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古代文化重视特定节令,例如端午节、中秋节和年节,这些节日常常被用来感谢教育工作者。其次,人们也会纪念孔子的诞辰日,将这一天作为教育纪念日。因此古代教师节分很多种:特定节令、塾师生日和孔子诞辰等等。
金秋九月 桃李花开
HAPPYTEACHER'S DAY
感恩·教师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他们以知识浇灌未来,
用奉献点亮心灵。
每一句教导,每一次鼓励,
都在塑造着社会的明天。
溯源念师恩
古礼尊师 节敬传情
首先,古代文化重视特定节令,例如端午节、中秋节和年节,这些节日常常被用来感谢教育工作者。其次,人们也会纪念孔子的诞辰日,将这一天作为教育纪念日。因此古代教师节分很多种:特定节令、塾师生日和孔子诞辰等等。
“三节两寿”这个成语就表达了古人在特定节日对于老师表达敬意的旧俗。“三节”是指端午节、中秋节、年节,“两寿”是指孔子的诞辰和私塾老师的生日。在很多地方,“教师节”最重视的是三节两寿:学生们都会向塾师致送银钱或者礼物,这被称之为“节敬”、“节仪”。
教诲如春风
感
恩
师恩深似海
民初倡议 节日起源
(1931年提倡成立“双六”教师节的报道)
1931年,教育界知名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发起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拟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也被称为“双六节”,并发表《教师节宣言》,提出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增进教师修养三项目标。在全国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呼吁下,1938年8月8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正式决定把孔子诞辰日8月27日定为教师节,将教师节庆祝活动仪式化。
教诲如春风
感
恩
师恩深似海
新时代 尊师重教
(1985年9月10日,北师大学生打出了“教师万岁”的横幅)
现代教师节的确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工作者确认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51年4月19日,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和全国教育工会主席吴玉章发表书面讲话,宣布废除国民党时代的“八二七”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教师节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合二为一。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无法体现教师节的自身特点,全国大多数人只知道“五一”劳动节,而不知道“五一”教师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界得以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全国上下尊重知识、重视教育蔚然成风,教师日益受到社会尊敬。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这年9月10日,全国各地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迎接教师节。国家主席李先念发出《致全国教师的信》,勉励教师为祖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节的意义也在不断深化。每年教师节的主题,都是社会对于教育和教师的最新理解和期许。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庆祝第41个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今年教师节主题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通知要求加大宣传选树力度,激励广大教师见贤思齐;厚植优师强师根基,推动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出尊师惠师举措,提高教师获得感幸福感。
教诲如春风
感
恩
师恩深似海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新竹 (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教诲如春风
感
恩
师恩深似海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
更是灵魂的唤醒、国家的基石。
我们致敬所有坚守讲台、默默耕耘的教师,
也期待教育之光,照亮更多未来。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
让我们真诚地道一声:
老师,您辛苦了!
节日快乐!
编辑 :胥岩
审核:乔惠琳
统筹:李佳
邮箱:lnrb100@sina.com
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属原创作者。
来源:老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