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店靠什么穿越周期?| 我读程新华新作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1 07:56 1

摘要:在这场聚光灯密布的大会上,他和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匹克老板许景南等人轮番亮相,是中国酒店业的唯一代表人物。

上周末,我去深圳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品牌节,再次看到了东呈酒店集团创始人程新华。

在这场聚光灯密布的大会上,他和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匹克老板许景南等人轮番亮相,是中国酒店业的唯一代表人物。

这一次,站在主论坛台上的程新华没推新品牌,也不讲资本计划,掏出了自己的新作——《穿越周期的力量》。

这本书是他在中国酒店业18年的创业笔录,也暗藏着国内TOP5酒店集团东呈在不同周期波动中调整战略的商业密码。

翻着这本书,我突然意识到一个很有趣的细节,在东呈早期发展中,它其实是靠“再多一点”出圈的:大堂大一点、早餐多一点、服务好一点、地段好一点、价格高一点……

这是经济上行时期,中国酒店对消费需求升级的回应,也是东呈抢占酒旅市场高地的成功秘笈。

而今天,程新华却在书里反复强调“再少一点”。

少的是什么?

程新华的解释是东呈“让大众出行者花更少的钱,住更好一点”初心没有变,但在战略导向上,“再少一点”是更加聚焦大众市场,聚焦高性价比和年轻化。

东呈创始人程新华

什么意思?

我从书里挑出了一些有意思的部分,和你分享:

“这些年业界转变很明显,有客户调研表示,很多传统高星级酒店的部分设施已经成了鸡肋,减除客户使用频次低或实用价值低、徒增成本的投入,已成行业共识。”

“在与加盟商的关系上,'再少一点'即追求高性价比的投资,用更少的投入获得更高的开店效率、更好的运营成果,以及更丰厚的市场回报。”

可以说,当宏观经济骤变,东呈和程新华态度转变背后,是中国酒店业进入下一阶段的标志:不仅是迎合,必须开始聚焦,不再抢热闹,要给消费者、加盟商减负。

这和程新华本人的气质也很一致,他在发布环节说得并不多,但反复强调的两句话,却像钉子一样打进了当下这个变幻莫测的酒店周期中:“我们要相信时间的力量”、“高性价比是穿越周期的金线。”

这不仅仅是一场新书发布活动,更像是在为中国酒店行业发声。

事实上,那天,我看到程新华身边坐着的是从AI、消费品、科技、连锁、供应链等各行各业来的商业大佬。

他们也在从各自行业角度讲“穿越周期”的底层逻辑,但落到核心,其实无非是三件事:需求清晰、成本可控、节奏稳定。

这三件事,恰好是程新华这些年试图重构的系统:

从模块化装修到装配式施工,是在做“节奏稳定”;

从AI赋能到数字中台,是在做“成本可控”;

从主打舒适型大众酒店到打造集团级IP“青猫”,是想在年轻消费力中抓住“需求清晰”。

由此,《穿越周期的力量》仿佛是中国酒店业的下一阶段说明书,它告诉所有人,中国酒店想破局,就要用“一厘米宽一尺子深”的工匠精神来打磨企业。

这在当下的国内酒店行业,反倒是一种稀缺品质。

因为今天太多酒店品牌在搞投影仪、品牌联名、沉浸式房型……仿佛都在追流量的潮水,忘了自己是卖房晚的选手。

东呈的“慢”看起来是反潮流的,却更容易让人记住。

02

我和程新华相识多年,他其实很少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但只要聊起行业、门店和加盟商的经营账,就会像18岁的年轻人一样,眼睛里有光。

巧的是,程新华新书封笔时,恰巧走过18个年头。

对一家企业来说,十八年是一次从青春热血到沉稳笃行的跨越,但在时间长河里,你若兢兢业业做一套东西,市场不缺、加盟商不认、消费者不买单,“长期主义”就成了自我感动。

那么,程新华和东呈是怎么做的?

我从《穿越周期的力量》读到了三个关键词:市场、用户、平台。

从市场来看,“高性价比”正重新回到C位。

过去两年,很多酒店品牌在拼命往上走,主打高端、精致、有设计感、调性年轻化,但你拉一下2024年的中国饭店协会住宿数据就会发现一件有点反常识的事:

2024年中国经济型(二星级及以下)所占比重是77.80%,高性价比的经济型酒店仍是市场的主力军。

这就像今天的咖啡赛道,你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是精品手冲和挂耳拼配,但真正卖最多的是瑞幸的9块9,和库迪的5块5,连星巴克都在寻求出售中国业务。

住酒店也一样,大多数人出差、旅行、探亲,压根不需要什么五感沉浸式体验,只想让自己这一晚睡得舒服,钱花得值。

也正因为此,程新华在书里一针见血地写道:“大众市场是常态化消费的星辰大海。”

当很多同行在研究“酒店+”,东呈反而回到了一个很原始的命题:如何让加盟商以最低的单房造价,盖出能让年轻人满意的房间。

这事听起来不性感,但如果你问任何一个酒店加盟商,他们会告诉你,这才是他们每天最焦虑的事。

再从用户侧看,Z世代已经成为住酒店的主力军,还更“挑”了。

“酒店年轻化”这些年说了很多,但大多数品牌的理解还停留在搞个联名、换个logo、放点玩偶,东呈在做的却是平替星级酒店权益。

举个例子,青猫IP背后就是程新华对年轻客群做的一次系统级应答,从视觉系统、内容运营、体验场景,再到定价策略、产品颗粒度,变成年轻用户的第一感知触点,而非拍照打卡用完即弃。

从消费端看体验更统一,从加盟商端看造价更低、落地更快。

所以很多酒店没人住,年轻人不是嫌你老,是嫌你贵得不值。

最后,我们从平台逻辑来看,东呈正在重构加盟生态。

新书发布时,程新华现场讲了一个细节:东呈内部现在最被重视的是供应链团队和数字技术中台,也就是说,一个酒店平台最核心的部门,已经不再是BD拓展或品牌,而是交付能力和成本控制。

这其实是一种酒店平台能力的升级,你不仅要能说,还要能做,不仅要能卷加盟商的投入,更要帮他们降风险、提回报。

03

我们常说,一个企业真正的长期主义,活得久之外,还要能进化。

通读程新华新书后,不难发现,东呈正在试图完成一次三层跃迁。

第一层是从开店平台到运营平台,再向技术平台过渡。

在现场,我们看到程新华已经不再只是讲连锁酒店和加盟体系的效率,试图用技术思维来重构整个运营链条。

比如,数据中台不只是为了看报表,是让酒店前台、客服、运营都能用AI辅助决策,与阿里云、钉钉合作共创行业AI大模型,则更是在做一个行业级尝试。

让技术替代经验、让数据驱动人效。

这不是说,东呈已经彻底AI化了,程新华的野心是试图构建一个“从技术开始思考成本”的酒店行业通用大模型。

第二层是从做品牌到品牌变IP,再让IP可运营。

传统酒店品牌讲IP,很多时候是好看、出圈、能拍照,但东呈在做的,是试图让IP本身成为用户对话的第一入口,一个能长期养的品牌资产,而不是三个月就换完的热搜话题。

以“青猫”为例,表面是出个全新IP形象,但实际上这件事不轻松,因为它对内要改组织、改审美、改认知,对外要重做视觉、重造内容,还要找到合适的传播阵地、用户社群。

好处则是明显的,原来集团品牌藏在后台,现在能在前台被年轻人记住,原来加盟商只能靠位置拼天命,现在有了IP护城河的溢价加成。

你可以看到程新华把酒店平台“人格化”的努力尝试,而这种情绪链接与长期沟通能力是未来中国酒店行业最稀缺的东西。

第三层是从“看周期”到“做穿越周期的底层结构”。

在《穿越周期的力量》这本书中,程新华没有讲太多战略打法,讲得最多的是稳定、节奏、信念。

这其实和过去很多商界大佬“大盘博弈”、“情绪共振”的穿越周期论不太一样,尤其在当下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中国酒店投资周期里很有现实意义。

程新华的产品观是成本可控性、大规模可复制性和长期可运营性,这个答案也许更“笨”,但也更稳,是在用高性价比、技术效率、IP资产构建可沉淀的酒店系统。

当然,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真的穿越所有周期,但你能看出谁在认真搭系统,谁还在靠感觉走路。

程新华与经济学家任泽平在中国品牌节上有句对话很打动人,他说:“我本身是一个创业者,在长期创业过程里有过很多跌跌撞撞的经历,所以选择用写书的方式讲述真正普通人的创业体会和心得,如果能使创业者少走弯路,这件事就很有价值。”

我想这就是东呈的底色,当风口过去,当流量沉静,或许留下来的,就是这些安安静静在系统里打磨细节、与时间做朋友的企业。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程新华新书《穿越周期的力量》?欢迎在下方留言框与旅界君互动。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