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西南及南方区2025年田间开放交流活动在普洱市举行,来自国内的100余名玉米专家,通过实地观摩与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为西南及南方区玉米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开良方。
近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西南及南方区2025年田间开放交流活动在普洱市举行,来自国内的100余名玉米专家,通过实地观摩与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为西南及南方区玉米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开良方。
专家团走进位于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普洱综合试验站曼宽试验基地、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云南试验站基地和思茅区的国家玉米技术产业技术体系普洱综合试验站曼中田试验基地、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丰脉农场实地了解选育玉米新品种、玉米品种对白斑病的抗性情况和集雨保墒控水、土壤改良、跨境(区)迁飞害虫一体化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调研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田间长势与病虫草害防控、生物育种的虫害抗性及草甘膦耐受性差异等情况。
每到一处,专家团成员都细致察看试验田土壤是否结块、玉米叶是否有病虫害、选育的玉米新品种适应性及耐病虫害耐旱性和丰产性,详细了解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群体构建、水肥利用效率和抗逆表现。看到每个试验基地,玉米都是个大饱满,专家团成员纷纷称赞。“普洱综合试验站承担的试验内容丰富,包括了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六大功能研究室研究内容,如品种试验、土壤改良、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病虫害防控等,已有多个玉米品种在普洱试验中表现良好,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及白斑病防治效果非常明显。”国家玉米产业体系遗传育种室主任、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李明顺说。“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在生物育种试验基地看到使用生物育种技术栽培的玉米,与常规玉米相比具备抗虫特点,尤其对抗草地贪夜蛾效果较好,同时耐受草甘膦除草剂,对作物安全,节本增效。”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合作经理牛宏波说。
其间,针对“十四五”规划期间西南及南方区高产栽培工作、西南山地玉米种质改良及“十五五”主要研究任务和西南及南方区玉米病害发生现状与防控、生物育种等方面专家团进行研讨交流,并就制约西南及南方区玉米高产因素,在耐密品种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推广、绿色低碳生产技术、生物病虫草害防治、智慧农业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
李明顺表示,本次专家“问诊把脉”不仅为西南及南方区新时期玉米产业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体系注入强劲动力,也为推动西南及南方区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来源:普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