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0万起步,87天卖出1.2万台,这不是新势力惯用的“锁单”数字,而是实打实的大定——真金白银。
70万起步,87天卖出1.2万台,这不是新势力惯用的“锁单”数字,而是实打实的大定——真金白银。
放在传统豪车阵营里,相当于宝马7系一个季度的量,但尊界S800只用不到三个月就办到了。
更扎眼的是,它背后站着江淮,一个过去被调侃“造轻卡起家、轿车没声量”的老牌国企。
一夜之间,安徽口音的“老大哥”突然讲起“六域融合”“数字孪生”,连余承东都亲自站台,把“尊界”两个字喊得震天响。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江淮凭什么?
答案藏在一条时间线里。1968年,江淮第一辆载货车下线,那时它还叫“巢湖汽车修理厂”;1996年,轻卡HFC1061跑遍城乡,靠的是皮实耐造;2008年宾悦轿车上市,市场只给了个礼貌的微笑。
几十年里,江淮把“能拉货、能吃苦”刻进了品牌基因,却也把“高端”两个字越推越远。
直到2019年,华为的智能汽车部门悄悄递来一张图纸,双方从“试试”到“All in”,只用了六年。
合作不是简单的“贴牌”。
尊界S800的底盘调校、三电布局、甚至后排那块40英寸投影幕的散热风道,都由江淮工程师和华为算法团队一起蹲在试车场里改出来的。
最夸张的一次,为了验证零重力座椅在120km/h紧急变线时的稳定性,他们把座椅拆下来装进轻卡,在合肥到芜湖的高速上跑了整整一夜。
有人开玩笑说,江淮把造轻卡的“土办法”用到了百万豪车上,结果还真管用——座椅没晃,订单也没晃。
智能化是华为的主场,但江淮没当甩手掌柜。
途灵龙行平台需要大量车身传感器做实时标定,江淮把自家商用车部门的老技师请来,用调轻卡悬挂的“手感”去校准毫米波雷达的角度。
余承东在发布会上那句“六域融合”,听起来像PPT术语,背后却是老技师和年轻程序员一起啃了三个月的盒饭。
这种“土洋结合”的混搭,反而让ADS 4的变道逻辑少了几分“机器味”,多了几分“老司机预判”。
价格一出,网上吵翻了天。
“70万买江淮?
”的帖子刷了屏。
但细看配置:三电机版零百3.3秒,续航800公里,后排一键躺平还带隐私光幕,同价位BBA只能买到“入门动力+选装包”。
一位订车车主在论坛里留言:“我不是买不起S级,只是不想在2025年还用车钥匙点火。
”这句话被点赞了三千多次,戳中了很多人对“传统豪华”的疲惫——车标再亮,也抵不过一块能手势调光的玻璃来得新鲜。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直接。
江淮股价从年初的12块涨到8月底的16块,券商研报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估值重塑”。
过去江淮的市盈率长期趴在个位数,如今被拉到20倍,理由是“尊界打开了高端化通道”。
有基金经理私下吐槽:“以前看江淮,得翻轻卡销量报表;现在得盯华为开发者大会。
”一句话,把老国企的“第二春”概括得明明白白。
当然,质疑声也没停过。
“1.2万台里有多少是B端采购?
”“后续车型能不能跟上?
”这些问题江淮没回避。
项兴初在采访里说得直白:“我们没想过一战封神,但起码证明安徽也能造百万豪车。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江淮不再满足于“商用车利润养乘用车”,而是要像当年轻卡下乡一样,把智能豪华打进最挑剔的市场。
最有趣的一幕发生在尊界超级工厂。
数字孪生大屏上,一辆S800的虚拟车身正在模拟喷漆厚度,旁边的老工程师掏出手机,对着屏幕拍了张照,发到家庭群:“孙子,爷爷造的。
”底下跟着一排大拇指。
技术再炫酷,最后还得落进普通人的骄傲里,这才是中国制造最动人的地方。
尊界S800不是终点。
按照规划,接下来还有轿跑、SUV甚至MPV,价格可能冲到150万。
江淮和华为都没藏着掖着,他们的目标是让“尊界”成为下一个“问界”,但比问界更贵、更极致。
能不能成?
没人敢打包票。
但可以肯定的是,从巢湖修理厂到百万豪车,江淮用五十多年走了一条最笨也最扎实的路——先学会造好车,再学会讲好故事。
这一次,市场听进去了。
来源:周日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