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有效降低蚊虫密度,开展以灭蚊为重点的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连日来,泉州市区东湖公园、释雅山公园、中山公园、芳草园、刺桐公园等各大公园临时闭园,全力推进消杀作业,为市民营造清新舒适的游园环境。9月9日,记者直击消杀现场。
为有效降低蚊虫密度,开展以灭蚊为重点的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连日来,泉州市区东湖公园、释雅山公园、中山公园、芳草园、刺桐公园等各大公园临时闭园,全力推进消杀作业,为市民营造清新舒适的游园环境。9月9日,记者直击消杀现场。
采取多种技术
全园精准消杀
9日下午4时多,记者来到位于泉州古城核心区的中山公园见到,公园门口已挂上了“临时闭园公告”牌,数名消杀人员正在园区内进行全园消杀。有的消杀人员正使用超低容量喷雾机对公园内的足球场、草坪、广场等开阔公共区域进行全域消杀,降低蚊虫密度,防控疾病传播。有的深入密林与地下空间,用热烟雾机对密林、下水道、地下管井等密闭、深部环境进行热雾处理,迅速杀灭隐藏成蚊,破坏其栖息环境。
工作人员在进行消杀
针对植被区域,一位消杀员对通风较差处的灌木丛、绿篱等植被实施滞留喷洒,杀灭停落的蚊虫。而下水道、假山石窝、雨水井等小型积水场所,也逐一投放了灭蚊颗粒剂,清除孳生源头,从源头上抑制蚊幼虫孵化,阻断繁殖链。
“在此次蚊虫防控攻坚战中,截至9月8日,累计使用热烟雾剂116桶、高氯·残杀威504瓶、高效氯氰菊酯270瓶等药物,并投放灭蚊颗粒113包。”泉州市城管局公园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而清除蚊虫孳生地是防控最经济、最有效的根本措施。此次公园中心还投入大量人力进行环境治理,全面清理排水设施,累计清理排水(雨水)井615个,疏通排水口,确保流水通畅。修补树洞208个,封堵竹洞,消除蚊虫藏匿点。消杀人员还对园区内易储水的芭蕉树、旅人蕉、海芋、竹子等乔灌木进行专项处理,杜绝植物性积水。在应急水井、应急储水罐口和下水道口安装不锈钢防虫网,物理阻隔蚊虫侵入产卵。此外,重点对释雅山公园两处人工水体进行了彻底清理,保持水体清洁或循环状态。
闭园期间市民不要进入
以防接触消杀药剂
“目前东湖公园、释雅山公园、中山公园、芳草园、刺桐公园也已实施临时闭园,全力推进消杀作业。”该工作人员介绍,公园消杀工作从8月28日就已开始,率先对中山公园、释雅山公园、芳草园进行每天两次消杀,分别是7时到9时、17时到19时。对于各大公园何时恢复开放,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仍处于消杀阶段,具体开放时间将另行通知。
泉州市城管局公园中心提醒,闭园期间市民游客不要进入园区,以防接触消杀药剂;建议周边住户在作业时段暂时关闭门窗,防止消毒雾剂飘入室内。需要重点注意的是,虽然近期公园内龙眼树硕果累累,但因树木已喷洒消杀药剂,为确保安全,请市民切勿采摘食用。
当前正值夏秋交替之际,雨水依然频繁,蚊媒活动愈发活跃,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也随之增加。蚊媒传染病是指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病原体的一类疾病。蚊子叮咬携带病毒或寄生虫的患者后,病原体会在蚊虫体内繁殖,再通过下一次叮咬传播给健康人。预防蚊媒传染病,关键是做好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
居家防护时,建议安装纱窗纱门,睡觉挂蚊帐,使用电蚊拍、灭蚊灯或合格杀虫剂,注意户外防护,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裸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的驱蚊剂。在伊蚊活动高峰时段,日出后2小时(7—9时)、日落前2小时(17—19时),避免在树荫、草丛逗留。如果有出现发热、剧烈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皮疹等症状,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编辑:陈悦瑶
审核:江荷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来源: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