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杂志】茶陵县:新风潮涌满犀城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2 18:01 1

摘要:茶陵县以文明典范塑造城市优雅气质,有力构筑精神文明“新家园”,让文明新风“吹起来”、群众心田“暖起来”、百姓生活“富起来”,凝聚起崇俭尚德、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涌现出一批批文明风尚“新样板”。

茶陵县以文明典范塑造城市优雅气质,有力构筑精神文明“新家园”,让文明新风“吹起来”、群众心田“暖起来”、百姓生活“富起来”,凝聚起崇俭尚德、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涌现出一批批文明风尚“新样板”。

2024年“春到万家”湖南非遗走进茶陵暨客家火龙(祈福)闹元宵活动 谭斯诺/摄

肉价随礼 简约办宴成风尚

邻里办红白事随礼15或20元。茶陵县龙匣村有一风俗:村民办婚丧嫁娶酒席时,乡亲们只按“一斤肉价随礼”,折现送上礼金。

龙匣村也陷入过大操大办酒席的怪圈,大家互相攀比,劳民伤财。对此,村民们颇有微词,希望改变这种风气。村“两委”因势利导,及时介入,与村民约法三章:邻里之间随礼,按一斤猪肉的市场价;参加酒席的村民,限定在本村民小组成员;酒席费用控制在每桌300元以内……

礼轻情义重,节俭显文明,村子里喜事新办、白事简办、人情适度的新风正气逐渐深入人心。

茶陵县县城全貌

“一斤肉价随礼”一经媒体报道便受到广大网民的热议和一致好评,让礼金回归“祝福”本质引发了群众共鸣,群众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获得《人民日报》点赞推介。今年,茶陵县计划将“一斤肉价随礼”典型经验在全县复制推广。

多年来,茶陵县广泛开展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活动,鼓励镇村创新举措,节俭操办婚丧事宜。变化显而易见:火田镇贝水村将村部礼堂免费租借,用于操办红白事,不设大舞台、不唱大戏,仪式虽简,但热闹不减;小潭村将旧学校改造成村民活动中心,改变村民大操大办酒席的陋习;高陇、秩塘等乡镇多村祠堂变成红白事集中操办场所,还有专人承接。不仅如此,各村还将红白事新办简办纳入“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标准,让红白事新办简办蔚然成风。

小品小戏 文化展演润民心

“传统观念要改变,喜事不要讲排场;劳心劳力花钱多,铺张浪费负能量;婚事新办人轻松,婚俗改革要提倡;新人新婚新风尚,文明节俭做榜样……”移风易俗小品《乡村喜事》在“趣”村游、茶陵春晚等活动中上演,赢得了群众阵阵喝彩、连连掌声。

“这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是我们的榜样,村民之间应该多些‘人情味’,少些‘金钱味’,不攀比不浪费,移风易俗,团圆喜庆。”观众刘芬说道。

小品《乡村喜事》

在茶陵县虎踞镇石朱村,一场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戏剧节目上演,演员们身着戏服,唱腔抑扬顿挫,动作矫健有力,配合节奏鲜明的戏曲,以扎实的演唱功底和娴熟的表演技巧,演绎着防范养老诈骗、婚俗改革、殡葬改革等移风易俗有关的剧目。

“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真是太开心了。演员们把精彩的戏曲表演和移风易俗结合起来,倡导大家讲文明、树新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希望以后经常开展这类活动。”村民刘刚发说道。

茶陵县结合“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把文明新风、礼义廉耻、移风易俗等生活中的正能量导向融入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剧目和节目中,创作编排了一批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优秀作品。

茶陵县举办“大年里的好风尚 迎新春送春联”活动 (供图:茶陵融媒)

比如,以人居环境建设为题材的湘剧小戏《五级书记》,以易地扶贫搬迁为题材的湘剧小戏《出山》,以乡村振兴为题材的现代花鼓小戏《老邻居》和湘剧小戏《远方有客来》、微电影《芳菲始盛》,以环境保护为题材的小品《河长上门》,禁毒类小品《从头再来》,音乐快板《惩治微腐败·茶陵树清风》、三句半《遵守交规·关爱生命》,情景表演《禁毒大旗迎风飘》以及《垃圾分类好处多》《禁火令》《二十大·再起航》《战火里的婚礼》《湾里红》等。

2024年,该县共完成“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194场次,覆盖1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50余个村,观众约11万人。

文化阵地 文明传播育新风

春节前后,“大年里的好风尚”和系列读书活动在茶陵县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举办,组织开展“迎新春送春联”、“村BA”篮球赛、乡村村晚、少先队员向道德模范致敬献鲜花等活动。随着茶陵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的建立,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载体,越来越多的文明实践活动,丰富了百姓生活,引领文明新乡风。“现在业余时间打牌的少了,跳舞健身的多了,一到节庆日更是‘能人’辈出,节目花样繁多。”村民陈勇说道。

廊亭墙壁“施粉黛”,乡村文化遍地开。在寒江村雷坪屋场右侧,一条涵盖着村情介绍、雷坪湾屋场介绍、“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精神、六美风采和村民十约等多项内容的文化长廊图文并茂,引人驻足。

金秋时节,金灿灿的稻田与漂亮的新农村绘成一幅大美茶陵图 闫利鹏/摄

在茶陵县许多村庄,房屋都刷上彩漆,墙体上还画着宣传乡风民俗和乡村振兴的彩绘,通过文化墙、文化长廊等传播文明乡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让乡风文明融入群众生活,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村民们利用古树、池塘、河流等自然条件美化环境,同时还开发空余地、空余房及闲置老屋等建设乡村文明讲堂、农家书屋、文体活动中心等文化活动场所。

让好的经验做法立得住、叫得响、能复制,茶陵用好新媒体宣传阵地,录制“移风易俗大家谈”系列宣传视频,深入挖掘基层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的好做法、好经验,邀请村干部、乡村能人、普通群众、爱心人士等群体讲述身边的事,谈具体的做法,让大家看得见、听得明白、能复制,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