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暮色漫过窗棂时,翻到旧年日记里夹着的戏票,油墨印的“游园惊梦”早已褪色,倒让人想起杜丽娘那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人生百年,总在热闹与寂寥间辗转,待回头细看,才发觉“世事参差浑似梦,天数盈虚都成空”,从来不是消极的喟叹,而是藏着对生活最清
暮色漫过窗棂时,翻到旧年日记里夹着的戏票,油墨印的“游园惊梦”早已褪色,倒让人想起杜丽娘那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人生百年,总在热闹与寂寥间辗转,待回头细看,才发觉“世事参差浑似梦,天数盈虚都成空”,从来不是消极的喟叹,而是藏着对生活最清醒的观照。
谁不曾有过“执手相看泪眼”的执念?年少时以为抓住的人、攥紧的事,便是一辈子的定数。曾和挚友约好同游江南,说要在西湖边看柳浪闻莺,在苏州园林里数雕梁画栋,可后来一个远赴他乡谋生,一个困在琐事里打转,那张写满行程的纸条,终究成了抽屉深处的旧物。就像枝头的花,总以为能迎着春光开到荼蘼,却忘了风会吹、雨会打,一场骤雨过后,花瓣零落成泥,再寻不到当初的艳色。这便是世事的参差——你计划着圆满,生活偏要给你留白;你期待着长久,时光偏要教你别离。
也尝过“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快意。曾为了一个项目熬夜改方案,看着PPT从杂乱到规整,听着客户从质疑到认可,那一刻觉得所有努力都有了回响,仿佛前路尽是坦途。可没过多久,行业风向突变,曾经被赞“眼光独到”的方案,转眼成了“不合时宜”的旧物,满心欢喜落成一地碎片。后来才懂,人在顺境时总以为能掌控一切,却忘了“天数盈虚”本是常态。就像月亮,初一到十五慢慢圆满,十六过后又渐渐亏缺,没有永远的光亮,也没有永远的黑暗。
有人说,既然世事如梦、盈虚成空,不如索性躺平。可真正经历过的人才知道,“空”不是“虚无”,而是教会我们放下执念,在起落间寻得自在。苏轼一生颠沛流离,从京城到黄州,从惠州到儋州,乌台诗案让他险些丧命,贬谪之路让他尝尽艰辛。可他偏偏能在黄州的东坡上种稻酿酒,在惠州的西湖边品荔枝写诗,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看清了世事的参差——高位与低谷不过是人生的不同风景;也读懂了天数的盈虚——得意与失意本是人生的寻常起伏,却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这份通透,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选择认真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在梦里行走,有时是繁花似锦的美梦,有时是风雨交加的噩梦。可正是这些或甜或苦的梦,拼凑成了真实的人生。不必为梦中的圆满沾沾自喜,也不必为梦中的缺憾耿耿于怀。就像晨起时看见的露珠,在花瓣上闪烁着微光,看似脆弱易逝,却也在短暂的时光里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就像傍晚时掠过的飞鸟,在天空中留下淡淡的痕迹,看似转瞬即逝,却也在辽阔的天地间留下过自己的身影。
世事参差,不过是梦的褶皱;天数盈虚,不过是空的注脚。重要的不是追问“梦何时醒”“空为何来”,而是在梦中时珍惜每一刻的感受,在空寂时守住内心的笃定。晨起煮一壶茶,看茶叶在水中舒展;傍晚散一次步,看晚霞在天边铺展。认真对待每一餐饭,用心陪伴每一个重要的人,哪怕这些时光终会成为过去,哪怕这些人终会渐行渐远,至少我们曾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过温暖的痕迹。
夜深了,窗外的月光洒在书页上,“世事参差浑似梦,天数盈虚都成空”这行字渐渐模糊。或许,最好的生活状态,便是带着这份清醒的认知,在如梦的世事里,活出不慌不忙的从容,在盈虚的天数里,守住热气腾腾的真心。
来源:橘子洲头望明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