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律种草视频正成为律师获取案源的新入口。截至2025年9月4日,小红书平台的法律流量扶持计划相关标签#小红书律政家人流量已积累1.1亿浏览量,产生38.5万条互动讨论。其中,最热视频为专注于民商事与娱乐法领域的法律博主@詹秋怡发出的一条普法干货视频“婚后哪些属
作者丨律新社研究员 李德胜
出品丨律新社研究中心当潜在客户在深夜搜索“被辞怎么赔偿”,最先出现在他们手机屏幕上的,不会是律所大楼里最资深的合伙人,而是懂得用种草思维讲法律故事的律师。
法律种草视频正成为律师获取案源的新入口。截至2025年9月4日,小红书平台的法律流量扶持计划相关标签 #小红书律政家人 流量已积累1.1亿浏览量,产生38.5万条互动讨论。其中,最热视频为专注于民商事与娱乐法领域的法律博主@詹秋怡发出的一条普法干货视频“婚后哪些属于我的个人财产?听完就懂!”,斩获1.6万点赞量,其中视频底下涌现大批关于婚姻财产咨询的法律咨询问题。评论区俨然变成线上法律咨询室,近百条留言涉及婚前购房、彩礼归属等具体法律问题。
这种“内容即服务”的新模式,正在打破传统法律咨询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当博主用“朋友聊天”的方式拆解法条时,冰冷的法律文本变成了可感知的生活解决方案,这正是Z世代最青睐的知识获取方式。作为坐拥3亿月活用户的国民级平台,小红书汇聚了中国最具活力的年轻群体,其中90后和00后用户占比超过80%[1]。面对这一代“互联网原住民”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一个由专业律师、法务从业者组成的“普法天团”正在小红书平台上快速崛起:他们或是用情景剧演绎劳动纠纷,或是通过手绘漫画图解婚姻法,甚至开创了“法律树洞”等新型服务模式。这种“法律+社交”的独特生态,不仅让普法教育焕发新生,更重塑着当代年轻人获取法律服务的认知方式。
一、从法庭到种草律师群体的小红书迁徙
2025年的中国法律服务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竞争态势。2025年,全国执业律师人数预测已突破90万左右,行业“内卷”日益加剧。在这一背景下,小红书,这个以年轻女性用户为主的生活方式平台,意外成为了律师获取案源的新途径。《2024小红书10大搜索趋势洞察报告》:有超过70%的小红书月活用户使用“搜索”,用户每天平均搜索量高达6次,1/3的用户打开小红书第一件事就是搜索。截至2025年9月4日,在小红书中搜索“律师”可以发现相关笔记讨论1845.4万,而#律师 话题的浏览量高达42亿。
小红书平台上的“律师热”现象,本质上是律师对传统获客方式失效的应激反应。在传统模式下,律师依赖口碑传播、同行推荐或线下活动获取客户,这一过程往往缓慢且不可控。而小红书等平台通过算法推荐机制,打破了地域和人际圈层的限制,使律师能够直接触达潜在客户群体。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迁徙并非个别律师的试水行为,而是呈现出系统化、矩阵化的运营特征。一些敏锐的业内运营团队已经发展出“海王”式打法,不是精耕单个账号,而是同时运营3-5个账号,通过关键词布局和内容切片复用,在平台内形成“网状”覆盖,大幅提高被潜在客户看到的概率。[2]
平台用户属性与法律服务需求的高度契合,是这一现象的另一重要动因。小红书用户中50%是95后,35%是00后,50%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且以Z世代、新锐白领、都市潮人、单身贵族和精致妈妈为主要人群。这些群体恰恰是婚姻家事、劳动纠纷、知识产权等法律问题的高发人群。更关键的是,小红书用户已形成“遇事不决先搜小红书”的认知习惯,平台日均搜索渗透率达60%,这使得它事实上成为了法律服务的“前置筛选器”,能否在小红书上被搜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进入客户的律师候选名单。
中外律师的“双向奔赴”进一步丰富了这一生态。随着“TikTok难民”(因TikTok在美面临禁令而转战小红书的海外用户)的涌入,小红书迎来了大量外国律师账号。这些账号以好奇探索中国法律体系为切入点,与中国律师形成有趣互动,共同构建了一个跨国法律文化交流空间。美国移民律师分享H1B签证经验,中国律师解答美国用户关于中国法律的疑问,这种跨境法律“种草”不仅拓展了平台内容维度,也为中国律师开辟了国际业务的新可能。
然而,这场迁徙并非一帆风顺。传统法律职业的严肃性与小红书的娱乐化氛围之间存在天然张力。法律内容的专业门槛与平台用户追求的轻松阅读体验如何平衡?律师的职业尊严与流量游戏的规则如何调和?这些问题不断拷问着每一位入驻律师的职业智慧。更值得警惕的是,“西绿假律师”事件的爆发,一位虚构“精英女律师”人设的网红被曝光根本非执业律师,涉嫌刑事犯罪,这一丑闻不仅引发了行业对律师人设真实性的集体反思,也暴露出平台在专业内容创作者资质审核上的漏洞。
二、解构网红律师:五类典型人设及其流量密码
小红书上的律师内容创作者已经形成了若干清晰的类型分野,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走红逻辑与生存之道。通过分析这些成功案例,我们可以窥见法律专业内容如何在不同的人设包装下,实现流量与专业性的微妙平衡。
1.职场精英类律师
职场精英型律师代表了最接近传统律师形象的一类创作者。这类账号通常由资深律师或律所合伙人运营,通过分享职场经验、案件分析和实务技巧建立专业权威。典型某红圈律所合伙人刘思(@思远),截至2025年8月20日,已拥有58.3万粉丝,其内容聚焦“律师能不能不加班?”“如何做好职业规划?”等职场话题,以过来人身份传授经验,既满足了年轻法律从业者的学习需求,也吸引了潜在客户的关注。这类账号的视觉呈现往往突出专业感,定制西装、高档写字楼场景、法庭内外的工作瞬间,通过符号化的“精英元素”强化用户对律师专业能力的信任。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账号虽然专业性强,但并非刻板说教,而是善于将法律知识融入职场故事或案例情景中,实现“软性普法”。
曾经,活跃在另一个自媒体平台上的一位专做专做土地争议行民交叉方向的诉讼和非诉业务律师宋静,通过每周两次的直播答疑,不仅积累了可观粉丝,还促成了其专业书籍《土地争议行民交叉裁判规则与案例解析》的出版,展现了专业知识深度与大众传播的有机结合。
2.生活情感型律师
与职场精英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活情感型律师,这类创作者有意淡化职业距离感,将法律内容嵌入生活化场景,塑造"可亲近的专业者"形象。《令人心动的offer》带教律师徐灵菱(@Lynn努力拨号中)在小红书运营中,将内容分为“职场碎碎念”“生活情感碎碎念”“一起学法律”和“职场时尚”四个板块,既有专业内容,也不乏生活分享,呈现出立体的人设。同样来自该节目的@詹秋怡律师则以“律政佳人”的时尚形象出圈,其甜美穿搭风格甚至被时尚号模仿分析。这类账号的成功关键在于找到了法律严肃性与小红书平台娱乐属性的契合点:法律知识被包装在“心形云朵”“狗狗日常”等生活碎片中,专业建议通过“大姐姐”式的亲切口吻传递,有效消解了用户对法律服务的抵触心理。平台数据观察显示,这类账号虽然法律专业内容占比不高,但粉丝转化率却相当可观,因为用户先接受了“人”,自然更容易接受其代表的“服务”。
3.硬核普法型律师
硬核普法型律师则代表了另一种风格,他们放弃生活化包装,直接以高密度、快节奏的法律知识点输出取胜。这类账号通常采用“半分钟普法”模式,针对具体法律问题给出简短明确的答案,如“房产证加名利弊”“打麻将是否违法”等。@是俊律师是这一类型的代表,其抖音账号粉丝超700万,虽然小红书相对较少(26.5万),但证明了特定用户对直接法律信息的需求。这类内容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极高的实用性和即时性,用户带着明确问题而来,获得简洁答案后离开,整个过程如同法律版的“急诊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账号往往采用矩阵运营策略,同一个案例拆解为多种形式,图文流程、客户评价、视频解析、法律金句等,通过不同角度反复触达用户,提高转化概率。这种“一鱼多吃”的内容策略,既保证了专业深度,又扩大了覆盖面,是法律内容适应平台算法的典型范例。
4.脱口秀型律师
在众多类型中,脱口秀型律师可能是最具争议也最具平台特色的一类。这些创作者将法律内容与娱乐形式结合,用幽默段子、情景剧甚至吐槽的方式解构法律话题。广东青年律师博主“俏佳人XXX”自称“本来想成为精装律师,在小红书普法,没想到成了脱口秀”。其内容如"面试狗都不面"、"离谱的法律咨询"等,以反差萌和行业"梗"为卖点,累计获得748.5万点赞。这类账号的走红反映了法律内容娱乐化的极限尝试,当专业性与娱乐性发生冲突时,他们选择牺牲部分专业性以换取更大传播声量。虽然业内对此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这类账号在扩大法律内容受众面上发挥了独特作用,尤其吸引了那些原本对法律毫无兴趣的年轻用户。
5.跨境服务型律师
跨境服务型律师是随着平台国际化而崛起的新类型。这类账号主要由外国律师或具有国际业务的中国律师运营,内容聚焦跨国法律问题。如一位自称“纽约人的律所日记”的@王骁PIL,分享参加美国法考、成为华尔街税法律师的经历,同时讨论“富养or穷养”等跨文化话题。这类账号巧妙利用了小红书国际化的窗口期,既满足了国内用户对海外法律的好奇,也为外国用户了解中国法律提供了渠道。在“TikTok难民”涌入的背景下,这类内容的价值被进一步放大,美国移民律师分享H1B签证经验,中国律师解答美国用户关于中国法律的疑问,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跨境法律交流生态。
三、新媒介时代律师P的破局之道:小红书平台特色路径与方法观察
在传统认知中,法律服务的获客路径遵循着森严的等级秩序:律所金字招牌、行业口碑传播、高端客户转介构成了一道无形的专业壁垒。然而当小红书月活用户突破3亿,每日在法律博主评论区持续涌现“法律求助”内容时,一套新兴的案源拓展路径正在兴起。与此同时,小红书这个以“生活化分享+垂直领域”为核心的社区,正成为法律人构建个人品牌的新阵地。尤其对于青年法律人而言,通过精准定位、内容深耕和信任构建,在小红书开辟了一条兼具专业性与亲和力的IP打造路径。这种路径并非偶然,而是平台生态、用户需求与法律行业特性的深度契合。
1.理解小红书生态:用户需求决定内容本质
小红书的本质是一个“决策型社区”,用户带着明确诉求搜索内容,例如“离婚如何争取抚养权”“借钱不还怎么办”等具体问题。2025年3月,小红书云南地区相关负责人在云南泊江律师事务所的分享会上表示,用户并非来学习法律体系,而是寻找“能立刻用的答案”。这意味着律师的内容必须完成三重转变:
语言转化:用“闺蜜被欠钱不还,我用3步帮她追回”替代《民法典》第667条解读,将法条嵌入生活场景。
价值重构:提供“情绪安慰+实用工具”,如在家暴案例中同步附上《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模板》。
算法适配:平台优先推荐收藏率高、点击率高的“利他性内容”,需在标题与封面直击痛点,例如《婚前必查!5个方法摸清对方真实财产》。
2.人设与内容:构建“专业温度体”的双重表达
律师在小红书的IP塑造,需同时满足专业权威与情感共鸣的二元需求。这要求律师跳出“法条复读机”模式,打造“有血有肉的法律陪伴者”形象:
视觉符号设计:针对不同领域差异化呈现。婚姻家事律师可采用“精致职场穿搭+咖啡厅场景”传递精英感,劳动律师则适合“律师袍+法庭背景”强化专业信任。
内容人格化:通过“故事化案例+共情表达”降低距离感。例如用“我的当事人张女士”替代“根据《婚姻法》第XX条”,并加入“我知道你现在很无助”等情绪认可。
记忆点沉淀:固定内容标签(如“每周三离婚答疑”)、专属动作(敲法槌片尾)、特色话术(“法律问题,评论区见!”),形成用户心智烙印。
在内容生产体系的升级中,关键在于构建一套工业化选题库+柔性表达的运作模式,确保内容既能精准触达用户需求,又能以高效的方式规模化生产。
首先,在选题挖掘上,数据驱动成为核心策略。通过5118大数据工具,可以实时抓取“彩礼纠纷”“职场辞退”等民生法律领域的长尾关键词,并结合社会热点(如近期频发的AI换脸诈骗案件)进行快速响应。例如,当某地出现“天价彩礼纠纷”的新闻时,系统能迅速匹配相关法律解析需求,生成《彩礼返还的6种法定情形》等针对性内容,确保选题既符合用户搜索习惯,又能紧跟社会讨论热点。
其次,在表达形式上,可视化创新大幅提升信息传递效率。传统的法律条文解读往往晦涩难懂,而采用对比图、流程图等视觉化手段,能显著降低理解门槛。例如,用双栏对比图清晰展示“婚前财产与婚后财产的界定差异”,或用分步骤流程图拆解“劳动仲裁的5个关键环节”,让复杂的法律程序一目了然。
最后,工具赋能让内容生产进入高效时代。借助AI技术,ChatGPT可快速生成初稿,再通过秘塔写作猫优化法律术语的严谨性,确保专业性与准确性;同时,利用Canva的批量设计功能,提前设定品牌化封面模板,实现日产10条图文笔记的稳定输出。这种“AI辅助+工具提效”的模式,不仅缩短了创作周期,还能保持内容质量的统一性,让法律科普真正实现“又快又好”。
这套体系的优势在于,它既具备工业化生产的稳定性和规模效应,又能通过柔性表达适应不同用户的认知习惯,最终让法律知识从晦涩的条文变成可感知、易传播的实用信息。
3.流量转化闭环:构建“软性钩子—私域沉淀—高价值转化”闭环
在当下的小红书生态中,律师想要实现合规引流,必须摒弃传统的硬广思维,转而采用更符合平台调性的“软性钩子-私域沉淀-分层转化”策略。这套打法既要保证引流效果,又要规避平台对营销内容的严格管控,需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的转化路径。
在引流环节,钩子的设置要讲究层次感。初级钩子可以巧妙地藏在笔记末尾,比如一句“私信'协议'领取《婚内财产约定模板》”,这种低门槛的福利能有效吸引泛流量。而对于真正有付费意愿的高净值客户,则需要在置顶评论设置更精准的高级钩子,比如“戳「立即咨询」获取《股东协议审核清单》”,通过设置一定的获取门槛,自然筛选出高意向客户。
当用户进入私域后,运营策略就要转向深度培育。在微信端,可以先用《劳动纠纷自测表》等工具让用户自主诊断问题,再通过1v1解读的方式,将免费用户逐步引导至“仲裁陪跑服务”等付费产品。对于企业客户,则可以策划线下“法律私享会”等高价值活动。
在整个过程中,风险规避尤为重要。小红书对法律类内容的监管日趋严格,因此需要用“领取资料”替代“免费咨询”这类敏感词,用“历史案件数据”代替“胜诉率”等可能引发争议的表述。
结语:
当脱口秀律师在镜头前用段子解构劳动法时,我们正见证着法律服务与新媒体生态的深度碰撞。这场从法庭到种草平台的迁徙,既是90万律师应对行业内卷的生存策略,更是Z世代重塑法律服务认知的必然选择。
小红书创造的“法律+社交”新模式,打破了传统律所高墙,专业权威不再依赖大理石前台与烫金名片,而是通过1.6万点赞的婚姻财产视频建立;严肃的法条转化成了朋友间的私房话,严谨的诉讼流程变成了可收藏的图文攻略。这种转变背后,是3亿月活用户投票的结果:他们需要的是能共情、会种草的生活法律伙伴。
未来已来的此刻,或许该重新定义“专业”:当资深合伙人与脱口秀律师同台竞技,当42亿浏览量的#律师 话题成为新案源入口,法律服务的终极形态,终将在严肃性与烟火气的碰撞中,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1] 《突发!小红书崩了》,https://mp.weixin.qq.com/s/zLBlH-1FeeHQxAWitVBSeQ
来源:律新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