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刘国洪就“三北”工程进展情况进行介绍。
光明网讯(记者 张佳兴)9月1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刘国洪就“三北”工程进展情况进行介绍。
中国的“三北”工程开始于1978年启动的“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这个工程横跨中国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工程实施47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
进入新时代,“三北”工程上升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决定了从2023年开始,力争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的攻坚战,要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中国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同步启动了东部的歼灭战、中部的攻坚战、西部的阻击战,这三大标志性战役。
“两年多来,我们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按照以水定绿的原则,着力推动系统治理、科学治沙。”刘国洪介绍,这两年的治沙实践,可以概括为“三多一全”这四个特点。
第一个是多元主体参与,通过出台财政金融、以工代赈等政策,更好调动政府、央企、社会、农牧民多方投入、多元参与的积极性。第二个是多种模式治理,探索推进以路治沙、光伏+治沙、产业治沙等多种模式。第三个是多类型植被覆盖,坚持以水定绿,着力攻关选育耐寒、耐旱、耐盐碱草种和树种,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沙则沙、宜荒则荒。第四个是全区域协同联动,开展了跨省域、跨地市联防联治,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两年来累计实施的项目有415个,完成建设任务1.64亿亩,三大标志性战役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东部歼灭战区,科尔沁沙地已经呈现出往日的稀树草原风光。中部攻坚战区,黄河泥沙输入量比以往大大减少。西部阻击战区,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已经戴上了“绿围脖”。
刘国洪表示,当前,“三北”工程正处在全面推进、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仍然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立地条件比较差、水资源供给不足等困难和挑战,还要继续在科学施策、狠抓质量、巩固成果、科学攻关等方面持续用力,不断提升“三北”地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一直以来,我国十分重视荒漠化防治国际合作,先后成立了中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在中国共建国际荒漠化防治知识管理中心,同韩国、蒙古国、俄罗斯建立东北亚防治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网络,为全球荒漠化防治贡献中国方案。《公约》秘书处三次授予我们“防治荒漠化杰出贡献奖”,称赞“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国”。
据悉,9月16日—17日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将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办,论坛将围绕“科学治沙绿色发展”主题,举办系列论坛活动,开展对话交流。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