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预告片里一句点单,百年老店一天多出700斤猪蹄,外卖员跑到腿软。
预告片里一句点单,百年老店一天多出700斤猪蹄,外卖员跑到腿软。
9月8号下午三点,德兴馆后厨的师傅们还在切配,手机提示音连成一片。
系统显示焖猪蹄库存瞬间清零,补货键按冒烟也追不上下单速度。
门店经理掐表一算,两小时三百单,全天七百斤,比中秋旺季还多三成。
德兴馆1883年开张,焖蹄手艺传了五代人,过去靠街坊口碑慢火养店。
现在一条预告片把老汤锅推到镜头前,年轻人第一次知道原来糯软到脱骨的猪蹄就在家门口。
排队长龙里,穿校服的学生和拄拐的老食客并肩,画面比任何广告都鲜活。
剧方没花一分钱植入,老字号也没买热搜。
演员一句台词只是剧情需要,却把非遗菜直接送进流量池。
有人担心热度来得快去得更快,可师傅们一点不慌:焖蹄要炖足四小时,想快也快不了。
限量反而保住口味,差评至今为零。
外卖平台悄悄把德兴馆标成上海必吃,评分从4.3涨到4.8。
跑腿小哥说,过去一天接三单猪蹄,现在三十单起步,电动车电量撑不到晚上。
店里原本只做堂食,临时加两口锅专供外卖,还是不够。
有人算过账,七百斤猪蹄意味着当天至少两千人次打卡。
按人均消费八十算,单日流水十六万,抵得上淡季一周。
老字号没涨价,反而加送小菜,怕第一次来的年轻人觉得腻。
副总经理王丰在采访里笑:忙归忙,锅铲不能停,停了味道就变了。
电商代购跟着蹭热度,真空包装加价一倍仍有人抢。
德兴馆声明暂不邮寄,怕口感打折砸了招牌。
评论区里,外地网友把代购链接顶到前排,销量破百,店主备注:收到立刻复热,味道差一点点,介意勿拍。
同一条街上,另外三家本帮菜馆也在门口挂出焖蹄招牌,销量却只涨一成。
老吃客一句话点破:德兴馆的汤是142年的老汤,别家学不来。
味道骗不了人,流量也救不了难吃的菜。
剧组还没开播,老字号先吃到红利。
有人担心剧播完就凉,可师傅们已经准备把焖蹄做成小份装,让一个人也能点。
非遗菜想活下去,靠的不是明星,是每一次出锅都保持一致。
年轻人今天为肖战排队,明天还会为味道回头。
上海餐饮协会统计,2024年本地老字号平均客流下降12%,德兴馆这次逆势翻红给同行打了个样:好手艺加上好内容,老锅也能煮出新滋味。
下次再有人吐槽年轻人不吃老字号,直接把这篇甩过去。
来源:溪边安闲嬉水的玩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