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想买德国海瑞克公司的盾构机,这些机器是中国工厂生产的,结果中国那边不给出口,印度觉得挺憋屈,就当着哈贝克的面抱怨起来。哈贝克听着有点尴尬,只能敷衍着说听印度的建议。
说起这个事儿,得从2024年10月德国总理朔尔茨访问印度说起。那时候,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戈亚尔跟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在地铁上聊起了盾构机的事儿。
印度想买德国海瑞克公司的盾构机,这些机器是中国工厂生产的,结果中国那边不给出口,印度觉得挺憋屈,就当着哈贝克的面抱怨起来。哈贝克听着有点尴尬,只能敷衍着说听印度的建议。
这事儿根子在盾构机上。盾构机是隧道掘进机,用来挖地铁高铁隧道。印度基础设施建设大搞,地铁高铁项目多,从2023年起就从德国海瑞克公司订了三台,价值不菲,用于孟买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和德里地铁扩展。
这些机器在中国广州工厂生产,海瑞克在那有基地,利用中国供应链组装。印度付了部分钱,本来2024年上半年该到货,结果卡在中国海关那儿,放行不了。原因是中印关系2020年边境冲突后闹僵,印度限制中国企业参与项目,不给技术人员签证,还暂停一些贸易。中国对出口敏感技术也加强审查,尤其是涉及基建的设备。
印度试过各种办法,直接从德国总部下单,但机器还是中国产,售后维护得靠中国团队。海瑞克公司也没辙,只能跟中方协调。2024年上半年,印度高铁项目停摆,工地材料堆着,工人等着,延误几个月。
印度媒体报道说,这影响了高铁通车时间,本来2026年,现在推到2027年。成本也涨了,预算超支上亿美元。印度政府内部开会,讨论换供应商,转向日本或欧洲其他公司,但价格高20%,周期长。2024年6月,海瑞克高层去北京谈,递文件说设备民用,但中方要额外审核,没马上松口。
中印关系那几年挺紧张。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禁了中国app,限制投资,中国出口管制也紧。印度想本土化,但技术不行,得靠进口。盾构机这玩意儿,中国是全球老大,产量占世界一半多,海瑞克很多机器都在中国做,便宜效率高。
印度以前买过中国盾构机,中印关系好时订了不少,但后来以安全为由不给签证,尾款也没结清。有些订单搁置,机器闲着。印度发现自己玩不转,又让中方团队来,但事儿没那么简单。
2024年8月,中印在国际会上碰头,谈贸易壁垒,印度提恢复合作,中方说一步步来。9月,海瑞克发声明,承认清关问题,正在协调。印度议会质询,部长承认延误严重。10月前,印度外交部安排朔尔茨访问,带企业团,谈贸易国防。10月21日,中印签边境巡逻协议,结束四年对峙,关系开始回暖。大家猜贸易事儿会好转,但盾构机还没动静。
朔尔茨10月24日到新德里,25日跟莫迪谈,戈亚尔带哈贝克坐地铁,聊起这事儿。戈亚尔说机器中国产,中国不卖。哈贝克问确认,戈亚尔说对,建议停买德国货。哈贝克说听你的。这段视频传开,国际媒体分析中印摩擦和德企困境。印度觉得委屈,中国制造强,德国也靠中国,海瑞克一半产能在中国。如果关系不好,这种设备哪那么容易出口,尤其印度对中国制造有小动作。
事件后,海瑞克11月2日说明延误是清关问题。印度推本土生产,招标本地企业做盾构机,减少依赖。2024年底,项目用备用设备顶着,隧道部分推进。
2025年上半年,机器还卡在中国港口,印度时报6月24日报导,三台滞留,影响高铁。政府跟日本谈替代,价格涨。7月中方说出口审基于安全。
8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访印,承诺处理关切,包括盾构机。8月19日记者会,王毅说解除限制,推动交付。9月前,设备到印度,项目重启。朔尔茨继续总理,戈亚尔管商业,哈贝克处理贸易。
中印作为大国,贸易摩擦影响深。印度想发展基建,得靠进口技术,但关系紧张就卡壳。中国制造链完整,德国企业离不开。印度从这学到,和气生财,对话比对抗强。以前中印贸易高峰时,印度买了不少中国设备,关系好一切顺。现在缓和后,合作又起。印度本土化努力是长远路,但短期还得进口。德国夹中间,哈贝克尴尬也正常,德企在中国投资大,不想得罪谁。
想想看,盾构机不光是机器,是国家实力象征。
中国从进口国变出口国,技术牛。印度高铁梦大,但执行难。2020冲突后,印度经济损失大,禁中国货自己也疼。现在关系修好,贸易回升。2025年数据,中印贸易额超1000亿美元,盾构机这类项目是小缩影。
更广看,全球化时代,供应链跨国,谁也离不开谁。印度抱怨中国不卖,但根在自己政策。以前不给签证,尾款不付,现在求设备,得花时间修关系。德国企业学乖,多样化生产基地,别太靠一国。海瑞克现在考虑印度建厂,避风险。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国家间博弈影响生意。印度老百姓等地铁高铁,等急了。工人失业,项目延误,钱白烧。企业头疼,政客推责。最终,外交解决,设备来了,大家松口气。但教训在,合作共赢才是王道。印度得反思,别总搞限制,自己技术上不去。中国稳扎稳打,出口管制护自己利益。德国平衡大国,赚中间钱。
来源:小呆乐画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