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斯乃特技术播报-综合布线短链路问题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0 16:42 1

摘要:在综合布线设计、施工、验收中,长度是很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铜导体固有的电阻属性,铜缆的传输距离不可能太长,为此 TIA 组织制订了最长 90 米的链路、最长 100 米的通道标准,更多的人关注的是能不能把铜缆的传输距离传播得更远一些。


一、链路太短会导致近端串扰和回波损耗问题

在综合布线设计、施工、验收中,长度是很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铜导体固有的电阻属性,铜缆的传输距离不可能太长,为此 TIA 组织制订了最长 90 米的链路、最长 100 米的通道标准,更多的人关注的是能不能把铜缆的传输距离传播得更远一些。

几乎很少有人关注短链路问题。众所周知,铜缆长度越长,测试的参数越低,性能越差。短链路问题是指链路越短时,测试的参数越低,通过测试的可能性较低。尤其是链路长度低于 15 米时,近端串扰(NEXT)和回波损耗(RL)这两个重要的参数性能急剧下降。根据 TIA/EIA 标准,“短链路” 被定义为连接器之间小于或等于 15 米的水平电缆链路。短链路问题则定义为:当两个连接器之间的水平电缆距离足够短于标准时,第二个连接器的 NEXT 和回波损耗效应没有被完全衰减。

二、TIA/EIA-568-C.1-9.3.2 集合点(Consolidation point)

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碰到特性阻抗不连续的地方(端接模块、线缆扭曲挤压),会有较强的反射信号回来。如果链路较短,强烈的反射信号得不到足够的衰减,在信号发送端就会检测到较强的回波信号,大的反射信号可能会被看成接收的信号,这种效应会产生误码,进而造成回波损耗测试失败(类似粗水管的水进入细水管时,水流会倒回的现象)。标准委员会注意到了此现象,在 TIA 组织发布 568B 六类布线标准后,紧接着发布了 TIA 568B.2-3,在附录中对短链路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的判断做了修订,引入 “3dB 原则”:当被测的链路插入损耗小于 3dB 时,回波损耗性能可忽略,不作为判断链路总体性能是否通过的依据。

近端串扰(NEXT)是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参数,它是接收的正确信号与近端串扰信号之间的比值。在信号传输过程中,高频率的电子时钟会使得信号之间的互相干扰比较强烈;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开绞距离过大的情况,就会造成近端串扰测试不通过的现象。在短链路中,远端产生的 NEXT 信号没有经过有效衰减就传达到近端,导致测试结果失败。ISO 组织在 ISO11801 标准中引入 “4dB 原则”:当被测的链路插入损耗小于 4dB 时,NEXT 性能可忽略,不作为判定链路总体性能是否通过的依据(该原则仅适用于 ISO 标准,不适合 TIA 标准)。

普通建筑内部的短链路较少,但数据中心机房的布线系统中短链路居多,可见短链路问题和长链路问题同样值得关注。可通过以下措施解决短链路问题:

从设计和施工环节规避,尽量减少短链路现象,尽量使链路长度长于 15 米(但不推荐无谓增加链路长度);保证施工过程中线缆无过度扭曲,拒绝野蛮施工,确保模块、配线架端接质量良好;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尽早解决。

— END —

FOLLOW US

让复杂的数字基础设施与服务变得更简单

持续投入12年+

服务20万个信息点+

来源:USCNET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