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家在背后议论什么,真的与你无关。要像一座屹立的塔,哪怕暴雨倾盆,也不为之动摇。这句话出自文艺复兴先驱但丁,穿越七百年光阴,依然如钟声般回响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人都能发声、处处充满评价的世界。社交媒体让私语变成喧嚣,算法将偏见固化,一条评
人家在背后议论什么,真的与你无关。要像一座屹立的塔,哪怕暴雨倾盆,也不为之动摇。这句话出自文艺复兴先驱但丁,穿越七百年光阴,依然如钟声般回响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人都能发声、处处充满评价的世界。社交媒体让私语变成喧嚣,算法将偏见固化,一条评论可能迅速演变成一场网络风暴。在这样的洪流中,守住内心的稳定,已不再是修养,而是生存的必需。
记得刚大学毕业那年,我放弃了金融专业的“正途”,选择投身内容创作。亲戚们私下议论纷纷:“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这条路能走多远”、“别人都不这么选”。起初只是耳畔的轻语,渐渐却化作内心的负担,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直到某天重读但丁的箴言,我才猛然醒悟:那些议论其实映照的是他们自己的恐惧与局限,而非我的对错。别人的看法,终究是他们内心的投影。真正的力量,来自于不被外界动摇的内在定力。
数字时代让“窃窃私语”无处不在。我们每天接收的信息量,远超古人一生所见所闻。点赞、评论、热搜,每一刻都在牵引情绪,稍不留神,自我就被撕成碎片。我也曾沉迷于刷新页面,把别人的反馈当作衡量价值的标尺,结果越看越空虚,越看越迷失。后来我开始练习“心智隔离”——每天留出时间远离屏幕,静坐冥想,写日记,读书,在独处中重新听见自己的声音。这不是逃避,而是为了更清醒地面对世界。
但丁说的“卓立如塔”,并非拒绝倾听。真正的坚守,是懂得分辨:哪些声音值得吸收,哪些只是噪音。我渐渐学会,面对批评时先看其是否有建设性,而不被语气或立场左右。有价值的,就拿来成长;无意义的,便轻轻放下。就像塔有窗也有墙,既能通风采光,又能抵御风雨。坚守不是僵化,而是在流动中保持重心。
这些年,我一点点建造自己的内在之塔。我写下自己的价值观:真实比完美更重要,成长比安稳更值得追求。每天十五分钟冥想,让我在纷扰中找回平静。我珍惜几位不随波逐流的朋友,他们总在我偏离时轻轻提醒。我也坚持写作,每一次表达,都是对自我的确认与回归。
当然,我也曾倾斜,也曾动摇。被比较困扰,被质疑击倒,被自我怀疑淹没。但每一次,我都学会了回归——深呼吸,走进自然,或与知己长谈。这些回归,不是倒退,而是修复,让塔基更牢。
但丁写《神曲》时正被流放,身处黑暗,却用文字照亮了人类灵魂的深度。他用自己的生命证明:外在的否定无法摧毁内在的光芒。今天的我们或许不被流放,却常被焦虑围困。但只要愿意,每个人都能建造属于自己的塔。当风雨来袭,愿我们都能稳稳矗立,不是因为无视风暴,而是因为深知自己为何而立。
来源:晓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