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明开国之君朱元璋一生之中最痛恨的两种人,一是贪官污吏,二是功高震主的开国元老;他出生于元末天下大乱之际,以至于其父母因饥荒瘟疫而亡都没钱安葬,若不是贪官污吏横行,又怎会如此呢?做了皇帝之后,朱元璋对于贪官污吏,可谓毫不手软。
大明开国之君朱元璋一生之中最痛恨的两种人,一是贪官污吏,二是功高震主的开国元老;他出生于元末天下大乱之际,以至于其父母因饥荒瘟疫而亡都没钱安葬,若不是贪官污吏横行,又怎会如此呢?做了皇帝之后,朱元璋对于贪官污吏,可谓毫不手软。
再一个就是大明建立后,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为了给其孙朱允炆铺路,最终诛杀了一批开国功勋;尽管这些人手中还握有朱元璋颁发的免死铁券,但都不起作用。
在洪武一朝,有两个籍籍无名的官员犯了死罪,他们既非开国功臣,而且又无免死铁卷,但令人意外的是,杀伐果断的朱元璋竟全都赦免了,待遇甚至比开国功臣还好;这二人分别是拥有前朝丹书铁券的钱用勤与范仲淹的十三世孙范从文(有说十二世孙)。
为了封赏有功之臣,西汉的刘邦发明了“丹书铁券”,起初的铁券只是用来表彰功臣做出的贡献,类似荣誉证书;直到南北朝时期,“丹书铁券”才逐渐有了免死的功能。
公元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建昌知府钱用勤在税粮方面有贪腐行为,在洪武一朝,他注定难逃一死;因钱用勤的手中有先祖钱镠留下来的丹书铁券,其子钱怞只好死马当活马医,带着丹书铁券进京,希望能救下自己的父亲。
所谓“钱镠铁券”,就是唐末时期,一位名叫钱镠的大将在藩镇割据的乱世之中依旧对大唐忠心耿耿,并平定叛乱,屡建奇功,因此被唐昭宗李晔赐予“丹书铁券”,具有免死功能;这个“丹书铁券”也一直被钱氏后人珍藏。
但这个铁券是唐朝的,隔明朝都好几百年了;不曾想,朱元璋不仅接见了钱怞,而且还赦免了其父钱用勤。他也想效仿以前的帝王,弄个丹书铁券,然后赐给功臣;因此明朝颁发的“丹书铁券”,实际上就是以“钱镠铁券”为模板制作的。
虽然明太祖朱元璋颁发了很多个“丹书铁券”给开国功臣,同时也具有免死功能,但“丹书铁券”并未起到作用;很多功臣都惨遭屠戮,基本上很少有善终的,可见钱用勤的“钱镠铁券”似乎更管用些。
钱用勤因先祖留下的“丹书铁券”而幸免于难,那么范从文又是因为什么而被赦免的呢?
在朱元璋的铁腕统治之下,朝中很多大臣为了保命都不敢直言进谏,因为一句话说得不对,就很可能招来灭族之祸;然而,有一个人却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他就是御史范从文。
他因犯颜直谏而惹怒了皇帝,最终被判死刑;问斩之前,朱元璋亲自查阅其籍贯与卷宗,结果发现此人居然是范仲淹的十三世孙,随即命人刀下留人。
范仲淹是北宋仁宗赵祯时期的名相,他主持庆历新政,改革时弊,也曾保卫国土,抵御西夏,可谓文武双全;朱元璋对范公充满了敬意。
一听说范从文是是范仲淹的后人,朱元璋便立刻将他无罪释放;亲笔写下五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条幅,并申明每一幅条幅可以免除一次死罪。
范仲淹的千古美名最终保全了自己的后世子孙;也正印证了那句话,“多积阴德,子孙必受其报”。
明太祖朱元璋赦免钱用勤是为了一睹前朝丹书铁券的真容,而宽恕范从文则是被其刚正不阿的品质所打动,以及敬仰范仲淹的为人;能躲过明太祖朱元璋的迫害,不可谓不幸运。
来源:学典历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