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9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9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达14915亿元
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静介绍称,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1491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5%。2021-2023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1.6%。
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消费的热情高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跟着赛事去旅行”“乐享精彩赛事 寻味中华美食”等活动广泛开展,“浙BA”等赛事活动掀起消费热潮,“苏超”前十轮60场比赛,场均观赛人数达2.5万,线上直播观看人次数超过13亿。
促进赛事经济发展
“苏超”等赛事活动举办,让大家看到了赛事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意见》提出要出台赛事经济专项政策,下一步将会从哪些方面促进赛事经济的发展?
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表示,竞赛表演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内容,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对促进消费、扩大投资、推动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体育赛事如火如荼地举办,以山东为例,今年上半年,全省举办500人以上赛事739场,带来直接经济效益46亿元,间接经济效益达113亿元。
杨雪鸫表示,聚焦联赛“含金量”,推动足球、篮球、排球职业联赛的建设,培育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自主IP赛事。持续举办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和田径运动会等高水平青少年赛事活动,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统筹和指导各地引入国际赛事,举办国际滑联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F1中国大奖赛等国际高水平赛事。
为提升群众观赛体验,杨雪鸫表示,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在赛事活动领域的创新应用,鼓励开发提升观赛体验的智能体育产品和服务,拓宽观赛渠道,提高线下和线上的观赛体验。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可售(发)票数量,“苏超”赛场上座率持续高位,南京奥体中心连续三次刷新了现场观赛的人数纪录。
我国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陈俊介绍称,据相关研究机构预测,到“十四五”末,我国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是体育产业中增长最强劲的领域之一。
陈俊表示,下一步,将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从规划引领、目的地建设、资金支持等方面,继续推动打造户外运动产业新增长点。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将发展体育产业和户外运动有关内容纳入“十五五”规划纲要和相关专项规划,把发展户外运动作为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工作统筹部署。在总结现有发展成效的基础上,与体育总局共同研究制定新一轮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支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二是坚持以点带面。锚定“到2030年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目标,支持资源禀赋优、发展基础好、有积极性的地方,建设一批设施完善、服务优质、赛事丰富、国际知名的户外运动目的地,并适时开展宣传推介。
三是加大支持力度。统筹好中央资金、体育彩票公益金等渠道的资金,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对符合条件的户外运动企业加大信贷投放,通过“户外运动 活力山水”基金等支持开展户外运动相关活动等,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到户外运动事业中来。
培育“旅游+”“美食+”“体育+”等融合消费新增长点
体育消费是服务消费的重要领域,促进商旅文体健多业态融合发展,对于提振消费、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孔德军表示,商务部将持续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体系,加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深入落实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开展城市商业提质工程,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改造提升步行街、商圈,将商旅文体健资源要素串点成线,培育“旅游+”“美食+”“体育+”“演艺+”“会展+”“电影+”等融合消费新增长点,让消费者收获更多元、更及时、更满意的消费体验。
我国体育场地总面积达42.3亿平方米
陈俊介绍称,目前,我国体育场地总面积达到了42.3亿平方米,新建成投入使用的体育公园达到1547个,提前完成“十四五”时期的任务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群众身边的运动场地设施建设”。陈俊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积极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更好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继续支持群众身边的运动场地设施建设。
其中,在“硬投资”方面,结合谋划“十五五”时期重点任务,通过中央资金的直接投入,引导有条件的地方统筹规划、一体推进群众身边的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指导各地在人口密度大、辐射范围广的区域,充分挖掘利用城市“金角银边”等空间,科学布局群众喜闻乐见、“小而美”的运动场地设施,进一步提升可及性和便利性,让体育场地面积的增长更加具体可感。
在“软建设”方面,坚持问题导向,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完善群众运动空间扩容的政策举措。积极推动现有场地设施的开放和共享,尽可能盘活利用闲置场地空间。同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管理,切实提升场地设施的使用效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和消费需要。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