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底,一部与股市跌宕起伏有关的电视剧《繁花》风靡大江南北,剧中由游本昌饰演的炒股高手“爷叔”让人印象深刻。在绍兴,像“爷叔”这样身经百战的“银发”股民并不少见。对他们来说,在一轮又一轮的市场起伏中,炒股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赚钱目的,而成了一种人生哲学的体现
2023年底,一部与股市跌宕起伏有关的电视剧《繁花》风靡大江南北,剧中由游本昌饰演的炒股高手“爷叔”让人印象深刻。在绍兴,像“爷叔”这样身经百战的“银发”股民并不少见。对他们来说,在一轮又一轮的市场起伏中,炒股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赚钱目的,而成了一种人生哲学的体现。
绍兴“爷叔”30年资产超500万
从“为儿还债”到认知世界
受访者:杨爷爷,84岁
投资经验:专注长线,心态平和
“我20岁当兵,退伍后在绍兴钢铁厂职工医院就职,成为了一名医生。在人生的前50年里,我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和股票有交集。”今年84岁的杨爷爷说,他的炒股生涯可以追溯到1992年前后。那时,A股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规模小、股票价格贵、交易品种有限,但人们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杨爷爷的儿子当时在银行工作,也随大流玩起了炒股。然而,“疯狂”的股市充满了不确定性,儿子很快亏光了本钱,甚至因为借钱炒股而欠下一笔债务,一时难以偿还。为了给儿子收拾“烂摊子”,杨爷爷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怀着搏一搏的心态也进入了股市。
“我其实也心里发慌,但没有选择了。我不懂金融,只能靠感觉分析每只股票的走势。”杨爷爷说,那时他还在工作,妻子已经退休,两人每晚都会关注《绍兴晚报》中缝刊登的股票信息,或者听收音机里播报每日收盘价,提前确定好明天要购入或抛出的股票。等到第二天,妻子便会替他到证券营业部的散户大厅“盯盘”,两人随时电话联系。
那一年,交易所里人满为患,一块巨大的屏幕滚动着股票行情。股民们需在柜台填单委托操作,一张委托单5元钱,要写明交易的股票代码、价格和数量。“有时候,大家争着抢着递单子,生怕错过时机,真是疯狂,和《繁花》里演的场景一模一样。”杨爷爷回忆,就是在这样紧张的环境中,他逐渐摸索出了炒股的门道。他的资产开始稳步增长,从微薄的本金起步,积累至50万元、100万元,甚至更多。他从散户大厅走进了大户室,在这里,资产雄厚的大户人手一台电脑自行操作买卖,他妻子每天花4个小时坐在电脑前操盘,愈发得心应手。
“等到我退休了,家里专门买了电脑,我们炒股的地点就搬回了家里。”杨爷爷说,近30年的经验积累,如今他专注长线投资,心态平和,常常只是把电脑开着,做自己的事,偶尔看一眼股票走势。为了研判股票走势,他每天雷打不动看新闻,了解国内外形势,“我已经80多岁,但仍然在孜孜不倦地学习。我关注人工智能、国防建设,不只是为了炒股‘搞钱’,也是认识世界的方式。”
如今,杨爷爷手中的股票资产已超过500万元。当被问及有什么炒股经验可以分享时,他表示,只有一条原则,即股票涨跌是常态,心态一定要稳。“年轻人如果有兴趣、有闲钱,可以尝试着学习股票,这可是门‘大学问’。”他说。
退休后成了“专职”股民
抄了整整一面墙的资料
受访者:金阿姨,56岁
投资经验:看淡得失,努力总有回报
如果手头有闲钱,你会把钱用在哪?今年56岁的金阿姨告诉记者,她过去习惯把这笔小钱拿去银行买些理财产品,规划养老生活。直到去年正式退休后,时间一下子空了下来,她培养了个新爱好——炒股。
“以前上班忙,现在整天在家,光看电视、刷抖音也觉得有点空落落的。”金阿姨告诉记者,她听说多动脑能预防老年痴呆,就琢磨着找点事做。也是在这个时候,“炒股”这个念头冒了出来。她坦言,自己不是冲着发财去的,因此投入的本金不多,只从理财产品里拿出了万把块钱,即便有亏损也可以承受。她给自己的定位很清晰,炒股就是个“小爱好”,自己只做业余“玩家”。
金阿姨的操作方式相当“佛系”。上午开盘时,她泡上一杯热茶,坐在沙发上,对着手机屏幕上的K线图研究个三五分钟;中午收盘前,趁着做饭或休息的间隙再看一会;等到下午睡醒午觉后,股市还没收盘,就再打开软件看一眼。对于她来说,炒股更像是退休生活中的一种“数字游戏”,每天花上几十分钟琢磨大盘,既满足了动脑的需要,又不会带来太大压力。
而在金阿姨身边,像她这样热衷炒股的退休老人并不少。“我们经常会聊天,你买了啥、他买了啥,最近行情怎么样,互相交流一下心得。”她说,大家心态都差不多,交流时也总会互相提醒“别太当回事”,不会把炒股当作生活的全部重心,更不会因为涨跌影响心情。赚点小钱,就拿出来补贴家用;要是暂时亏了,反正本金不多,就放着也不着急。
不过,尽管金阿姨在操作上秉持着“佛系”原则,但在学习股票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得相当认真。为了弄懂这些陌生的股票术语,她下了不少功夫。在她书房的一面墙上,贴了很多手写的笔记纸,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她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如什么是“市盈率”、“均线”怎么看、“成交量”代表什么,还有一些她自己的理解。这些内容都是她一点点从网上文章、电视的财经节目里学来的。
“既然决定要做一件事情,还是要认真做好。”她笑着向记者透露,近两年,她靠一只股就赚了万把块钱,虽然不多,但感觉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打好基础,放平心态,这也是我的人生态度。至少从实践来看,反而你越不在意,赚的就越多”。
炒股28年的婆婆说
学会规避风险最重要
我的婆婆生于1962年,她是个很要强的女人,1997年,正好是股市开始新一轮牛市,她听朋友说炒股赚钱,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开了户头,自此开始了她28年的股市故事。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如今,炒股已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交易日都要去公司,看看股票,和老朋友讨论讨论。时至今日,她依然记得买的第一只股票是万科,简单地一进一出,便赚到了钱。许是尝到了甜头,在之后的股市中,即使风波不断,她依然“坚守阵地”。
股市像大海,潮起潮落,牛来熊转。婆婆炒股没一两年就迎来1999年的科技大牛市,她赚得盆满钵满,转手就用赚来的钱全款买下一辆20多万元的进口沃尔沃轿车,成了他人眼中意气风发的成功女性;也有深陷熊市的时候,2015年股市大跌的时候,她不得不抵押房产以补足资金,那时她学着清淡饮食,修身养性。
炒股的人大多活得很洒脱,涨停了便宴请八方,今朝有酒今朝醉,美其名曰炒股的目的就是改善生活,用消费来拉动内需;跌停了就调整心态,擦拭眼泪重新出发。婆婆还告诉过我,有一个能人,炒股跌到分文不剩,回去开了一年铲车,赚了5万元钱后在股市东山再起,如今已是财富自由。当然,不堪折磨黯然退场的股民故事也很多,只是人们不爱提起。
婆婆说,人生有时候就像炒股,在做选择时要把规避风险放在第一位,之后就是坚持。比如1999年,朋友推荐她买B股,当时B股只能用外汇购买,她用开公司做生意赚到的美元外汇,购买并持仓了老凤祥,后来不仅股价翻倍,还有稳定的分红。
最后我问她,还有什么炒股秘籍没?她说,要买有成长性的、实实在在业绩好的股票,不要跟风炒热点,不要相信小道消息,保持心态,不眼红不焦虑。我说,这是不是你之前踩过的坑?婆婆笑了。(越牛新闻、绍兴晚报)
来源:无双沙滩k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