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观察|重庆问鼎“消费第一城”背后的“烟火气”与“创新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5 18:45 1

摘要:重庆如何通过差异化路径取得突破,拿下了“消费第一城”?其消费能级跃升折射出哪些经济信号?未来如何持续释放内需潜力,进一步提振消费?围绕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采访。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周盈

随着上半年经济数据陆续公布,重庆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00.37亿元的成绩,超过上海(8260.41亿元),成为国内“消费第一城”。

5月1日,渝中区洪崖洞民俗风貌区游人如织,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再次封桥让路。“五一”假期,重庆文旅市场人气十足。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重庆如何通过差异化路径取得突破,拿下了“消费第一城”?其消费能级跃升折射出哪些经济信号?未来如何持续释放内需潜力,进一步提振消费?围绕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采访。

密集活动

掀起全域全季消费潮

消费的爆发并非偶然。打开2025年重庆的“消费日历”可以看到,一系列高密度、强联动的消费活动持续点燃市场热情。

4月29日启动的中国(重庆)国际消费节以“爱尚重庆·乐购全球”为主题,联动全市所有区县、开放平台及重点商贸企业,打造为期一个月的全域消费热潮。活动整合商文旅体资源,推出超200场系列促消费活动,汇聚全球名品资源开展首发、首展、首秀。

观音桥步行街华为折叠屏手机等新品首发吸引大量市民驻足;龙湖时代天街“数码宝贝·永远的青春”西南首展带动周边餐饮娱乐消费同比增长35%。数据显示,活动期间全市实现销售总额超97亿元,其中观音桥商圈通过“首发经济+地标联动”模式,日均人流量突破百万,直接拉动区域消费超20亿元。

线上线下协同发力,4月底启动的重庆6·18电商节以“全域联动 全链协同”为主题,整合700余家品牌企业、3000余款特色产品,联合百家头部MCN机构、200余位主播及50位私域团长,构建起立体化消费生态。两江新区汽车直播狂欢节创新“线上导购+线下体验”模式,问界市场经理陈城表示:直播让消费者提前了解车型信息,试驾体验更高效。

两江新区汽车直播狂欢节上,问界汽车体验顾问正在进行线上直播。受访单位供图

据了解,我市为期两个月的电商节实现网络零售额534.2亿元,同比增长12.9%,有力释放了消费潜力。

事实上,今年二季度以来,重庆以“全域全季消费潮”为战略主线,通过文旅融合、场景创新与政策联动,构建起覆盖全域全季的消费生态。其间,涪陵美心红酒小镇2025水上音浪季,融合音乐、水景、灯光与沉浸式演出,为观众营造出沉浸式的视听享受,日均吸引游客超5000人次,有效带动周边餐饮民宿消费热潮。

涪陵美心红酒小镇举行2025水上音浪季,带动周边消费火热。受访单位供图

周周有大促、天天有活动的矩阵式布局,让消费热情从春季延续至盛夏。数据显示,4至6月全域700余场消费活动直接拉动销售70亿元,持续热度营造策略保持市场旺盛活力。

以旧换新

3C数码点燃消费新引擎

2025年上半年,重庆还通过政策工具精准发力,创新性将3C数码产品纳入补贴范围,有效激活消费市场。

今年1月20日,重庆在全国率先实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春节期间即显现成效。

垫江市民刘玲玲购买一款高端手机,原价5999元的512G机型,经企业优惠150元和国家补贴500元后,实际支付5349元。这一政策红利背后,是重庆首创的“1+4+N”服务生态支撑——自主研发5大数字化申报平台,依托1360个服务网点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实现政策执行无缝衔接。

政策创新还体现在“政银企”的密切协同上。通过12场专题对接会形成“政府补贴+企业让利+金融支持”组合拳,撬动市场资金投入达政府补贴的3倍。配合春季惠民博览会等23场大型活动及“汽车下乡”等217场特色促销,有效激活县域消费潜力。

两江新区京东超级体验店,消费者选购商品后排队结账。受访单位供图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家电、手机数码累计涉补交易326.82万单,涉及补贴资金17.01亿元。真金白银的补贴直接降低消费者换新成本,充分释放潜在需求,为消费市场持续增长提供关键支撑。

场景创新

山城地貌催生特色消费

重庆问鼎“消费第一城”,还离不开对城市基因的极致挖掘。

两江环抱、群山切割的特殊地貌,非但未成为发展阻碍,反而被塑造为“8D魔幻”城市的独特标签。

通过构建“江崖街洞天”消费空间体系,全市建成286处“山城步道+特色街区+滨江经济带”复合场景,带动沿线商铺租金上涨15%-20%,印证特色化商业的强劲生命力。

渝中区戴家巷崖壁后街堪称典范。悬崖边,九个巨型橙色集装箱错落堆叠,形成长江之滨的青年聚集地。游客在悬挑观景平台拍照打卡,既能俯瞰奔流长江与跨江索道,又可品尝冠军咖啡师特调饮品。这种“上天入地”的立体消费体验,正是重庆地形优势的具象化呈现。

戴家巷运营方、渝中区长翔公司负责人介绍,戴家巷凭借独特的临江崖壁地形优势,在不足200米的街巷空间内,成功聚集了40余家特色店铺,形成一条极具山城特色的崖壁消费后街。

如今,这样的特色创新场景在山城遍地开花,世贸大厦打造重庆首个策展式天台“城市空中乐园”,山城巷利用防空洞纵深空间构建沉浸式奇幻场景,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枇杷山后街等老巷持续焕新。从洞穴经济到云端消费,8D魔幻地形正转化为可体验、可传播的消费符号。

南岸区龙门浩老街·下浩里景区,游客在景观台拍摄对面临崖而建的层层叠叠的建筑。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市商务委运行促进处处长王顺辉介绍,接下来,将打造更多特色消费新场景,增加首发经济、“渝伴礼”等品质消费新供给,持续做靓“不夜重庆”等特色消费新名片,着力优化入境支付、离境退税等国际消费新环境,不断提升入境消费便利化水平,促进消费潜力有效释放。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研究员莫远明建议,重庆应推动产业深度转型,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消费市场”体系,提升现代服务业占比,实现从规模领先向能级领先的跨越。

“创新消费业态与场景。通过多元业态的引进丰富消费新业态,延长消费时段与空间,激发消费活力。”莫远明表示,重庆应稳住消费基本盘,把常住人口红利转化为消费红利,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入境游,接待好国外、市外游客,提升消费品质,带动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重庆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