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次不是因为“文科都是服务业”,也不是“闭眼选工科”,而是他在公司内部放话:“只要枪一响,我就捐5000万!”
张雪峰又火了。
这次不是因为“文科都是服务业”,也不是“闭眼选工科”,而是他在公司内部放话:“只要枪一响,我就捐5000万!”
话音刚落,舆论炸锅。有人热血沸腾:“真爱国!”有人冷笑摇头:“作秀帝上线。”还有人灵魂发问:这5000万,能不能先拿去赔给五年前被你“坑”了的学生?
这话,扎心,但不无道理。
2020年,张雪峰在视频里信誓旦旦:“土木工程前途无量!”“闭眼冲!”“未来十年黄金赛道!”
多少家长如获至宝,多少学生听令而动,填志愿时手都不抖,直接把土木工程放第一顺位。
结果呢?
五年过去,土木成了“天坑专业”的代名词。毕业生不是去工地晒太阳,就是转行送外卖;不是降薪苟活,就是干脆逃离行业。曾经的“基建之光”,如今是“就业之殇”。
而张雪峰呢?
靠着“报志愿的教父”人设,赚得盆满钵满。咨询费动辄上万,课程打包卖爆,公司年入数亿。
他的财富,说白了,就是建立在无数家庭的信任之上,你信他懂行,你信他靠谱,你信他不会忽悠你。
可问题是,他推荐的“黄金专业”,五年后成了“黄金枷锁”。这不是信息偏差,这是专业判断的严重失误。更关键的是——他收钱了。
如果是个路人甲随口一说,那叫“瞎建议”,顶多算嘴欠;可张雪峰是“专业机构”,是“付费咨询”,是家长真金白银买来的“人生指南”。
你吃这碗饭,就得担这份责。不然,和算命先生有什么区别?“大师说你适合土木,交398,命运改写!”——这不就是现代版的“改命套餐”?
有人说:“行业下行是大势,不能怪一个人。”
这话没错。但问题是,大势早有苗头,你却还在鼓吹高潮。
2020年,房地产已经调控收紧,基建增速放缓,高校土木专业扩招严重,供需严重失衡。稍有点行业嗅觉的人都知道:这行,快到顶了。
可张雪峰还在喊“冲”,这不是误导,是什么?你不能一边享受“专家”的红利,一边逃避“专家”的责任。收钱时是“张老师”,出事了就说是“大环境”,这算盘打得比钢筋还直。
所以,与其大手一挥捐5000万给国家,不如先想想:那批被你“带进坑”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他们中有人考研三战,只为逃离土木;有人月薪五千,住在工地板房;有人转行做销售,从零开始;还有人至今待业,简历石沉大海。他们的五年,不是“前途无量”,而是“前路茫茫”。
张雪峰若真有担当,不如从那5000万里抽一笔,设个“补救基金”:资助学生转行培训,支持他们考研考公,甚至直接发点“精神损失费”,至少让他们知道:这个社会,还有人为他们的弯路道歉。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者该做的事。而不是学煤老板,一掷千金换 headlines,在宏大叙事里找自我感动。
教育,不是生意,而是责任。一次志愿填报,可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你不能一边收割信任,一边对后果装聋作哑。
张雪峰常说:“报志愿就是报未来。”可现在,他得回答一个问题:当你的“未来”变成了别人的“困局”,你准备怎么还?
捐款,是锦上添花;赔偿,才是雪中送炭。比起国家,那批被耽误的学生,更需要这5000万里的一个零头。
否则,再多的“爱国豪言”,也遮不住良心的裂缝。
毕竟,真正的担当,不是对着阅兵式热血沸腾,而是面对自己犯过的错,敢说一句:“对不起,我来补。”
来源:小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