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9日,深圳市宝安区“宝企金服”投融资大会举办,促成132家金融机构与426家宝安企业精准对接,现场签约金额突破500亿元,展现区域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9月9日,深圳市宝安区“宝企金服”投融资大会举办,促成132家金融机构与426家宝安企业精准对接,现场签约金额突破500亿元,展现区域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签约仪式。
500亿元资本与企业“高效耦合”
500亿元资本“活水”的奔涌,源自宝安这片产业创新沃土的深厚积淀。作为深圳的经济大区,宝安拥有近5600家规上制造业企业,其中,国高企业数量连续八年位居全国区县第一,这些优质企业构成了产融合作的坚实基础,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
“超级大单”的背后,不仅是简单的数字突破,更展现出宝安产融合作模式创新的新高度。据主办方介绍,大会创新采用“主会场+分会场+服务点”的多维对接模式,精心设计六轮签约仪式,实现贷款授信、基金投资和项目落地等多类型合作的有机整合。
在签约现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与立讯精密、腾进达信息技术、云豹智能等优质企业达成多项战略合作。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签约既涵盖立讯精密、欣旺达等制造业龙头,也包括云豹智能、融昕医疗等新兴科技企业,形成“大象与羚羊共舞”的产业生态格局,生动展现了宝安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的独特优势。
政策解读。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大会还邀请金融部门领导解读《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深圳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
大会设立1个主会场、6个主题分会场及多个金融机构服务点,覆盖政策解读、人工智能、专精特新、上市辅导等多个垂直领域。企业不仅可以现场达成融资意向,还能进入“金融诊断室”获得股权融资、银行信贷、融资租赁、ABS、供应链金融等一揽子定制方案。
一家智能装备企业负责人表示:“通过金融诊断室,我们获得了组合式融资方案,一次性解决了研发资金、成长资金和跨境业务等多维度需求,这种‘深圳速度’真是令人难以想象。”
金融创新与产业升级“双向奔赴”
在本次大会上,金融与产业呈现深度互动的生动图景。融昕医疗、踏浪智行、星莱特科技等一批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半导体等前沿领域的企业,与国中资本、同创伟业、英诺天使等投资机构达成重要合作,彰显了资本市场对宝安制造业基础和创新生态的强烈信心。
资本端也在持续加码布局:平安资管300亿元私募子公司、泰景宏诚100亿元并购基金、君联资本20亿元创新人民币基金等重点项目集中落地,在宝安构建起“引导基金+子基金群”的资本矩阵。
产品展示区的“宝安智造”代表企业德壹机器人。
生于斯,长于斯,宝安的金融创新始终扎根产业土壤。据了解,本次大会推出的金融产品创新,直击宝安产业转型期的痛点——跨境贷助力企业出海布局,并购贷支持行业整合,知识产权贷激活无形资产价值……这些差异化产品,精准匹配了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体现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变革。
从更深层次看,这种双向赋能正在形成良性循环:金融“活水”持续滋养产业升级,产业需求又为金融创新提供丰富场景,两者同频共振、相互成就,真正实现“产业—金融—科技”的高水平循环,推动区域经济向更高质量迈进。
产融创新的“宝安舞台”
如果说金融与产业的“双向奔赴”是一场精彩的对话,那么宝安正在为这场对话搭建一个永不落幕的立体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政府不再是简单的“牵线人”,而是化身“总导演”。
舞台的中央,是那些充满活力的企业。他们不再需要四处奔波寻找资金,而是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宝安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政府引导基金和创投机构就像伯乐,精准识别未来的“千里马”;街道的金融驿站和园区的服务点则是“店小二”,上门为企业送上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这种分工协作的体系,让金融服务真正渗透到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在大会现场,嘉宾进行交流。
这个舞台的魅力在于“永不散场”。每月举办的“小而美”专场对接,让产融合作成为一场持续的盛宴;开放政府应用场景,则为创新产品提供了最好的“试镜”机会。在宝安,金融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化身为懂产业的“知己”、知需求的“伙伴”。
这些举措形成了多维度、立体化的支撑体系,有效缓解了企业在融资、落地和应用等方面的困难,释放显著的政策“乘数效应”。
得宝而安,因融而兴。这场资本与产业对接的盛会,不仅为宝安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融资机会,更深层次地折射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金融创新路径——通过资源整合、机制构建、生态培育上协同发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将金融改革红利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龙飘飘/文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来源:中国商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