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曼谷午后的太阳像被谁拧到最烫一档,他信·西那瓦从押送车里钻出来,蓝囚服被汗水贴在背上,像一块刚捞起的抹布。
曼谷午后的太阳像被谁拧到最烫一档,他信·西那瓦从押送车里钻出来,蓝囚服被汗水贴在背上,像一块刚捞起的抹布。
镜头里,他抬手竖了个大拇指,嘴角挂着那种“我认了”的笑——不是英雄式的,更像一个被生活按头的大叔,拍拍膝盖说:行吧,那就走一趟。
Klong Prem中央监狱的铁门“哐”一声合上,1944年的老墙把76岁的他信吞了进去。
没空调、没风扇,夏天像蒸笼,夜里老鼠开派对。
外头的人替他想了八百种惨状:血压飙、膝盖肿、睡不着……可监狱里最不缺的就是“替人担心”的声音,真正在里面喘气的,只有他自己。
儿子佩通坦在镜头前掉了眼泪,话没说两句就哽住。
这画面挺眼熟——几个月前,佩通坦刚被从总理府“请”出来,西装还没熨平,政治生涯先凉了。
西那瓦家这些年像坐过山车:上去时风风光光,下来时连安全带都来不及扣。
如今老爷子进去,儿子失业,家族招牌被砸了个缺口,风一吹就晃。
外头的舆论更热闹。
支持者把监狱门口当成临时舞台,喊口号、点蜡烛、拍照发推;反对派开香槟,说“终于等到这一天”。
两边吵得脸红,其实心里都清楚:他信进去,不代表戏散场,只是换了个布景。
国际媒体把镜头对准泰国法院,标题一个比一个耸动:“政治复仇?
”“司法黑箱?
”泰国政府忙着发声明:程序正义,绝无暗箱。
可老百姓刷手机时,心里那杆秤早歪了——信或不信,跟证据没多大关系,全看谁家的故事更顺口。
说到底,他信这一年牢,坐的不只是刑期,还坐着泰国二十年的政治恩怨。
有人盼他死在里头,好让旧账一笔勾销;有人盼他活着出来,再掀一波风浪。
监狱墙外,每个人都在等一个“结局”,却忘了真正的结局从来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一年后,铁门再开,出来的可能是个更瘦的老头,也可能是个被神话的符号。
而泰国这盘棋,棋子换了位置,棋盘还是那副棋盘。
来源:岛上安静看星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