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暑期以来,京城餐饮业迎来客流高峰,不少热门餐馆延长营业时间,甚至变更为24小时营业。“不打烊”的深夜食堂成为夜经济最活跃的入口,带动吃喝玩购消费升温。
市场·现场
进入暑期以来,京城餐饮业迎来客流高峰,不少热门餐馆延长营业时间,甚至变更为24小时营业。“不打烊”的深夜食堂成为夜经济最活跃的入口,带动吃喝玩购消费升温。
通州区月亮河小镇夜市上,游客打卡美食店。
通州区月亮河小镇夜市上,众多美食摊位为游客提供多样化选择。(潘之望 摄)
现场
热门餐馆深夜等位
9日晚上9点,海底捞三里屯SOHO店二楼,夜间Livehouse(现场演出)开场了。“就是为了看表演特意来这家店。”离舞台最近一桌食客是一群大学生,为了看这场表演,他们提前3小时就到店里等着了。
“第一排是不开放预订的,先到先得。”该店经理李晓鹏表示。Livehouse一晚只有两场,晚9点是首场,只见现场约200名食客,拿着荧光棒,跟随DJ鼓点节奏摇摆,很是热闹。
晚上10点,是很多餐馆日常打烊的时间,进入暑期以来,许多餐馆延长了营业时间。在费大厨合生汇店,最后一轮排号进来的食客才刚刚落座。“从上午10点一开门就开始排队,这才刚排完。”店员说。
凌晨2点,来北京旅行的“特种兵游客”张浩和朋友终于吃上了胡大小龙虾。“以为12点人就少了,没想到店门口乌泱泱全是人,前面排了683桌!”两人落座后忍不住感叹。
清晨6点,位于合生汇的巴奴毛肚火锅最后一桌客人离席。延长至24小时营业后,店里特意增加了10%的人手,即便如此,接待量也已饱和。这里深夜营业的火锅店更多,朱光玉和湊湊营业到凌晨3点,嫩牛家潮汕牛肉火锅营业到凌晨4点,海底捞营业到清晨7点,共同串起了商场消费地图。
变化
餐饮社交复合体验
从小龙虾店到火锅店,暑期的餐饮热并非偶然。面对旅游旺季,餐饮商家积极展开“餐饮+”融合消费新尝试,让夜间餐厅演变为“社交+体验”的复合场景。
李晓鹏说,Livehouse是5月初上线的。“最初也担心,吃火锅的客群会不会喜欢这样的DJ主题,表演区域设置、表演时长和频次都反复研究过。”
结果,市场反应超出预期。“以前工作日通常有十几桌订座,周末有100桌左右,现在周末能有200多桌,订餐量翻倍。单单二楼每天就有40至50桌订餐,都是专门来看表演的。”李晓鹏展示了一组数据:7月客流同比增长20%至30%,特别是周末,要等位到凌晨12点半,翻台次数能达7轮。
两年前在三里屯附近一处写字楼里开业的魔术酒吧十二都,2025年已经开出3家分店,创始人孟凯栋又招募了好几位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在各个店里一边调酒,一边给顾客表演近景魔术。“太有水平了!各种想不到,各种猜不透。”到了凌晨2点,还有几桌顾客尚未离去。
胡桃里音乐酒馆则在每天晚餐时段为食客带来现场音乐表演,除了餐厅驻场乐队,有时也请来知名乐队演出。暑期以来,酒馆每晚客流不断,等位持续到晚上11点。
外溢
餐饮串起消费链条
餐饮的夜间繁荣不是一座“孤岛”,而是一把激活整个商圈消费生态的“钥匙”。以周六晚10点的合生汇为例,临近打烊时间,整个商场依旧灯火通明,听不到任何闭店音乐和通知。烤匠门前仍旧聚集着大量客流,718桌顾客正在排号,旁边的美瞳小铺,店员还在为路过的消费者介绍产品。
商场一层和二层的十多家服装零售店铺中,顾客正热火朝天地试穿衣服。“只要顾客不走,我们就不下班,想试哪件我给您找。”一位店员表示,晚10点以后营业是常事,基本11点才能关门。
走出商场,有人在便利店里买小瓶装洋酒和冰杯自调鸡尾酒,有人在路边等待网约车,准备去往附近的酒吧、KTV。以餐饮为起点,零售、影院、KTV、便利店、网约车、汤泉等夏夜消费形成吃喝玩购“一条龙”。
蓝色港湾餐饮消费与亮马河游船互相带动,游船晚11点仍能开航,热门餐厅仍人声鼎沸。三里屯太古里商圈的咖啡音乐节,将众多咖啡爱好者引入商圈。五棵松华熙广场的彩色泡泡漫天飞舞,一座“梦幻泡泡岛”化身孩子们欢乐的海洋。石景山游乐园以“灯会+美食”的夜游新玩法,吸引大量家庭客群。以餐饮为契机,夏夜商圈迸发出新活力。
观·市场
夜经济还有挖潜空间
2019年,本市率先针对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提出一系列举措;2021年,一批“夜京城”地标、商圈和生活圈形成;2022年,“夜经济3.0版政策”出炉,首次诞生一批“夜京城”消费打卡地。2025年7月,本市再次提出打造30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
连续多年来,政策层面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强心针”,为激活消费力不断注入新动能,供给端创造一系列新业态、新玩法,与需求端精准匹配,撬动夜京城更加繁荣。
数字化也持续赋能夏夜消费增长——互联网平台通过热力图、直播带货等精准导流,释放夜间消费刚需,将其转化为商业价值。
不过,从许多游客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留言评论可以看出,相关配套服务仍有短板:热门商圈周边地铁线路未配合延时,夜间出行只能依赖打车,而在三里屯、五棵松等热门商圈,打车排队不可避免。此外,深夜食堂小龙虾、烧烤、火锅占比高,品类较为同质化,可选择面较少。
在多位从业者看来,当前夜经济热潮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相比于白天时段,夜经济也有着更大的潜力。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认为,夜经济的特性能为文化休闲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可进一步增强商业与文化、休闲、娱乐的联动,通过餐饮-商圈-城市的三级递进,促进城市复合型消费发展。(杨天悦)
来源:首都之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