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不再沉默!NASA官宣“最明显生命迹象”,人类孤独或终结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1 14:36 1

摘要:“今天,我们可以对全世界说,火星留下了生命的签名。”当地时间9月10日,华盛顿NASA总部灯光璀璨,新任局长肖恩·达菲举起一张黑白显微照片,岩石切片上布满米粒状白斑,像谁不经意撒下的种子,却可能改写人类在宇宙中的孤独坐标。

“今天,我们可以对全世界说,火星留下了生命的签名。”当地时间9月10日,华盛顿NASA总部灯光璀璨,新任局长肖恩·达菲举起一张黑白显微照片,岩石切片上布满米粒状白斑,像谁不经意撒下的种子,却可能改写人类在宇宙中的孤独坐标。

故事始于2021年2月18日。毅力号着陆在杰泽罗古湖床,岩层记录距今35亿年前的火星水乡。过去三年半,它钻取22管岩芯,其中编号“斯金纳岭”的样品因表面布满0.5—2毫米球粒与不规则有机斑点,迅速进入科学家视野。

今年6月,NASA组织外部同行评审,使用“同位素拉曼—荧光共聚焦”双通道分析仪,发现:

球粒中心富集碳-12,边缘碳-13亏损,与地球微生物代谢导致的同位素分馏曲线高度吻合;有机斑点内含甲硫氨酸、吡咯环等蛋白质级分子碎片,分子量达1200Da,非地质催化可合成;微区磁化率显示链状磁铁矿,排列方式类似地球趋磁细菌化石。

三条证据链同时指向“生物成因”,评审委员会最终给出“极可能”评级,这也是NASA首次在官方层面将火星结构定义为“明显生命迹象”。

尼基·福克斯在发布会上反复强调:“我们看见的是特征,不是活体。”
火星表面高能射线通量是地球700倍,有机分子能保存数十亿年已属奇迹,想找到活细胞难上加难。此外,样品仍滞留火星,地球实验室最灵敏的纳米级二次离子质谱仪(NanoSIMS)无法上阵,意味着结果仍存“非生物机制”理论空间。

根据原计划,NASA与欧空局合作的“火星样本返回”(MSR)项目将发射一枚“取货车”着陆杰泽罗,把毅力号封存的钛制试管送入火星轨道,再由欧空局轨道器送回地球,整套流程预算110亿美元,2033年落地。

然而,今年3月公布的美国2026财年预算提案中,MSR被整体剔除,国会仅同意“继续研究更便宜方案”。达菲透露,工程团队已准备两套瘦身计划:
A方案:把着陆器重量从3.3吨减至1.8吨,减少一次发射;
B方案:让毅力号亲自把试管送到着陆器脚下,省下一辆“取货火星车”。

即便这样,仍需约60亿美元新增拨款。“我们正在与国会沟通,希望年底拿到过渡资金,否则任务将推迟到2035年以后。”达菲说。

NASA官宣后数小时,中国天问三号任务团队宣布:计划2028年实施火星样本返回,比原计划提前一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也重启“MMX”火卫一采样任务,拟在2026年发射。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数据有“首发效应”。谁先把未经火星风化的样品带进地球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谁就拥有定义“外星生命”的话语权。

生命在太阳系至少独立诞生两次,宇宙宜居性概率大幅上调;地球生命可能源于火星陨石“播种”,人类或真是“火星人后代”;现存火星地下微生物可能性升高,未来载人登陆需重新评估行星保护协议,防止双向污染。

正如卡尔·萨根所言“非凡的主张需要非凡的证据”,NASA已把能拿出的证据摆到桌面,下一步,就看人类愿不愿意掏钱,把35亿年前的“火星签名”带回地球,让显微镜下的答案,回应我们仰望星空时的终极疑问:宇宙里,我们是不是孤独?

来源:大卫行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