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已成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与必然选择。近年,全国各地都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以推进对外开放。
01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已成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与必然选择。近年,全国各地都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以推进对外开放。
今年,温州提出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新时代“世界的温州”。这也意味着,温州要借助这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浪潮,更好地接轨世界。
日前,市外事办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推进国际化街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根据征求意见稿内容,温州规划打造一批彰显国际水准、温州特色、和谐宜居、近悦远来的国际化街区,包括国际人才社区、国际消费聚集区等,打响“世界的温州,来了都说好”城市品牌,助推“强城行动”,提升温州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建设中的温州大都市
打造国际化街区,是推进温州城市国际化与对外开放水平的手段之一。
此前,温州的国际化,其实更多依靠的是温州人,主要是约83.6万温籍华侨,分布在全球各地,建立了温州与全球的联系。
部分华侨带着资金、技术等回到温州投资,对温州城市发展、市民生活方式等,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比如,曾经温州鞋服产业发达,时尚潮流全国领先,赢得了“穿在温州”美誉,其中就有这帮华侨的贡献。
金温铁路、温州大学、附二医、宏德中学(现19中、南浦实验中学锦绣校区)、城南大道(现锦绣路)等,都离不开港台温籍同胞、海外温籍华侨的资助。
温州街头常见的咖啡厅、西餐厅等,不少也是归国华侨开设的。
温州也一度非常盛行欧式住宅,尤其是法式,曾经备受温州高净值人群推崇。
温州西式生活代表的米房cei
不过,这种依靠温籍同胞、华侨的国际化,是非常浅薄、有限的,且近年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弱。
那么,在真正的国际化方面,温州到底做得如何?
02
如何评价一座城市的国际化水平?我们从人口结构、经济活动、航空枢纽、文化交流、生活环境等方面,看看温州的国际化水平。
人口结构:
温州到底有多少外籍人士?在近年的不同报道,温州的合法居住外籍人士数据存在出入,大概在约5000-8000人之间。这样的数据,进不了全省前3名,落后于杭州、宁波、金华。
除了部分企业招引的高管与技术人员外,更多还是体现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包括外教、留学生等。其中,留学生超过1000人。
温州街头看到的外籍人士不多,但在一些中高端小区、高校、商务楼、商业综合体、进口超市、酒吧等,还是时常能看到外籍人士的身影。
作为全省唯一一个拥有2个过境免签口岸的城市,温州也吸引了一些国际游客。仅去年上半年,温州就接待了约1.7万人次的外籍游客。
生活在温州的外籍人士
生活在温州的外籍人士
经济活动:
去年,2024年温州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36.6亿元,全年实际使用外资仅4.14亿美元,规模以上外商投资企业68家。
这几项数据,均处于省内中游甚至中下游位置。
像实际使用外资,还包括一些温籍华侨的投资在内,真正的外资则更少。
至于国际性的会展、商务活动等,非常有限,最知名的要数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
包括外资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目前温州没有。
少有外资机构的滨江CBD
国际航线:
目前,温州开通了曼谷、首尔、新加坡、罗马、米兰、马德里等国际航线,搭建起更多连接国际大都市的空中航路。
其中,罗马、米兰、马德里等洲际航线是一大亮点,这在地级市中尤为难得,不少省会城市都做不到。
很明显,温州的洲际航线,依托的是温籍华侨,而非真正的国际交流。
像东京、雅加达、金边等航线,温州只是短暂开通,难以长期保持。
同时,这些国际航线基本由国内航司执飞,外航很少,全球知名航司几乎没有。
比起国际航线,眼下更重要的是机场T3航站楼要尽快开工。当前,作为国际厅的T1航站楼,非常落后。
机场边检并非24小时工作,而是卡点工作。边检开门之前,旅客无法进入候机厅,只能在前厅等待。高峰时,多架航班的数百名旅客,只能挤在狭小的前厅里。
从城市形象到旅客体验感,机场国际厅作为第一印象,理应做得更好。
温州机场T1国际航站楼
文化交流:
温州肯恩大学是一所中美高等教育合作创办的高校,类似的中外合作高校国内并不多,在温州就能体验国际化高等教育。
吸引外国留学生,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主,个别毕业后留在温州就业、定居,进入医院、科研机构等。
在非高等教育方面,温州也有森马协和国际学校等,以及为供外籍人士子女就学的尤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茶山高教园区
生活环境:
除部分高校的留学生宿舍、外教宿舍外,温州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社区,更谈不上由他们集聚所形成的文化。
为了解决在温外籍人士子女就学问题,温州还创办了尤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温州有Ole'等多家进口商品超市,一些商业综合体、创意园区等也开设了各国风味的餐厅,也有各类酒吧,近年也引进了山姆、麦德龙等会员制超市。
温州香格里拉、希尔顿(目前仅部分开业)、万豪、威斯汀、铂尔曼、喜来登等国际品牌酒店,近期还招引了雅诗阁公寓,数量不多,但能基本满足外宾的差旅需求。
没有外资银行,外资便利店仅有刚进驻温州、门店尚少的全家。
西餐吧里时常会看到外籍人士
西餐吧里时常会看到外籍人士
至于领事馆、国际机构等,基本位于一线城市,或大区域(东北、西北、西南等)中心城市,浙江全省都几乎做不到。
03
可以看出,温州各个方面的国际化水平,既有亮点,也有不足。
总体来看,温州的国际化,主要是温州人的国际化,温州城是不够国际化的,除了温籍华侨,主要依赖教育、医疗两方面。
尽管温州国际化水平不高,但在拥有大量温籍华侨、归国留学生及一些常住外籍人士的情况下,再加上城市发展、本地企业出口、出海等需求,温州非常有必要继续补充国际化配套短板。
在国际化配套方面,做不到的不能强求,但是有需求且有能力做得到的,温州不应该缺失。
最典型的,就是外资银行。比如,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星展银行等,目前温州一家都没有。
部分外资金融机构
外资银行在跨境金融、差异化服务、创新制度等方面,存在一定优势,是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要体现。
温州民营企业、华侨数量众多,民间资本雄厚,有着一定规模的多元化金融需求,引进外资银行,构建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也有利于温州优化营商环境、金融生态。
外资银行并非一二线城市的专利,像绍兴、镇江、扬州、盐城、威海、唐山、珠海、汕头、河源、梅州等三四线城市,都有了外资银行。
温州,并不是没有实力引进外资银行。
《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第五条
后来,有关部门在招商引资时,“引进外资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曾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然而10多年过去了,温州外资银行依旧没有零的突破。
去年,曾有市民在民呼我为平台上向有关部门建议,引进外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但有关部门并未给予明确答复。
04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之所以能崛起,一般都说“温州人聪明、勤劳、勇敢”,或者说“因人多地少、资源匮乏而杀出一条血路”。
其实归根结底,在于温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在国际主航道之上,有机会率先接触外部世界与新生事物。
这足以说明,对外开放对一座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温州更是如此。
奔向东海的瓯江
作为普通地级市,温州几乎不可能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都市。
但是,作为一座制造业发达的城市,温州在产业方面参与国际分工协作,大量商品需要销售至全球,不少企业也有出海需求,对外开放、接轨世界是必由之路。
同时,无论是外籍技术人员来温就业,还是吸引华侨及后代回温就业、创业,都有利于温州发展。
而大量华侨在全球各地建立的人脉网络,也有必要转化为温州对外开放的优势,在温州搭建一座国际化平台,让国内企业在出海过程中,搭乘温州人的全球资源,这同样有利于温州发展。
温州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像外资银行等短板有必要继续补齐,有了相对优势的国际航线也还应继续拓展。
倘若能引进更多真正的外资,对温州的产业升级、生活品质提升等方面,都将带来极大的帮助。
建设中的温州大都市
正如义乌,只是一座县级市,凭借小商品市场,变得非常国际化,恰恰说明了国际化并非大城市的专利。
广东湛江,也能成功招引德国巴斯夫集团,投资100亿欧元,建设一座世界级化工一体化基地。
不强求温州成为真正的国际大都市,但温州的国际化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以助力城市发展。
当然,温州为外籍人士、回乡华侨创造更多便利,要建立在平等、适度的前提下,以服务城市、产业发展为目的。
给予外籍人士超国民待遇,比如像国内某些高校那样过度优待留学生,是不可取的。
通过超国民待遇吸引外籍人士,这样的国际化只是虚假国际化,对城市发展带来不了正面作用,反而可能留下后遗症。
来源:闻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