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全面振兴,文化振兴是重要思想支撑,文明乡风又是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省各地创新方式方法,以文明乡风滋养乡村振兴。红星云联合红网推出《我们的新乡约》专栏,聚焦全省各地乡风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挖掘典型经验,见证乡村美丽蝶变!
编者按:乡村全面振兴,文化振兴是重要思想支撑,文明乡风又是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省各地创新方式方法,以文明乡风滋养乡村振兴。红星云联合红网推出《我们的新乡约》专栏,聚焦全省各地乡风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挖掘典型经验,见证乡村美丽蝶变!
南县乌嘴乡又东村:菊花寄相思 绿色新风尚
清明节前夕,南县乌嘴乡又东村村民们一改传统焚烧纸钱的习俗,纷纷在亲人的墓前栽种菊花,以清新雅致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追思,为传统节日增添了一抹绿色生机。
又东村通过树立新时代殡葬理念,以建设美丽屋场、创建美丽乡村为契机,打造出了散坟整治试点的“又东”模式。今年,该村还通过整合红白理事会资源力量,村内联合乡农业站技术专家,定期指导菊花养护技术。这些承载着思念的菊花,在完成祭祀使命后,将被移栽到村里的公共绿地,实现“二次绽放”。
从烟火缭绕到花香满园,从杂乱无章到整洁有序,又东村的这场变革,既是对传统的创新传承,更是对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生动诠释。
栽种菊花祭祀,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保靖县普戎镇:文明祭祀 共筑森林防火墙
为弘扬传统文化、守护绿水青山,保靖县普戎镇发起“文明祭祀平安清明”专项行动,通过创新服务、强化宣传、严查隐患等举措,引导群众以低碳环保方式寄托哀思,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屏障。
普戎镇充分利用镇村资源,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切实增强村民防火意识。线上通过“村村响”广播循环播放防火提示、微信群转发防火警示视频,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矩阵。线下在辖区主要进山路口、集镇主干道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立文明祭祀宣传“小站点”,向过往群众耐心讲解近期森林火灾典型案例,普及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及安全知识,提醒群众严禁携带火种进山,提倡文明祭祀、低碳祭扫新风尚,推广“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等环保祭祀方式。
保靖县普戎镇通过强化宣传引导群众以低碳环保方式寄托哀思
湘阴县南湖洲镇:童心倡清明 绿色寄哀思
3月31日,湘阴县南湖洲镇民政社工站携手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辖区未成年人开展“倡导绿色祭祀,童心传递文明”主题实践,通过“课堂+行动”双线联动,以童声传递环保理念,用实践涵养文明风尚。
“鲜花祭祀比烧纸钱更环保,电子蜡烛也能传递思念!”在社工设计的“祭祀方式配对”互动游戏中,孩子们通过对比传统祭祀方式与绿色祭扫方式的差异,深刻理解安全环保的重要性。随后,孩子们亲手栽种多肉“思念盆栽”,以泥土孕育新生,用绿意寄托哀思。“我要把盆栽带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清明节也可以这样纪念祖先!”一名孩子捧着作品说道。
实践环节中,孩子们化身“文明宣传员”,在党员志愿者带领下分组走进社区,向居民发放绿色祭祀倡议书,讲解焚烧纸钱的危害,倡导鲜花祭祀、网络追思等低碳方式。“小朋友都懂得保护环境,我们更要带头践行!”收到倡议书的居民连连点赞。活动累计发放倡议书200余份,覆盖辖区多个居民区,推动文明理念从家庭向社区延伸。
孩子们栽种多肉“思念盆栽”
蓝山县:网络云祭扫 心意跨千山
清明期间,蓝山县坚持文明祭扫、森林防火协同推进,推出鲜花祭扫、心愿墙追思、植树祭扫、网络云祭扫等文明祭扫新民俗。通过制作短视频,印发移风易俗倡议书,组织志愿者线下宣传、利用“村村响”滚动播放,推动文明祭扫理念深入人心。通过统一采购鲜花,在烈士陵园和50多个行政村设立文明祭扫鲜花兑换点,将村民手中的塑料花兑换成鲜花,倡导绿色、低碳祭扫新风尚。蓝山县还推出清明网络云祭扫H5,帮助在外游子通过网络祭扫献花、留言寄托哀思之情。
蓝山县推出清明网络云祭扫H5
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三长齐行动 文明共传承
慈利县充分发挥“片、组、邻”三长作用,带头倡导文明祭祀、带头劝阻违规用火、带头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切实织牢织密森林防火“防护网”。
三官寺土家族乡组织全乡各村近700余名“三长”,分工协作,组织召开屋场会,将关于移风易俗、森林防灭火的相关要求传达给每家每户。通过“片组邻”三长的通力合作,召开屋场50余次,抓实移风易俗、森林防灭火工作。
江垭镇35支党员先锋队在各村(社区)祭祀必经路段、重要路口设置森林防灭火文明祭祀劝导站90余处,在重点场所张贴宣传标语100余张,通过屋场会、“邻长服务周”等开展宣传活动70余场次,走访2000余户。
屋场会推动移风易俗、森林防灭火工作
新颖、环保的祭扫方式,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让哀思在绿意中绽放,让文明在新风中传承。
来源:红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