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进华那锅鸡,用的是粤西走地老鸡,皮爽肉紧,骨头还带一点玫瑰色,老广一看就知道是“教科书级”。
“白切鸡被评委说没味?
全进华直接淘汰!
”——刚刷到这条热搜,手机差点掉地上。
全进华那锅鸡,用的是粤西走地老鸡,皮爽肉紧,骨头还带一点玫瑰色,老广一看就知道是“教科书级”。
可镜头一转,评委筷子一戳:过火,没味。
弹幕瞬间炸锅,“这评委怕是没吃过正经白切鸡?
”
其实不怪评委,怪就怪节目定位。
现场八位评委,六位北方背景,平时吃得咸、吃得重,舌尖早被酱肘子、九转大肠腌入味。
白切鸡那点淡,在他们嘴里确实像白开水。
更惨的是赛制:限时45分钟,老鸡得先飞水、再冰镇、再回温,一步都不能省。
全进华为了赶时间,最后冰水没泡透,鸡皮略塌,评委一夹就散,观感直接扣分。
有人杠:那干嘛不换道菜?
——换不了。
全进华从爷爷那辈就卖白切鸡,档口招牌写了三十年,改菜单等于砸祖宗饭碗。
他宁可一轮游,也不肯端出“改良版”糊弄。
节目播出后,他回酒店拿手机,外卖软件搜“白切鸡”,销量第一居然是“酱香版”,还配了辣椒面。
他盯着屏幕愣了半分钟,嘟囔一句:“鸡都没鸡味了,还叫什么白切?
”
第二天,他干脆在抖音开直播,支一口大锅,现场复刻原版。
弹幕刷屏:“这才是鸡!
”十分钟卖掉两百只,后台客服嗓子喊哑。
评委那句“没味”,反而成了最好的广告。
所以啊,别急着骂评委,也别急着哭淘汰。
有时候,被主流否定的瞬间,正是小众高光的开端。
来源:优美香瓜M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