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4年7月底,美国海军军舰协同西贡海军执行“34A行动计划”,对越南北方进行海上袭击。8月1日,美第七舰队驱逐舰“马多克斯”号为收集情报,侵入越南民主共和国领海,次日与越南海军交火,击沉越南鱼雷艇。
北部湾事件,又称东京湾事件,是美国于1964年8月在北部湾(越南称东京湾)制造的战争挑衅事件。北部湾事件:为选总统,约翰逊导演的闹剧……
1964年7月底,美国海军军舰协同西贡海军执行“34A行动计划”,对越南北方进行海上袭击。8月1日,美第七舰队驱逐舰“马多克斯”号为收集情报,侵入越南民主共和国领海,次日与越南海军交火,击沉越南鱼雷艇。
美国政府迅即发表声明,宣称美海军遭到挑衅。3日,美总统 L.B.约翰逊宣布美国舰只将继续在北部湾“巡逻”。
4日,美国宣称美军舰只再次遭到越南民主共和国鱼雷艇袭击,即所谓“北部湾事件”,并以此为借口于5日出动空军轰炸越南北方义安、鸿基、清化等地区。7日,美国国会通过《东京湾决议案》,授权总统在东南亚使用武装力量。这一事件是美国在侵越战争中推行逐步升级战略,把战火扩大到越南北方的重要标志。
烽火照南海:北部湾诡雷与中国的铁壁
赤道的热风裹挟着咸腥,1964年8月的北部湾海面粘稠如油。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巨大的舰艏切开墨绿色的波涛,舰桥上,舰长约翰·赫里克紧抿着嘴唇,目光死死锁在雷达屏幕上那些闪烁跳跃的光点。他扶了扶帽檐,汗水顺着鬓角滑落,浸湿了雪白的制服领口。“该死的鬼天气,该死的巡逻任务。”他低声咒骂着。
此刻的赫里克绝未想到,他足下这艘钢铁巨兽,即将成为点燃整个东南亚火药桶的那颗火星。
一、诡雷惊波:北部湾的迷雾之夜
8月2日午后,阳光毒辣。几声尖锐的警报撕裂了“马多克斯”号沉闷的巡航。“舰长!声呐接触!高速小型目标,方位245!”声呐兵的声音绷紧如弦。赫里克的心脏猛地一沉。望远镜里,几个模糊的黑点正破浪疾驰——北越的鱼雷艇!海面骤然沸腾,小艇激起的白色尾迹如同死神投下的标枪。震耳欲聋的舰炮轰鸣响起,炮弹砸入水中激起冲天水柱。混战中,一艘鱼雷艇被直接命中,爆裂成一团刺目的火球,浓烟裹挟着钢铁碎片直冲云霄,旋即被贪婪的海浪吞噬。赫里克扶着剧烈震颤的栏杆,脸色铁青地口述电文:“遭蓄意攻击……击沉敌艇一艘……”
华盛顿,椭圆办公室。约翰逊总统指间夹着的雪茄烟雾缭绕,他眯着眼听完简报,鹰隼般的目光扫过墙上的巨幅东南亚地图,最终钉在北部湾那片狭长的水域。“证据,我需要无可辩驳的证据!”他声音低沉。当“马多克斯”号声称再次遭遇袭击的加急电报传来(尽管舰长赫里克本人随后对所谓“第二次袭击”的真实性产生严重怀疑并发出修正电报),约翰逊眼中最后一丝疑虑被决心取代。
他狠狠摁灭雪茄:“够了!是时候让胡志明尝尝美国铁拳的滋味了!”48小时后,美军航母“提康德罗加”号和“星座”号甲板震颤,满载炸弹与复仇怒火的战机如同离巢毒蜂,呼啸着扑向北越的港口、油库、海岸阵地。北部湾的炮火硝烟尚未散尽,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国土已陷入一片火海。
二、双刃悬顶:南海边陲的刺骨寒芒
当北越的土地在爆炸中战栗时,中国南部漫长的海疆线也骤然绷紧。美军第七舰队庞大的灰色舰影,如同窥伺猎物的鲨群,开始在中国海南岛附近海域游弋,莺歌海渔场传统的平静被彻底撕碎。海南渔民王老栓驾着斑驳的旧船,望着远处那些山峦般移动的巨舰阴影,浑浊的老眼里满是惊惧:“阿海,快收网!那些铁棺材……又来了!”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海面上发颤。
儿子阿海紧攥着网绳,指节发白,年轻的脸庞绷得死紧:“爹,那是鬼佬的兵船!他们想干啥?”更深的恐惧来自头顶——美军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如“火蜂”式)如同幽灵,以令人窒息的高度和速度,一次次悍然刺穿中国东南沿海的领空,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上空编织着无形的死亡罗网。广州军区空军指挥部内,气氛凝重如铁。
雷达屏幕上的光点如同毒蛇的信子,反复舔舐着国境线。司令员刘懋功紧盯着屏幕,额角青筋隐隐跳动:“又是它!从汕头方向进来,直奔雷州半岛!”他猛地一拳砸在覆满地图的桌面上,茶杯震得叮当作响。“欺人太甚!真当我神州领空是他们的后花园?”每一次入侵都像一记耳光,狠狠抽在共和国军人的脸上。
情报参谋疾步上前,声音嘶哑:“首长,今天已经是本月第七次了!最新分析,他们不仅窥探沿海布防,航线直指湛江、榆林……分明在摸我们舰队和核设施的底!”刘懋功眼中寒芒暴涨:“告诉所有雷达站和高炮部队,给我死死盯住!再有敢犯之敌,不惜代价,坚决击落!”命令如冰锥刺破指挥室的沉闷,参谋们抓起电话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三、蛟龙入渊:湛江港的定海神针
面对南海骤然升级的战争阴云,北京中南海的决策中枢彻夜灯火通明。一份关于美军舰艇在海南岛周边异常密集活动的绝密报告被重重拍在宽大的会议桌上。时任南海舰队司令员的王宏坤将军面色冷峻如礁石,指尖重重戳向地图上湛江湾的位置:“首长,榆林基地(位于海南岛南端)距离冲突核心太近,已在美军航母打击半径之内!
舰队指挥中枢暴露于敌炮口之下,此乃兵家大忌!”他声音沉郁顿挫,字字千钧:“为长远计,为舰队存续与战力保全,我恳请中央批准,舰队司令部及核心指挥机构,即刻迁往湛江!”
1964年深秋,南海舰队的心脏开始了静默而坚决的迁徙。
榆林港内,一列列军车装载着沉重的通讯设备、机要文件和参谋人员,在夜色掩护下悄然驶出戒备森严的基地。王宏坤将军站在即将离开的司令部小楼前,目光缓缓扫过熟悉的港口、战舰和远处无垠的南海,眼神复杂。海风吹动他斑白的鬓发,他喃喃自语:“此去湛江,非为退避,乃为蓄势。待风云再起时,蛟龙必自深渊腾跃!”他猛地转身,步伐沉稳地踏上指挥车,再无一丝留恋。
与此同时,湛江麻斜港区,新落成的舰队司令部指挥大楼灯火通明,巨型作战海图覆盖整面墙壁,崭新的通讯线路如神经网络般向各基地、舰队延伸。一个更隐蔽、更安全、面向广阔南海的指挥中枢已然铸就,成为共和国南疆新的定海神针。
四、铁壁铸疆:雷霆万钧的无声宣言
美军步步紧逼的侦察挑衅,终于触碰到共和国忍耐的底线。
1964年11月15日,湛江新司令部指挥所内,雷达兵急促的报告声刺破凝滞的空气:“‘火蜂’!高度两万!航向正西,侵入我海南岛上空!”巨大的屏幕上,那个代表入侵者的光点如同眼中之钉。司令员王宏坤霍然起身,目光如电,斩钉截铁地下达了那道压抑已久的命令:“空一师战机,立即升空拦截!务必将其击落于我国境之内!”命令通过加密电波瞬间传至海南陵水机场。年轻的空军飞行员徐开通和战友们如离弦之箭冲向座机。
地勤人员拍打着机翼,嘶吼着“打下来!”徐开通深吸一口气,猛推油门,歼-6战机怒吼着刺破苍穹。在海南岛上空,徐开通死死咬住那架在高空悠然滑行的“火蜂”。阳光反射在敌机银灰色的冰冷外壳上,刺得人眼生疼。
他屏住呼吸,沉稳操纵战机占据有利攻击位置,瞄准具光环牢牢套住目标。“为了领空!为了祖国!”心中默念,手指坚定地扣下扳机。机炮怒吼,火舌喷吐,一连串炮弹精准地撕裂了“火蜂”的机翼和尾翼。这架曾肆无忌惮的幽灵侦察机,拖着浓烈的黑烟,翻滚着坠向中国碧绿的群山与沃野。
地面雷达站里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徐开通驾机返航时,阳光透过舷窗洒在他汗湿的脸上,映出坚毅的轮廓。北部湾一声诡谲的惊雷,美军战机的铁翼遮蔽了北越的天空,其舰艇的阴影则如幽灵般缠绕中国南海。面对赤裸裸的战争讹诈与领空侵犯,中国以舰队司令部战略转移的深谋远虑和战机凌空击落入侵者的霹雳手段,向世界宣告了守卫国门的铁血意志。
那架在海南上空燃烧坠毁的“火蜂”残骸,成为共和国主权不容侵犯的钢铁宣言;湛江港内彻夜不熄的司令部灯火,则是深扎于南中国海的定海神针。
当霸权以炮舰政策叩门,古老东方回应以淬火成钢的冷静与敢于亮剑的锋芒——这道铁壁,在1964年的惊涛骇浪中巍然铸成,从此镇守海疆,岿然不动。
来源:清华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