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是个谜,其画也是个谜,哭之笑之,天才疯子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4 20:05 1

摘要:扬州城郊的破庙里,老和尚正对着墙上新画的怪鸟发笑。那只鸟翻着白眼蹲在枯枝上,像是被雷劈过似的炸着毛,歪歪斜扭的题款"三月十九"四个字,像几根散架的竹篾插在画角。守门的小沙弥偷瞄着师父用秃笔蘸墨,突然把整张宣纸倒过来,又添上两只倒悬的蝙蝠。门外暮鼓咚咚响了三遍,

扬州城郊的破庙里,老和尚正对着墙上新画的怪鸟发笑。那只鸟翻着白眼蹲在枯枝上,像是被雷劈过似的炸着毛,歪歪斜扭的题款"三月十九"四个字,像几根散架的竹篾插在画角。守门的小沙弥偷瞄着师父用秃笔蘸墨,突然把整张宣纸倒过来,又添上两只倒悬的蝙蝠。门外暮鼓咚咚响了三遍,老和尚突然摔了笔,抓起酒葫芦灌得满襟淋漓,踉跄着在佛堂里又哭又笑。

这个疯疯癫癫的老头,就是后来被称作"八大山人"的朱耷。此刻他四十二岁,距离大明王朝覆灭已经整整二十年。

1606年冬月,南昌宁王府的琉璃瓦上覆着薄雪。产房里飘出浓重的艾草味,朱谋鹳看着襁褓中皱巴巴的婴孩,手指掠过孩子右耳垂的朱砂痣。这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七世孙,按族谱排到"统"字辈,取名朱统。

五岁开蒙那天,小王爷抓周时径直爬向青玉笔洗。他握着半截断墨在《朱氏宗谱》扉页画了只三足金蟾,歪歪扭扭的墨迹浸透了宣纸。王府画师倪元璐初见惊为天人,指着那团墨渍说:"此子笔意通神,当以画道证菩提。"

崇祯二年元宵,十二岁的朱统在滕王阁诗会上,用一炷香时间绘就《百鸟朝凤图》。画中九十九只禽鸟姿态各异,唯独中央凤凰留白。南昌知府李邦华问其故,少年提笔在空白处题诗:"丹穴山空三百载,何时再现五彩翎。"满座哗然。

1644年三月十九,这个日期后来反复出现在八大山人的画作里。正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的朱统,突然看见山脚下驿马狂奔扬起的烟尘。信使送来血书时,他的指甲掐进了掌心——崇祯帝自缢煤山,李闯军攻破北京城。

次年清军铁骑踏破南昌城门,三十九岁的宁王后裔躲在王府祠堂的夹墙里。他听见铠甲摩擦的声响混着女眷的哭喊,闻着祖庙梁柱燃烧的焦糊味,手指在砖墙上抠出血痕。三天后逃出生天时,昔日金碧辉煌的王府只剩遍地瓦砾,池塘里漂着撕碎的《朱氏宗谱》。

在奉新山避祸的茅屋里,他第一次用"雪个"为号作画。宣纸上泼墨纵横,画的是被雷劈断的老松,题款写着:"雷霆撕天裂,孤松守残躯。"笔锋如刀,把"明"字的日字旁写得支离破碎。

哑僧疯语

为避清廷追捕,朱统落发为僧,法号传綮。在进贤县介冈灯社的禅房里,他效仿南朝梁时的画僧惠远,开始长达十三年的装哑。晨钟暮鼓中,他用木炭在墙上画满奇形怪状的禽鸟,住持发现时,他正对着画中的翻眼鱼说话。

"这秃驴怕是疯了。"小和尚们窃窃私语。他们常见传綮禅师半夜在佛殿游荡,用扫帚蘸香灰在地上画巨大的荷花。有次暴雨冲垮庙墙,他竟冒雨立在废墟前大笑,在残壁上题写:"天也破,地也破,老子画个圆满壳。"

清康熙五年(1666年),传綮突然开口说话。那天他正在画《古梅图》,笔锋扫过嶙峋梅枝时,喉咙里发出困兽般的低吼。当最后一笔落下,他掷笔长啸:"二十年装聋作哑,今日方知我是我!"惊得香客们夺门而逃。

哭之笑之

还俗后的朱耷开始使用"八大山人"署名。这个看似佛家法号的别称,实则是"哭之笑之"的意象组合——把"八"和"大"、"山"和"人"四个字连笔写成,上半部似笑非笑,下半部欲哭无泪。

在南昌城东的"寤歌草堂",他常穿道袍戴斗笠,拎着酒葫芦沿街卖画。有人求画鸭,他偏画只单脚独立的鹌鹑;预订山水,却得幅秃鹰瞪眼的怪石。有富商出重金求"吉祥如意",他挥毫泼墨,画了只翻白眼的呆鸟站在破瓦罐上。

某日醉后,他在新作荷花图上题诗:"荷叶荷花五尺长,问天何处是真香?"突然抓起画撕成两半,又将残片拼贴成扭曲的人形。徒弟上前劝阻,反被泼了满脸墨汁:"世人皆醉我独醒,要这劳什子作甚!"

笔墨惊雷

晚年的八大山人愈发放纵不羁。他给县令画的贺寿图,竟是枯柳寒鸦配诗:"东邻西舍牡丹开,老夫门前柳树栽。"气得县太爷当场撕画。可那撕碎的画纸被人捡去装裱,反而拍出天价。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重阳节,八大山人在滕王阁旧址前摆摊卖画。有位布衣书生求教画技,他蘸墨在书生衣襟上画了只振翅欲飞的孤雁:"看这鸟儿,颈子要像断未断的弓弦,翅膀要似收未收的残云。"说罢掷笔入赣江,大笑着消失在暮色中。

三个月后,人们在青云谱道院发现他的遗体。画案上摊着未完成的《鱼鸟图》,空白处题着半联诗句:"墨点无多泪点多..."砚池里的残墨已凝成血痂般的硬块。

好的,我将按照您的要求创作一篇口语化的续写文章。为了让内容更生动有趣,我会先整理一些关键的历史细节。请您看看以下设定是否符合预期。如需调整请随时提出。

乾隆爷下江南那会儿,在扬州盐商家里看见幅八大的《孔雀图》。画里那鸟秃尾巴支棱着,蹲在块要塌不塌的怪石上,题诗写着"孔雀名花雨作屏,竹梢强半墨生成"。老爷子端着放大镜瞅半天,突然拍案大笑:"这老小子拐着弯骂人呢!"——孔雀尾巴三根毛,暗讽清官顶戴三眼花翎。

可转头就让和珅把画收进宫里,还特意交待:"搁在养心殿后头库房,别跟《快雪时晴帖》摆一块儿。"内务府太监门清儿,皇上这是又爱又怕。后来编《石渠宝笈》,八大作品全被归到"次等"类,盖的鉴藏印都比别人小一号。

倒是恭亲王奕訢实在,有回喝高了跟门客掏心窝子:"八大画里带反骨,看着比洪秀全的檄文还扎眼。可你别说,他画那翻白眼胖头鱼,越看越像军机处那帮老油条。"

郑板桥有年在镇江茶楼跟人吵架,为的就是八大。有个徽商说:"八大那叫鬼画符,我三岁儿子都比他画得圆乎。"郑板桥当场摔了茶碗:"你懂个屁!八大笔墨里有剑气,他画荷花梗子比关老爷的青龙刀还利索!"结果被茶楼老板索赔二两银子。

其实郑板桥自己书房就挂着八大的《枯木寒鸦图》,有次喝醉在画上题了首打油诗:"乱石堆里鬼打架,老树杈上鸦吵架。要问此画哪里好?气死扬州盐商佬!"后来被金农看见,差点撕了这画:"八大是明朝王孙,你郑燮是康熙秀才,配题字么?"

这事儿闹到袁枚那儿,袁才子写诗和稀泥:"白眼鱼翻三百载,青藤门下狗都狂。"(青藤指徐渭)八大要是听见,估计又得撕画——合着把我跟徐渭家的狗比?

1929年全国美展,徐悲鸿指着八大的《河上花图》开炮:"这种墨猪画法,不如改行当道士画符!"张大千拎着酒壶就冲过来:"你懂个锤子!八大这荷花梗子里的颤笔,比你画的马腿有劲多了!"

两人从展厅吵到鸿宾楼,徐悲鸿说要用西方解剖学改造国画,张大千拍桌子:"八大早玩过立体主义了!你看他画的石头,正面侧面底面全在里头!"最后刘海粟出来打圆场,结果三人抱团掉进苏州河,成了上海滩头版笑话。

这事儿还有后续——30年代张大千仿八大画作,被吴湖帆看出破绽:"你仿的鱼太乖,八大画的鱼都像要跳起来咬人!"后来科技检测发现,张大千真用明朝旧纸造假,气得徐悲鸿又写文章:"五百年前纸,裹着三流艺。"

2010年北京秋拍,《孤禽图》拍出6272万。就那只光杆鸟,站都没站相,愣是比齐白石整套十二屏还贵。台湾藏家嘀咕:"这鸟眼白比例不对啊..."话音未落就被山西煤老板加价截胡。后来听说那画挂在私人会所浴室,和黄金马桶做伴。

纽约苏富比更绝,给八大的《竹石鸳鸯》配了个摇滚乐宣传片。拍卖师戴着VR眼镜解说:"注意这石头裂缝走向,暗合斐波那契数列!"英国数学家还真用电脑测算,发现八大构图符合黄金分割率,误差不到0.18%。

最玄乎是某AI公司,把八大所有画作扫描建模,声称破译了"疯癫密码"。结果生成的新画被吐槽:"这鸟翻白眼像得了甲亢,八大看了能气活过来。"

2018年南昌修地铁,挖出个明朝青花药罐。里头除了朱砂、雄黄,还有半截人耳骨——耳垂带颗朱砂痣。DNA检测确认是八大族系,考古队沸腾了:"怪不得他晚年画风突变,估计是汞中毒致幻!"

北大有个教授更神,说八大签名里的"哭之笑之"其实是摩斯密码。把笔画转折点换成电报码,能拼出"三月十九"和"明"字。虽然被同行骂"扯淡",但抖音上相关视频播放量破了三亿。

最近还有个00后UP主,用八大笔法画电竞人物。那双翻白眼的鲁班七号,周边卖到脱销。直播间有人说"侮辱传统",小姑娘回怼:"八大要活在当下,肯定开直播撕画!"

来源:忠哥说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