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布谷鸟啼声不再是叹息,而是韵律催耕。村民说王清林:“让穷沟沟长金麦穗,让臭水坑开荷花诗。”这片曾被“遗忘”的土地,每粒泥土都在吟诵蝶变诗篇。当风过光伏矩阵,雨落智慧大棚,游客大巴驶入村口,夏诗荷雨村用奋斗将“下四河淤”的苦涩,写成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它获湖北省
这个教师节
让老师们稍作休息
跟随我们的镜头重返青葱校园
一起来听“各科老师”围绕
襄阳生态环境情况
会为我们呈现一场
怎样的生态主题课堂串烧呢?
语文课
让我们一起感受襄阳的生态诗花
👇👇👇
襄北岗地上绽放的生态诗花
刘阳
布谷鸟啼声不再是叹息,而是韵律催耕。村民说王清林:“让穷沟沟长金麦穗,让臭水坑开荷花诗。”这片曾被“遗忘”的土地,每粒泥土都在吟诵蝶变诗篇。当风过光伏矩阵,雨落智慧大棚,游客大巴驶入村口,夏诗荷雨村用奋斗将“下四河淤”的苦涩,写成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它获湖北省卫生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称号,如破土新芽,向世人证明:贫瘠土地,也能长出璀璨春天。
荷塘边,城里孩子问:“妈妈,为啥叫夏诗荷雨?”妈妈笑答:“因为每滴落在荷叶上的雨,都是村庄写给夏天的诗。”这是颂扬生态之美、充满希望的诗,是无数双手共同书写、献给土地的诗。
当松风吹、荷花开、蛙鼓响、星光亮,这首诗在天地间吟诵,吟诵村庄重生,吟诵千万村庄的梦想。
走进薤山
薛贵敏
顺着一条林间小道拾级而上,路边一棵棵高大笔直的水杉树英姿勃发,全部换上了绿色的新装。地上积满了枯黄的落叶,脚踩上去软绵绵的,发出沙沙的声响,这一刻,仿佛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再往前漫步绕过一个大弯,目光所及之处便是一片茂密青翠的竹林。这是何等的壮观啊!两千多亩的竹子绵延数里,重重叠叠,一眼望不到边,它们扎根山岩,直插云霄,像卫士一样庇护着薤山;放眼远眺,一根根碗口粗的楠竹亭亭玉立,葱翠苍劲,宛如一片青色的海洋,美不胜收。徜徉在竹林深处的小径,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钢筋水泥的森林,心境也为之澄明清净。
游薤山
张学玲
山上植被葳蕤茂盛,翠林修竹,郁郁青青,满目皆绿。所见多是水杉和竹子。水杉挺拔修长,直插云霄;竹子硕大粗壮,青色的枝干,直指苍青色的天空。水杉和竹子都是喜湿耐涝的植物,可见这里土壤湿润,水源丰富。
的确,薤山濒临汉江,南河与北河夹山而流,在山脚下形成三个平湖,使得这里气候宜人,即便是炎热的夏季,平均气温也只有22℃,成为人们争相登临的避暑胜地。上个世纪修建的别墅,就散落山间,灰色的屋顶,灰色的青砖外墙,中式的横脊飞檐,欧式的拱形门窗,在绿树掩映中,一派古朴端凝之气。一百多年过去了,它们静静矗立于群山之中,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和世事的更迭。
一路上,奇形怪状的石头,随处可见,它们或如怪兽蹲伏,或如雄鹰展翅,或如仙女凌空……其中有座名曰“梳妆台”的巨石,高20余米,立在一不规则的基座上,斜插云霄,似倒欲倾,却稳稳矗立不知多少春秋。光秃秃的石壁上,竟茂盛着一株碧树,攀爬着片片绿藤。
数学课
近年来
襄阳的天更蓝了、山更绿了
水更清了、环境更优美了
“襄阳蓝”“襄阳绿”常驻
如果用数学来表达这句话是这样的
截至9月8日
全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
化学课
襄阳整合多种先进技术
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
全方位、智慧化监管体系
让污染源无处遁形
该体系汇聚了
工业企业在线监测、用电监控、视频监控
社会实践课
生态文明宣讲、志愿服务、社会宣传……
其实,还有这么一群人
穿梭于城市的背街小巷
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
积极致力于传播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飞入寻常百姓家”
课后作业
作为曾经的学生
你对学生时代的哪堂课印象最为深刻?
你还记得老师的哪句教诲对你影响最为深远?
你有哪些话想说给老师听呢?
不妨今天就给老师发个信息、打个电话
表达内心最热烈的感恩之情吧!
编辑:严晓露审核:赵月 王步乾终审:李丹 黄金丽主办:襄阳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主管:襄阳市生态环境局运营:襄阳日报新媒体集团
来源:襄阳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