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文化礼堂体验文化惠民成果,追随“心微光”的足迹护航青少年成长,逛逛“健康夜市”感受家门口的义诊服务,眺望马栏河流域享受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以“文明实践+”形式,让文明新风吹遍房陵大地。
在文化礼堂体验文化惠民成果,追随“心微光”的足迹护航青少年成长,逛逛“健康夜市”感受家门口的义诊服务,眺望马栏河流域享受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以“文明实践+”形式,让文明新风吹遍房陵大地。
“文明实践+人情新风”破解移风易俗难题
“干部说得在理,心意到了最重要。省下的钱给孩子买书,更有意义!”连日来,白鹤镇开展“人情新风进万家”行动,将移风易俗宣传送到村民家门口,倡导以更文明、更节俭的方式分享金榜题名的喜悦。
自2019年起,房县将清风协会、红白理事会转化为人情新风志愿服务队,以实现“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小事不办”为目标,通过宣传普及、文化文艺、黑红榜单、协助代办等方式,帮助群众减轻负担,推进移风易俗改革。通过十年持续推进人情新风建设,房县破解了移风易俗难题,实现了乡风文明。
“文明实践+文化礼堂”拓展宣传文化阵地
“文化礼堂·我们的家”文艺表演活动现场。房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到文化礼堂办婚礼真实惠,场地、音响、厨房、桌椅都现成的,还有志愿者帮忙,免费送节目,既有面子还省心省力。”青峰镇村民李万鹏感慨地说。近年来,房县通过文化礼堂的形式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持续擦亮“人情新风”品牌,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走进文化礼堂,十堰市百姓宣讲员张启刚打着快板唱《人情新风歌》,让人记忆犹新,理论微宣讲穿插着文艺表演和有奖竞答让新风政策入脑入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引领着崇德向善风尚……这些活动中,随处可见的“志愿红”,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实践、传播新风、践行文明。
2024年以来,房县以文化礼堂为载体,依托“8+N”志愿服务队,以“唱歌曲、学理论、树典型、看节目、逛集市”为主线,开展“文化礼堂·我们的家”系列文明实践活动,深耕“理论+文艺”宣讲模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通过文艺宣讲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明实践+特色品牌”做强志愿服务项目
“心微光”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心理辅导讲座。房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房县“心微光”心理辅导中心,团队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烁正在与一对母女交流。该团队从校内辅导延伸到校外、从县城辐射到乡村,用微光照亮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之路。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87位特殊学生实现了心理“复位”,163个家庭的矛盾隐患得到化解。
目前,“心微光”志愿服务已构建成线上线下双轨服务体系。线上依托“房小宣”直播讲座、健康热线个案辅导;线下走进学校开展系列主题讲座、课堂教学等,形成“接诊-出诊-会诊-回诊”闭环模式,推动心理服务从碎片化迈向专业化。“只要有需要,我们一直都在。”陈烁表示,虽即将退休,但她会发挥共产党员的余热,帮助更多孩子在向阳而生的路上,迸发出满满的正能量。
“文明实践+文明生态”绘就绿色和谐画卷
“南水北调守井人”志愿服务队清理河道。房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日,房县退役军人“南水北调守井人”志愿服务队沿马栏河流域开展第48次“守水护水”专项行动。这支志愿服务队长期活跃在河流沿线,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水、环保宣传、生态保护等活动,累计清理垃圾380余吨。近年来,房县将“文明河流”建设深度融合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凝聚守水护水的文明力量。每月1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参加“清洁房县”活动。每周五,全县党员干部开展“洁美家园”人居环境治理。全县4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共带动全县4万余名群众参与守水护水。同时,依托县委宣讲团开展“文明河流”建设主题宣讲,通过户院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宣传守水护水理念,形成共建共享氛围。
如今,房县马栏河、盘峪河等河畔的“志愿红”已成为流动的文明风景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深化“文明河流”建设,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探索“智慧护水”新模式,让“文明河流”的生动实践转化为守护生态文明的坚实力量,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