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938年冬,契丹帐内烛火摇曳。耶律德光将刻有"幽云十六州"的玉牒推至石敬瑭面前:"这燕赵之地,从此便归大辽所有了。"石敬瑭颤抖着双手接过这份卖国契约,中原王朝的北门锁钥就此洞开。幽州节度使赵德钧在城头望着契丹骑兵绝尘而去,老泪纵横:"此去三百年,中原无险可
澶渊血火: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
宋辽百年和平的血色黎明,就是这样达成的!
一、狼顾燕云(938-1004)
公元938年冬,契丹帐内烛火摇曳。耶律德光将刻有"幽云十六州"的玉牒推至石敬瑭面前:"这燕赵之地,从此便归大辽所有了。"石敬瑭颤抖着双手接过这份卖国契约,中原王朝的北门锁钥就此洞开。幽州节度使赵德钧在城头望着契丹骑兵绝尘而去,老泪纵横:"此去三百年,中原无险可守矣。"
公元1004年秋,汴京皇宫飞檐上的铜铃被北风吹得叮当乱响。宋真宗赵恒站在丹墀前,看着河北急报如雪片般飞来:"契丹二十万大军已过易州!""瀛州告急!""天雄军节度使王钦若请陛下迁都金陵!"
寇准
寇准府邸,刑部尚书毕士安正在焦急踱步。寇准望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色箭头,突然将玉镇纸重重压在澶州位置:"若失澶州,则黄河不保,汴京危矣!"毕士安忧虑道:"契丹铁骑如虎狼,我军能守住吗?"寇准拔剑出鞘,寒光映得烛火摇曳:"当年太祖皇帝以半部《论语》定天下,今日我等当以热血卫山河!"
二、黄河惊涛(1004年11月)
澶州北城,二十万契丹大军如黑云压城。萧太后在黄罗伞下看着城头飘扬的大宋旗帜,冷笑一声:"南朝皇帝若敢来,我便让他葬身黄河!"她身旁的萧挞凛抚着铁胎弓,眼中闪过嗜血光芒:"臣愿为先锋,踏平澶州!"
宋军帅帐,宋真宗面色苍白如纸。他望着城下如蚁的契丹军,声音颤抖:"寇爱卿,朕...朕是不是该南撤?"寇准"扑通"跪地:"陛下若退,军心必散!当年太宗皇帝高粱河之败,便是前车之鉴!"他转身指着黄河怒吼:"此河即我大宋之剑,后退半步,便是亡国!"
十一月二十日,契丹先锋军发起总攻。萧挞凛亲率五千精骑直扑北城,城头宋军万箭齐发,却见契丹骑兵以皮盾结阵,如铁墙般推进。"火油罐!"宋军指挥使李继隆大喝,数十个燃烧的陶罐砸向敌阵,瞬间腾起冲天火光。
正午时分,澶州西门突然传来巨响。契丹工兵用冲车撞开城墙,数百契丹武士呐喊着涌上城头。宋将张环手持陌刀,率死士堵在缺口处,刀锋过处血雨纷飞。一名契丹百夫长挺枪刺来,张环侧身躲过,陌刀挥出将其连人带甲劈成两段。
黄昏,契丹军突然潮水般退去。宋军惊疑不定时,斥候飞马回报:"契丹统军萧挞凛被床子弩射杀!"寇准闻报大喜,急令擂鼓追击。二十万宋军齐声呐喊,声震四野。萧太后抚着萧挞凛的尸身痛哭:"天亡我大辽啊!"
三、血书盟誓(1005年1月)
宋辽议和帐,气氛紧张如弓弦。契丹使臣韩杞傲然道:"我大辽皇帝有旨,需得关南十县之地!"寇准拍案而起:"若割地求和,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他抽出佩剑抵住韩杞咽喉:"今日要么割地,要么割头!"韩杞面如土色,连连告饶。
宋真宗
宋真宗寝帐,灯火彻夜未灭。赵恒握着寇准草拟的和约,手不停颤抖:"岁币三十万,这...这是不是太多了?"寇准沉声道:"陛下,当年汉匈和亲,岁币何止百万?今日以三十万换百年太平,值!"他顿了顿,又道:"若陛下担心后世议论,可将臣之名刻于碑上,千秋骂名由臣一力承担!"
正月初三,澶州城头旌旗招展。宋辽双方使臣歃血为盟,耶律隆绪与赵恒互换国书。当"约为兄弟之国"的誓言响起时,黄河冰面突然裂开一道缝隙,如银蛇般蜿蜒向东。寇准望着这道冰裂,喃喃自语:"这裂痕,是中原的伤疤,也是和平的印记啊。"
四、百年余响(1005-1127)
公元1023年,宋辽边境的榷场热闹非凡。契丹商人耶律阿保机用皮毛换得茶叶,笑着对宋商王富贵道:"如今不用打仗,咱们都能发财啦!"王富贵点头称是:"听说南朝皇帝正在修《册府元龟》,真是太平盛世啊。"
公元1125年,完颜阿骨打率军攻破上京。被俘的辽天祚帝望着南方,苦笑道:"当年若不与宋议和,何至于此?"他不知道,此时的汴京城内,宋徽宗正在欣赏《千里江山图》,丝毫不知金兵已叩响了国门。
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宋钦宗望着被焚毁的《澶渊之盟》石碑,悲从中来:"百年和平,终究还是毁于一旦啊。"此时黄河水依旧东流,却再不见当年澶州城头那面猎猎作响的大宋军旗。
史书记载:"自景德以来,四方无事,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澶渊之盟虽以岁币换和平,但正如史学家陈寅恪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这血火淬炼的和平,终究在历史长河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附一: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和辽朝,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
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朝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
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凛(一作览)。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
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1] 此后宋辽两国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辽朝每次派遣使者出使宋朝,宋朝也会给辽使赠送大量礼物。
附二:
北宋每年给辽国银子10万两,绢20万匹,换来了辽国多少年不南侵?两国维持了多少年和平局面?
我们需要了解历史上北宋与辽国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澶渊之盟的背景和内容。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国在1004年达成的一项和议。这项和议的主要内容是:
1. 北宋每年向辽国进贡银子10万两,绢20万匹。
2. 辽国承诺不进攻北宋,两国维持和平局面。
澶渊之盟签订后,北宋与辽国维持了大约120年的和平局面,直到1125年辽国被金国所灭。
因此,北宋每年给辽国银子10万两,绢20万匹,换来了辽国120年不南侵,两国维持了120年的和平局面。
来源:清华秋实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