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怕的不是孩子成绩差,而是教师节那天群里突然冒出一句“大家都准备送啥”。
最怕的不是孩子成绩差,而是教师节那天群里突然冒出一句“大家都准备送啥”。
9月8号,南京一位妈妈在家长群发了张红笔团购链接,配文“一人一盒,不抢跑”,瞬间刷屏。
我心里咯噔一下:原来连送红笔都开始卷了?
去年我送了一盒手工曲奇,老师当面笑,隔天原封不动退回来,说学校刚发了通知,超过二十块的东西一律登记。
我当时脸烫得能煎蛋,回家把曲奇全塞冰箱,一个月都没吃完。
今年学乖了,提前三天把两支红笔绑上丝带放门卫。
结果放学接娃,老师追出来把笔塞回我手里:“心意领了,笔学校发了两箱,用不完。
”
我愣在原地,娃在旁边小声说:“妈妈,我们班今天有同学送老师一张自己画的奖状,老师笑得比收花还开心。
”
回家路上刷手机,看到本地教育局刚发的提醒:严禁收礼,欢迎家长写电子感谢信,学校统一打印贴光荣榜。
评论区一堆老师留言:最怕家长突击塞卡,夹在作业本里,收也不是扔也不是。
我忽然明白,老师要的不是礼物,是平时少在群里@她十遍,娃的作业别天天拖到半夜打卡。
送红笔、送润喉糖、送桃子,说到底是我们家长想买个心安,却忘了老师最想收的礼物,是娃自觉写完作业那一刻的轻松。
下次教师节,我准备让娃录个三秒小视频:对着镜头大声说“老师辛苦啦”,发班级群。
不花钱,不违规,老师还能循环播放当提神剂。
礼物这东西,一旦变成任务,就只剩尴尬;一句走心的谢谢,反而能留到学期末。
来源:@玩耍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