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的全南正处盛夏,高温、多雨、湿度大,蚊虫孳生活跃,肠道致病菌繁殖加速,同时也是暑期出游高峰,易引起疾病的传播与扩散。为保障您和家人的健康,请注意预防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手足口病、狂犬病等夏季高发传染病以及注意防范高温中暑、洪涝灾害等健康风险。
8月的全南正处盛夏,高温、多雨、湿度大,蚊虫孳生活跃,肠道致病菌繁殖加速,同时也是暑期出游高峰,易引起疾病的传播与扩散。为保障您和家人的健康,请注意预防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手足口病、狂犬病等夏季高发传染病以及注意防范高温中暑、洪涝灾害等健康风险。
01
基孔肯雅热&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各年龄段人群都有可能感染发病。健康人被带毒蚊子叮咬后,潜伏期(从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到症状开始的时间)1-12天,一般为3-7天。感染后,出现典型的“热-疹-痛”三联征:
◆ 突发高烧:体温可高达39℃+,可能持续1-7天。部分患者会出现“双峰热”,即退烧后再次发热。
◆ 明显关节疼痛:这是基孔肯雅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特别是手指、手腕、脚踝和脚趾等小关节会出现剧烈疼痛和肿胀,可能持续数天甚至数月。
◆ 皮疹:约80%的患者在发热后2-5天,面部、四肢甚至手掌脚底会出现红色斑疹或丘疹,常伴有瘙痒。
而登革热可以说是基孔肯雅热的“双胞胎兄弟”,它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也是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5-9天。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感染者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不过,一旦发病,患者会出现一系列典型症状:
▲ 突发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
▲ “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痛;
▲ “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 皮疹:四肢或躯干出现充血性红疹;
▲ 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
▲ 严重者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1.及时清理住家及周围各类无用积水,家中水生植物建议每周彻底换水一次,减少蚊虫孳生地。
2.室内安装蚊帐、纱窗等防蚊用具,或使用电热蚊香等灭蚊产品以减少蚊虫叮咬,前往户外场所时提前使用驱避剂。
3.外出时穿浅色长袖长裤,在裸露皮肤处喷涂驱蚊剂。不要在户外树荫、草丛、凉亭等蚊虫密集处久留。
4.尽量避免前往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等疫情流行地区。如必须前往,需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返回后如出现发热、皮疹、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旅居史。
0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以夏秋季节最多。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
预防措施
1.严格手卫生管理:儿童及看护人需用肥皂+流动水按“七步洗手法”规范洗手,每次搓洗≥20秒。饭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触患儿或污染物后、为儿童更换尿布后要及时洗手。
2.强化消毒:奶瓶、餐具每日煮沸15分钟;玩具、门把手等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按500mg/L浓度配制)擦拭,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再擦。患儿呕吐物、粪便用含氯消毒液覆盖30分钟再清理,污染衣物煮沸或暴晒4小时。注意酒精对肠道病毒无效,避免使用。
3.切断传播途径:不与患病儿童共用毛巾、餐具、玩具,减少拥抱等亲密行为。高发期(春夏季、秋季)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如游乐场、早教中心)。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水果彻底洗净去皮。
4.暑期幼托班防控:落实晨午检、病例隔离及环境管理,每日检查儿童手、足、口腔有无皮疹,测量体温。患儿需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或发病后14天),持医疗机构复课证明返校。同一班级1周内出现2例病例,应立即关班停课10天。教室每日通风≥3次,每次30分钟;玩具、桌椅每日消毒。
5.及时接种疫苗,接种EV71灭活疫苗是预防重症手足口病的最有效手段。接种对象为6月龄至5岁儿童(尤其鼓励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03
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病死率接近100%,是人类致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目前尚无特效治疗,预防至关重要。夏季高温闷热,犬类等动物易躁动,伤人事件明显增多,狂犬病防控形势严峻,需重点关注,切实加强防范。
预防措施
1. 避免接触与养宠规范:不要挑逗或接近陌生犬猫,特别是流浪动物;养犬家庭要依法登记、按时接种疫苗,外出时佩戴牵引绳。
2. 及时处理伤口与接种疫苗:如被动物抓咬或舔及伤口,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前往医院处理,尽早接种狂犬病疫苗,必要时使用免疫球蛋白。
坚持全程接种与加强宣传:按时完成疫苗接种,切勿中断;社区、学校要加强狂犬病防控知识普及,营造安全的养宠环境。
04
高温中暑
高温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轻症中暑可出现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重症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
预防措施
1.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尽量避免在正午等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外出,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减少剧烈运动并注意休息。
2.做好防晒降温措施。选择宽松、透气、浅色的衣服,减少热量吸收。使用遮阳伞、遮阳帽、防晒衣或涂抹防晒霜。
3.少量多次主动饮水。最好选择常温白开水,也可以适量饮用一些含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以补充因出汗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
4.保持室内环境凉爽。合理使用空调、风扇等降温设备,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5.若出现中暑先兆症状,应及时寻求帮助,严重时立即就医。
05
洪涝灾害
进入盛季,降水强度增大,易出现洪涝灾害,提醒广大公众应预防意外伤害,注意饮用水安全,防止病从口入,注意环境卫生。
预防措施
1.出行前提前了解气象和路况信息,恶劣天气应避免出行,远离危险地带。如确需外出,建议备好安全措施,保持通信畅通,提前规划好路线并告知家人。暴雨来袭时,应选择地势高、牢固的建筑物进行躲避;下雨天行走时要注意井盖,发现水面有漩涡、突泉时应绕道而行,注意车辆行驶安全,控制车速、谨慎变道。
2.遭受暴雨灾害后,要注意:①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容器要定期清洁,以防污染;饮用井水、河水等临时水源时,一定要消毒后才取用。②食品卫生。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餐具须清洁并消毒后使用,进食前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溺死禽畜、来源不明的食物等;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③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居室周边雨水、垃圾,减少蚊虫滋生,同时注意防蚊、灭蝇,做好垃圾、粪便的卫生管理。尽量减少接触污水,不要在污水中洗衣、游泳等,避免光脚踩水。做好家畜管理,避免家畜粪便污染水源、食物。④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与脸盆应单用。
3.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