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册成功后,课程当天会收到来自Wiley科研服务的课程通知提示,确保你不会错过任何一节精彩内容。
开学季的科研焦虑,你中了几条?
文献看不懂❓
论文没思路❓
配图不会做❓
好不容易写完,评审意见又不知道如何回复……
文献看不懂❓
论文没思路❓
配图不会做❓
好不容易写完,评审意见又不知道如何回复……
学分➡️论文➡️发表➡️发展,一关接一关!
别担心!Wiley带着全新升级的“组合招”来了!
今年,我们在秋季开学季隆重推出第一届“科研启航必修课”,为你的学术之路保驾护航。
✅ 文献阅读和证据管理
✅ 学术写作技巧
✅ 论文图表制作
✅ 同行评审应对
✅ 科研生涯策略规划
完成全部课程将获得Wiley官方结业证书哦!
心动不如行动,扫描二维码即刻注册报名!
注册成功后,课程当天会收到来自Wiley科研服务的课程通知提示,确保你不会错过任何一节精彩内容。
...
线上讲座日程安排
...
更多课程详情及主讲人简介
10月14日 19:00-20:00
杜建 博士
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 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讲人简介:杜建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自然语言处理、医学知识图谱与大语言模型、健康信息治理与循证公共卫生决策。近5年,围绕人工智能+循证医学交叉领域,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相关工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 (JAMIA)、Science Bulletin、EClinicalMedicine等。担任Nature数据科学子刊Scientific Data编委等。
第一节课:
证据三角测量:如何借助AI整合矛盾的研究证据?
讲座介绍:在研究因果关系的重要领域(如生物、医学、经济学等),常常出现不同研究之间结论不一致的情况。这往往是因为每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陷,而传统依赖人工梳理文献的方式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受到主观判断的影响。本次讲座将介绍一种名为“证据三角测量”的新方法。它融合了科学哲学中的论证理论以及当前先进的大语言模型(AI)技术,能够更高效、更透明地整合来自不同来源的研究证据。该方法不仅能为政策制定和科学研究提供更可靠的决策基础,也能帮助我们理解矛盾背后的深层原因,指引未来的探索方向。
10月15日 19:00-20:00
魏轩 博士
Wiley中国学术顾问
主讲人简介:魏轩博士2011-2019年于英国雷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获食品工程本科学士学位,食品与营养科学博士学位。先后于英国雷丁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任科研助理、博士后等职位。曾长期担任Flavour and Fragrance Journal, Food Chemistry,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审稿人,在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上有丰富经验。长期从事食品风味化学研究,在挥发性化合物分离鉴定,质谱分析,香气合成路径分析,食品感官评价。
第二节课:
构筑论文金字塔:三步厘清英文写作的结构与叙事
讲座介绍:英文论文写作中,初学者常陷入结构混乱、重点不明的困境,导致研究成果难以被国际学界清晰认可。本讲座将系统阐述一种“三步走”的结构化写作方法:首先解析论文的整体框架逻辑,指导如何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科学叙事;继而剖析各章节的核心要素与写作重点,确保科研成果得以全方位呈现;最后通过具体案例的对比与解读,提供可借鉴的优化策略与避坑指南。本讲座旨在为学术新人提供一个清晰、高效、可操作的写作范式,旨在化解写作焦虑,提升论文质量,为研究成果的成功发表奠定坚实基础。
10月16日 14:30-16:30
李捷 博士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院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讲人简介:李捷博士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2018年获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光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超快飞秒激光与高次谐波技术。曾在软X 射线波段产生了53阿秒的单个光脉冲,打破了最短激光脉冲世界纪录,并首次在软X 射线波段实现了阿秒脉冲的压缩与脉宽测量,为新一代阿秒光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研究成果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肯定与国际媒体的广泛报道。近年来主持研发了高效率极紫外激光器与高效率极紫外单色仪。共发表SCI论文20余篇,总引用次数大于1000次。
第三节课:
一图胜千言:科技论文的绘图技巧
讲座介绍:图片是科技论文的重要表达方式。讲座将介绍论文绘图前需关注的事项,包括数据类型与图片格式的要求。并基于PPT和Origin 两个软件介绍科技论文绘图的基本思路与技巧。
10月22日 19:00-20:00
田浩 博士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副教授
主讲人简介:田浩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新闻学研究、 数字媒体文化研究。近五年独立或合作发表 CSSCI、SSCI 索引论文 30 余篇,代表性成果发表于《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现代传播》、《当代电影》、《新闻记者》等学术刊物。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清华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启皓新媒体研究“学术新秀“奖等。
第四节课:
小器早成:学术萌新的科研规划与谋生指南
讲座介绍:长期主义与大器晚成是学术新人常怀揣的理想,然而却经常与学术生涯初期的现实生存处境存在摩擦。本次在线交流侧重学术新人如何在“素人期”与“新人期”合理规划科研生涯,如何在短期主义与长期主义之间寻求平衡,以及如何规避信息毒素,减轻生存焦虑等议题。希望为学术新人提供务实的朋辈建议。
10月23日 19:00-20:00
刘田宇 博士
Wiley期刊编辑
主讲人简介:刘田宇博士2017年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获化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电化学能源收集、转化和存储。2017年至2020年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Virginia Tech)从事博士后工作。2020年起任职于Wiley上海编辑部,负责材料科学类期刊的稿件评审工作及Wiley公众号MaterialsViews的运营。
第五节课:
踢好“临门一脚”:同行评审意见的回复
讲座介绍:本次讲座将探讨回复同行评审意见过程中的关键挑战与实用策略。面对审稿意见,许多作者常因理解偏差、回应不当或忽略细节而错失发表良机。本次讲座内容将涵盖如何解读编辑决定信中的关键信息、理解审稿人意见的实质诉求,以及在遭遇苛刻评审时保持专业回应的沟通技巧。同时,讲座将指出回复信中常见的误区与“雷区”,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助您提升论文接收概率,真正踢好学术论文发表的“临门一脚”。
讲座主持人
张玉琪
Wiley市场部
张玉琪自2022年起在Wiley市场部任职,长期深耕学术出版与开放获取,具备期刊与数据库推广及知识服务的丰富经验,并参与相关培训工作,支持高校和研究机构提升学术资源使用效率。通过推广与服务的结合,推动学术成果的传播与影响力提升,同时积极探索行业趋势与本地化市场策略,为合作伙伴和研究群体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
特别鸣谢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