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不久,“微头条小秘书”发信息给我,说关注到我是一个积极创作的人,特邀请我加入限时发文活动,一周内发布的作品,累计阅读量达到一万,可以得66元现金奖励。
文/莉莉日记
前不久,“微头条小秘书”发信息给我,说关注到我是一个积极创作的人,特邀请我加入限时发文活动,一周内发布的作品,累计阅读量达到一万,可以得66元现金奖励。
末了,可爱的“小秘书”还特意强调:“仅限受邀作者参加。”
我一向对头条的活动不感兴趣,唯一的一次参加活动,是去年关于读书话题的。因为我真的爱看书,又自认为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所以非常乐意将自己心爱的藏书分享出来。
请注意,一开始吸引我的,并不是“66元现金奖励”,而是那句“仅限受邀作者参加。”它瞬间把这个活动拔到一定的高度,它是头条君对你的赏识,是一种荣耀——看看,叫广大中老年朋友们又爱又恨的头条君是多么会拿捏人心啊。
但是,当我真的报名参加后,我的目光之所及,内心之所想所求,全是数据了。
我跟打了鸡血似的,一天发布几篇微头条,过一会儿就打开手机看一下数据,甚至上班时间,用手边的计算器累加阅读量。到星期六的时候,阅读量累计达到七千多,努努力,应该可以冲一万,可是,我已经明显感觉创作思维上后续乏力。
星期天中午,意识到可能完成不了任务的同时,也意识到这种将收益数字具体化的写作,是一件令我痛苦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的写作连自己都不能取悦,又怎么吸引到读者呢?写作应该是一件率性而为的行为,为了获得事先设定好的数据目标,就会一心想着怎么“讨好”读者,对我而言,是没有可持续性的。
所以,期限的最后一天,我已经不纠结能不能达到目标数据了。也许够数了,也许差几百阅读量,随他吧。
还是安安静静地写自己喜欢的吧,不断更,不讨好谁。数据好,就花多点时间与精力,和朋友们互动;数据不好,那就有时间下楼散步,放空大脑。
不过,还是感谢头条君的盛情相邀,让我挑战在一周之内,绞尽脑汁、马不停蹄地写啊写啊,不仅收获一种全新的体验,更悟到写作不能只奔收益。
来源:彤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