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哉黔中丨贵州教育人物主题图书推荐(第三期)&【四时新阅·共享荐读】新书推荐第十七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0 16:03 1

摘要:清代贵州教育蓬勃发展,相继涌现出一些贵州教育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本期我们将继续推荐相关图书文献,以期广大读者能阅读、了解这些人物及其事迹,传承推广贵州传统教育文化。

系列活动

壮哉黔中

贵州教育人物主题图书推荐

(第三期)

清代贵州教育蓬勃发展,相继涌现出一些贵州教育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本期我们将继续推荐相关图书文献,以期广大读者能阅读、了解这些人物及其事迹,传承推广贵州传统教育文化。

《黔书·续黔书·黔记·黔语》

罗书勤 贾肇华等点校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

索书号:K297.3/40

馆藏地点:(北馆)5楼地方文献阅览室

该书所收古籍为清人介绍贵州的建置沿革、山川疆域、风俗物产、人物故实等的重要史料。其中《黔书》作者田雯曾任贵州巡抚,对贵州教育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田雯(1635-1704),字紫纶,亦字纶霞,晚号蒙斋,山东德州人。康熙三年(1664年)进士,二十六年(1687年)调任贵州巡抚。在任期间“以敦崇学校为先”,奏请解决平溪卫(今玉屏县)、清浪卫(今镇远县清溪镇)两地童生就近乡试问题;申建兴隆卫学和瓮安县学;讲学兴教并将所藏近万卷书留于书院。

《清初黔中名儒:陈法》

政协平坝县委员会宣教文卫体委员会编2010年出版

索书号:K820.49/9

馆藏地点:(北馆)负一楼立体书库

该书由十余位学者撰文集成,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陈法的相关事迹及取得成就,是一本了解陈法生平及其思想理念的重要书籍。

陈法(1692-1766),字世垂,号圣泉,晚号定斋,贵州安平(今平坝县)人。清代著名学者、诗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进士,历任刑部河南司郎中、直隶顺德知府等职。乾隆十四年(1749年)丁忧返乡,十七年(1752年)起主讲贵山书院,十余年间,不仅自费捐俸购置典籍、资助生徒;还通过《贵山书院学约》确立“明义理、敦行谊”的教育目标,要求学生“循乎子臣弟友之常”,将伦理实践融入日常,推动学风从“空谈心性”转向“笃实践履”。

《洪亮吉评传》

陈金陵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索书号:K828.49/8

馆藏地点:(北馆)五楼地方文献阅览室

该书以少年篇、幕客篇、学臣篇、谪戍篇、归里篇、学术篇六个篇章详细勾勒清代学者洪亮吉的人生,深入剖析其经世思想、人口论先驱之见及坎坷仕途。

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清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著名史学家、方志大家,最早的贵州文旅推荐官。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至六十年(1795年)任贵州学政,为政“勤”“廉”,一改贵州学风,实现“黔中人士皆知励学好古”;同时还著成《贵州水道考》《意言》《黔中录》等多部著作,写下500多首诗文,不仅在贵州教育上取得不俗成就,更为贵州文化向外推广做出巨大贡献。

《郑珍评传》

黄万机著

巴蜀书社1989年出版

索书号:K825.6/215

馆藏地点:(北馆)五楼地方文献阅览室

该书围绕郑珍生平轨迹展开,内容涵盖学术成就与文学贡献,同时展现其师友交往与时代影响。

郑珍(1806-1864),字子尹,晚号柴翁,贵州遵义县西乡天旺里(今鸭溪镇)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举人,二十四年(1844年)任古州(今榕江县)厅学训导、荔波县学教谕,继任镇远府学代理训导和荔波县学训导。在任期间致力于整顿地方教育,培训师资;回遵后,先后主讲启秀、湘川书院,培养出郑知同、黎庶昌、莫庭芝等一批青年俊彦;又与莫友芝合修《遵义府志》,编纂《郑学录》《荔波县志稿》等,服务地方教育与文化传承。

《丁宝桢全集》

丁宝桢著;郭国庆编校整理

贵州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

索书号:Z424.9/14

馆藏地点:(北馆)6楼黔人书苑

该书收录晚清名臣丁宝桢的奏稿、诗文、家书等,详尽呈现其盐政革新、创办洋务的治世实践,更蕴含其兴学助教、廉洁奉公的乡贤担当。

丁宝桢(1820-1886),原名琼选,字稚璜,平远(今毕节市织金县)人,清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作为清末名臣,丁宝桢对贵州教育影响巨大。一方面,其“四次乡试、五次会试”终成进士的经历,被编为《丁宫保苦学记》在贵州广为流传,激励学子“不以地僻而自弃”;另一方面,其在外为官之际仍然支持家乡教育建设,捐银修学宫、办义学,使织金等地教育条件显著改善,又辅助遵义、安顺等地书院运营,使寒门子弟得以“负笈问学”。

读者可在贵州省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文末进行留言,分享令你印象深刻的贵州古近代教育人物及其事迹、有关贵州文化教育发展的感想感悟等内容,我们将在系列活动结束后公布每期留言点赞前三名的读者,送上贵州教育主题的文创奖励,欢迎大家参与!

【四时新阅·共享荐读】

新书推荐第十七期

如今,一部智能手机便能带我们遍览全球人文艺术。但在享受科技便利之余,我们是否思考过,科技、艺术、文学与人类本身究竟存在怎样的深层联结?我们是如何借科技发明工具、拓展边界,又以文学艺术抒发心绪、分享体验、寻觅共鸣的?本期精选的四本历史书籍,从科技、艺术、文学、人类这四大维度各取锚点,串联起它们的发展脉络,引导我们探寻人类文明的终极追求与归宿。

本期读者推荐的《允许一切发生:过不紧绷松弛的人生》,则将视角拉回个体,启发我们思考:作为独立的人,该如何与这个复杂的世界温柔相处。

一、图书推荐

《芯片简史》

汪波 浙江教育出版社

简介:芯片,作为一种以半导体为核心的微型电子元件,自20世纪诞生以来,便逐渐重塑了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方式。难以想象一块花生米大小的芯片集成了数以亿计的晶体管,使我们可以处理那些人脑难以处理的繁琐信息。全书通过介绍芯片诞生和发展,将世界各地与芯片相关的实验室、科学家和其研发历程清晰地呈现给我们,并让我们明白芯片作为“现代社会神经系统”的重要意义。

索书号:TN43-09/1

馆藏地点:(北馆)4楼图书借阅区;(北馆)二楼科创空间工业设计类图书区

《世界电影史》

张燕,谭政 高等教育出版社

简介:电影被称为“第七艺术”,自19世纪第一部无声电影诞生以来,它便通过特有的艺术表达形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载体。电影不只具有娱乐这一单一属性,更涵盖了技术革新、艺术表达、社会镜像、文化传播等多重维度。本书系统介绍了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及大洋洲的电影发展历程,让我们得以一窥世界电影的多元与丰富——正如那句“当好莱坞不再是唯一的电影帝国”。

索书号:J909.1/38

馆藏地点:(北馆)音乐阶梯艺术类图书区;(南馆)1楼大厅新书展示区

《宋词极简史》

赵小峦 现代出版社

简介:中国古典文学中,宋词以丰富的艺术表达与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唐诗共同构筑了中国文学的两座高峰。宋词延续了唐诗的抒情传统,而“长短句”的核心特征又使得宋词在形式上别开生面,更加灵活。本书将宋词代表人物温庭筠、李煜、柳永、苏轼、李清照等人的生平事迹串联起来,共同勾勒出宋朝三百余年的历史与文学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

索书号:I312.645/230

馆藏地点:(北馆)4楼图书借阅区;(南馆)1楼大厅新书展示区

《人类简史:历史的主宰》

(以)尤瓦尔·赫拉利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简介:孩童作为人类生命循环的起点与文明延续的核心载体,他们如何理解人类和对人类历史有着怎样的认知程度,无疑对整个人类群体塑造未来有着重要意义,本书面向孩童,围绕“决定人类历史进化的关键因素”展开,带领我们回顾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即使是大人,也不妨以孩童的视角来理解整个人类简史。

索书号:I611.45/183

馆藏地点:(北馆)4楼图书借阅区;(北馆)负1楼立体书库;(南馆)1楼大厅新书展示区

推荐人:赵涵

推荐图书:允许一切发生:过不紧绷松弛的人生 李梦霁 古吴轩出版社

简介:全书围绕“如何摆脱内耗、焦虑与紧绷,构建自洽的松弛感人生”展开,向我们展示了作者从一个懵懂天真的少女成长为“有格调、有温度、有人情味”的成熟女性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帮助我们“与自己和解、与生活和解”从而承认“不完美才是常态”,并允许“一切发生”。

读者荐语:该书是一本治愈成长的哲思书,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基础,探讨了当代人如何通过允许生命自然流动实现自我和解。

索书号:B821/236

馆藏地点:(北馆)负1楼立体书库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