴气比缅甸军队可怕一百倍!士兵和官员成片病倒,死亡率极高。大家宁愿回去吃沙子,也不想在这“绿色地狱”待着。

缅甸自己乱了套:蒲甘王朝一倒,缅甸立马四分五裂,北边冒出个阿瓦王国,南边崛起个勃固王国,还有其他一堆小势力,整天打来打去。元朝一看这烂摊子,头都大了:“算了,别搞什么行省了,谁拳头大、谁听话,我就给谁封个‘宣慰使’(类似地方土司头衔),让他们自己玩去吧。”

行省牌子摘了,但元朝人还真在缅甸留下了点“好东西”。

比如在曼德勒南边叫栖平原,元朝军队帮着修了大型水利灌溉工程。本来是想着方便自己运粮驻军,控制地方,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水利系统修得太好,硬是把荒地变成了良田。神奇的是,七百年过去了,直到今天,当地的缅甸农民还在用这套元朝时期修的沟渠引水种稻子! 老百姓都说:“水是从元朝流来的,稻穗能压弯了腰。”

元朝时期,云南的玉石商人跑到缅北山区,发现了翡翠矿脉,还教会了当地人开采和初步加工的技术。谁能想到,这个偶然的发现和技术传播,几百年后让缅甸成了世界闻名的“翡翠之国”。

想想也挺有意思:元朝当年修水利、探矿脉,本意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缅甸,结果呢?控制没长久,反而给人家留下了能持续用七百年的农业命脉和一个世界级的珠宝产业。这算不算历史的黑色幽默?一份意想不到的“援建大礼包”啊!

后来明朝接手云南,一看这情况,心想:“元朝那套‘挂名’的法子好像还行?” 于是也学着给缅甸的各个势力首领封了一堆“宣慰使”、“宣抚使”之类的头衔,比如“缅甸宣慰司”。但这套“嘴炮管理”效果更差,明朝对缅甸的控制力比元朝还弱,基本就是靠发个委任状维持面子。等到1531年,缅甸出了个狠人莽应体,统一全国建立了强大的东吁王朝,翅膀硬了,就再也不认中国这个“大哥”了。明朝后来也跟缅甸打过仗,但再也没能恢复像元朝那种名义上的管理。

所以啊,缅中行省这玩意儿是啥呢?

它就是元朝在缅甸插了根“到此一游”的旗子,风一吹就倒了。本质上是元朝对热带边疆“管不动、不想管、又舍不得面子” 的无奈选择,用最低成本(挂个名)换取一点面子收益(朝贡)。它证明了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中原王朝想直接、深入统治像缅甸这样遥远、环境迥异的地区,成本实在太高,几乎不可能长久,不如搞点“间接管理”(封个土官)更实际。

最有意思的是,虽然“缅中行省”这个虚名早成了历史书里的尘埃,但当年元朝人为了控制而留下的水渠还在哗哗地流,滋养着缅甸的稻田;无意中开启的翡翠之路,至今仍在闪耀。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又充满人情味儿,你说是吧?

来源:神奇小手儿谈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