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秋高气爽鲜果熟 特色产业助增收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1 08:59 1

摘要:作为阳信县的支柱产业,鸭梨种植始终以“品质”为核心。近年来,当地深化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在守护老品种优势的同时,成功引进红酥蜜、红酥宝等新品种,推动梨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科技赋能”转型。目前全县梨果种植面积超过10万

金秋九月,硕果盈枝。滨州市立足资源禀赋,以特色农业为支点,激活产业振兴新动能,在丰收季奏响农民增收、乡村发展的“金秋序曲”。
眼下,“中国鸭梨之乡”——阳信县的10万亩梨园迎来丰收季,金黄的梨果挂满枝头,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果农采摘、分拣的忙碌身影。
阳信县金阳街道梨农魏春花说:“我种了20多亩梨树,有早酥、皇冠等品种。今年一亩地产量有三千公斤左右,亩收入七八千块钱。”
作为阳信县的支柱产业,鸭梨种植始终以“品质”为核心。近年来,当地深化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在守护老品种优势的同时,成功引进红酥蜜、红酥宝等新品种,推动梨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科技赋能”转型。目前全县梨果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年产量20余万吨,带动产值超9亿元。2024年9月,阳信鸭梨申请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再上新台阶。
阳信博润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贵州介绍:“建立合作社以后,种植按照标准统一施肥、用药,这样生产的果蔬才能符合欧洲农产标准。我们通过电商平台丰富国内(销售)渠道,与外贸公司合作新拓展了沙特、阿联酋、阿曼等国家,销量比去年增长20%。”
不止于种植与销售,阳信县还推动梨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生态观光+农事体验+鲜果销售”的全链条模式,多元业态让“小梨果”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大产业”。
阳信县金阳街道党工委书记马丽表示:“近年来,我们大力发展梨产业,强化科技支撑,扩大产销对接,打造文旅新地标,推动梨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相继开发了梨醋、梨膏等二十余种梨的药食同源产品,年产值超五千万元,年接待游客超四十万人。”
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邹平市魏桥镇西码头村的猕猴桃基地也迎来“高光时刻”——开园首日,挂满藤蔓的猕猴桃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采摘,一颗颗饱满的果子,成了村民的“致富果”。
游客宋玉华说:“我每年都来采摘猕猴桃。已经是第6年了,这里的猕猴桃口感非常好,九分甜一分酸,非常适合我们的口感。”
优质猕猴桃的诞生,离不开精细化的田间管理。从品种选育、生态施肥,到春季抹芽定梢、夏季精细疏果,每一个环节都有严苛标准。
邹平市魏桥镇西码头村猕猴桃园负责人王辉昌介绍:“从去年开始进行精细化管理,增施有机肥,一共施了6吨有机肥,现在的糖分已经达到了16、17个,对猕猴桃的口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让优质猕猴桃“走出去”,魏桥镇西码头村“两委”主动拥抱数字浪潮,把直播间搬进果园,为村民增收致富找到了新出路。
邹平市魏桥镇西码头村党支部委员王松表示:“ 我们村‘两委’紧跟时代步伐,用起了短视频、直播等自媒体的方式进行宣传,猕猴桃的销路越拓越宽,游客也越来越多。村民的钱袋子也是鼓了起来,欢迎大家来我们村,感受一下采摘的乐趣,同时也感受一下乡村的活力。”
从阳信鸭梨到邹平猕猴桃,丰收的图景背后,是滨州市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持续发力。近年来,滨州依托特色资源优势,整合产业与创新要素,推动“一村一品”特色发展,以特色产业增强乡村“造血”功能,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特色富农、产业兴村”之路。(1亩=666.67平方米)

来源:滨州传媒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