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师恩,就挑一首最美的诗句,致谢我们的恩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9 21:56 3

摘要:关于教师,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关于教师,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这句话虽然经历了近百年,但依然能够振聋发聩。因为教师手中的粉笔,既是书写知识的工具,更是雕刻灵魂的刻刀。

三尺讲台上的每一次讲解,都在重塑学生的认知图景;作业本上的每一处批注,都在编织学生的未来。

当教师以仁爱之心浇灌幼苗,便是在为民族培育栋梁;当教师用智慧之光点亮童心,便是在为人类文明续写火种。

从西南联大师生徒步三千里保存文化的火种,到张桂梅校长用生命托起大山女孩的希望,教师始终站在文明传承的枢纽。

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在传递价值观的基因;他们不仅在培养技能,更在塑造精神的脊梁。

今日之教育,早已超越个人成才的范畴。当一个教师引导一个孩子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便是在为民族注入责任与担当;

当一个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对宇宙的秘密产生好奇时,便是在为人类探索未知播种希望。

因此,师者如灯,照亮的不仅是个体的前程,更是整个文明的未来。

【1】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解绶归田,作别京华,策马东行,无边的离愁,如潮水一般漫向远方的落日余晖,顿觉天地苍茫,身似飘蓬。

我的辞官归隐,有如枝头飘落的落红残花,虽然陨落,却并非是冷漠无情的衰败之物,纵使零落成泥,亦愿化作养分,滋养新蕊的绽放。

龚自珍这首《己亥杂诗》真可谓是清代诗词中的名作,它意象澄澈明净,情景交融无间,起兴无迹却是情思昭昭。

此诗虽只有短短二十八字,却写尽了诗人胸襟的浩瀚,传递出珍视生命的可贵哲思。其思想情感更是如包容天地一般,实在为定庵诗中的翘楚。

如今这首《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被无数人用来比作辛勤耕耘的天下教师。

他们虽然仅仅以三尺讲台作为人生的舞台,却能以粉笔为犁,深耕岁月。寒来暑往,他们青丝变白发,可他们却培育出了满园的芬芳。

他们粉笔灰落满肩头,皱纹爬上眼角,却能以韶华为笔,以智慧为泉,绘就出天下学子的锦绣前程,浸润出天下学子的求知心田,浇灌天下的出万千桃李。

因此,我们得感恩他们,感恩他们用满头华发换来春华秋实,用毕生学识点亮学子的人生灯塔!

【2】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的这首《无题》,自唐朝以来便是驰名古今诗坛的最耀眼的离别情诗之一,这后面的两句更是妇孺皆知。

今天,一千多年已过,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不仅被人们用来表达爱情,还被人们用来比喻老师。

在这种比喻中,老师如吐丝至死的春蚕,如泪尽成灰的蜡炬。他们以至死不渝的执着,以如火焚身的热忱,引导着懵懂的孩童穿越成长的迷雾,走向心智澄明的彼岸。

岁月如流,他们在粉笔与教案的交替中,将生命的年轮镌刻成阶梯,让一代代学子踩着知识的台阶攀登。

三尺讲台前,他们以智慧为犁,以心血为种,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田播撒真理的火种,用灵魂的温度焐热孩子们求知的眼眸。

当桃李成蹊、春晖满园时,那些被汗水浸润过的青春,早已化作照亮人间星河的永恒光芒。

【3】

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

唐•齐己

丰衣足食处莫住,圣迹灵踪好遍寻。

忽遇文殊开慧眼,他年应记老师心。

人的一生当中,切莫沉溺于安逸富足的生活之中,而是应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地提升自己,以追求更深层次的修行与智慧,永不止步。

当我们攀上人生高峰时,我们应该饮水思源,更应回望来路,铭记老师们用生命书写的教诲,感恩他们在我们心田播下的精神种子。

因为,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之中,我们的老师们不仅是我们知识的摆渡人,更是我们灵魂的引航者。

他们以躬身力行的姿态,将正直、勤勉、诚信、担当的品格化作无声的春雨,浸润着学生的心田。

课堂上,他们用智慧点燃思维的火种;生活中,他们以自身经历为镜,映照出人生的正确航向。

【4】

谒朱夫子祠

宋•林天瑞

天下有明月,人世苦昏昏。

山色无今古,谷云常吐吞。

微言谁与析,妙理独难论。

万树秋风老,先生道自尊。

真正优秀的教师,必是学识渊博且品格高尚之人。正因如此,他们才能赢得学生与家长的敬重。

而作为老师,他们深知自己肩上所担负的责任,所以他们时时刻刻自我激励,自我提升,永不止步于成长。

一句“十年栽树,百年育人”,让无数教师如春日的园丁,精心培育幼苗;亦如灵魂的建筑师,塑造人格基石;更如光明的使者,引领前路与方向。

他们默默耕耘,不图回报,只盼学子成才,撑起国家未来的一片天。

【5】

新竹

清•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山中那些新生的翠竹,总会比以前的旧竹高大挺拔,但它们的茁壮成长,离不开老竹坚实的支撑。

天下成长的莘莘学子,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他们恰似那些破土的新竹,需要老师们如老干一样托举,方能天天向上。

老师们以智慧甘露润泽其心田,用岁月长河见证其蜕变。正是他们的默默耕耘,才让天下学子勇攀知识的高峰。

因此,草木能够高耸云天,是因为大地的哺育,鱼虾能够翔游四海,是因为水的辅助,天下学子能够成为栋梁之才,是因为老师们的引航,感恩师恩如山!

【6】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令公门下,桃李成蹊,青砖灰瓦间,自成一方天地。这里无需繁花点缀,便已凝萃天地灵气。

师者如火炬一般,其光不囿于方寸之间。他们以一己之躯,化作漫天星河,照亮万千求知的莘莘学子的漫漫前路。

他们将韶华倾注于三尺讲台,以一支粉笔染双鬓,用一块黑板绘山河,用满腔的热情与知识,浇灌幼苗的成长。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他们不曾计较名利之得失,唯愿以责任为舟,载学子渡学海。

当昔日的幼苗长成国之栋梁,当门下的弟子各展所长,那满园芬芳,便是老师们最珍贵的勋章。

这份无声的传承,恰似春夜喜雨,润物无声,却能滋养万物,使得桃李芬芳,溢遍四海,春色无疆,正所谓“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文中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妥之处请告知删除!

来源:玉露之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