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二载军旅生涯,七千多次升降旗零失误,张自轩用青春在天安门广场刻下信仰。
文/筱晓
编辑/筱晓
十二载军旅生涯,七千多次升降旗零失误,张自轩用青春在天安门广场刻下信仰。
退役后转型助农主播,他用一句“少年强则国强,这份责任我忘不了”回应所有质疑。
2023年,曾被称为“最帅升旗手”的张自轩开启直播助农。
没想到迎接他的不是掌声而是劈头盖脸的骂声,但是直到今天,有人跟他道歉了吗?
曾经有人嘲讽张自轩“翻来覆去就说升旗,烦不烦?”
网友质疑他“果然是想靠名声赚钱!”更有人直接贬低“怎么还卖上水果了。”
面对非议,曾经执行过7781次升降旗任务零失误的国旗护卫队擎旗手,委屈的差点哭了。
十二载青春守护国旗尊严,却因为直播助农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当年他从数万名新兵中脱颖而出,最终入选了天安门国旗护卫队。
平时训练堪称“魔鬼级别”,他都很少落泪,为了练“站功”,他头顶放着砖,衣领里别着针。
一站就是4个小时,哪怕小虫爬到脸上,也不能动一下。
踢正步时,他用尺子量每一步的距离,用秒表卡每一秒的节奏。
和无数位执旗手一样,张自轩把“误差不超过1厘米”刻进了肌肉记忆里。
成为擎旗手后,挑战更加艰巨,35斤重的旗杆全靠食指和中指稳住平衡。
为了练定杆,他每天举着5公斤的哑铃重复成百上千次,直到能40分钟不晃一下。
在张自轩的12年国旗护卫生涯中,有着无数常人难以想象的牺牲与付出。
他经历过暴雨中护旗的狼狈,也有过寒冬里冻得手指发紫的坚守。
7781次升降旗零失误的背后,是衣服拧出水的训练,是错过与家人团聚的遗憾。
最令人动容的是,张自轩的父母曾悄悄来北京看他,而他正在执行任务。
张自轩只能隔着人群挺直腰板,等任务结束,父母却早已离开。
这种“国旗在前,我不能动”的坚守,正是他对职责绝对忠诚的最好体现。
然而退伍后,张自轩的一个举动,却引来了批评和质疑。
2022年最后一天,张自轩在天安门执行了人生的最后一次升旗任务。
完成交接后走下城楼,没说一句话,但眼里含着泪光。
退役后,组织上把他安排到家乡平乡县统战部,做与武装相关的工作。
这份在旁人眼里的“铁饭碗”,却让张自轩陷入了迷茫。
他怀念军营的节奏,怀念训练场的呐喊,怀念每天升旗前的紧张和庄严。
为了排解这种失落感,他开始在短视频平台记录生活,每天早晨和父亲一起在院子里升旗。
转机出现在2023年夏天,他的家乡平乡县盛产水蜜桃。
但那年因为销路不好,很多果农的桃子挂在树上没人要。
是县领导专门找到张自轩,希望他能用国旗手的影响力,帮上农民一把。
张自轩没多想就答应了,只不过因为是第一次直播,镜头前的他紧张的说不出话来。
只会重复着一句“这是我们家乡的桃子,甜得很,果农不容易”。
就是这份真诚,让他一小时卖出了几千多单。
直到他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震惊的决定,辞掉体制内的工作,全职做助农直播。
没想到就是这个决定,让他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有人嘲讽他“活在过去”,每次直播都要提几句国旗护卫队的日子。
还有人质疑他“消费情怀”,骂他“都退伍了还蹭升旗的热度,要不要脸?”
面对如潮的恶评,张自轩没有选择激烈反驳,而是用平静而坚定的态度予以回应。
有一次直播时,弹幕里又出现“你怎么还在说升旗”的评论。
他平静地说“每一次的爱国主义教育,都是我的骄傲。因为少年强则国强,这一份责任是刻在骨子里的”。
这些话语字字铿锵,道尽了一名国旗护卫队战士的责任与担当,也让许多原本质疑他的网友改变了看法。
如今,张自轩已经全身心投入到助农事业中。
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先跟农民聊几天,了解产品背后的故事,再开直播。
直播间里,他从不喊低价,只说一句话:“这是老百姓种的,值得买”。
有场直播,他一个人讲了两个小时,后台爆单,物流直接堵死。
他累得嗓子都哑了,却在下播后笑着说:“今天又帮他们解决了一堆货”。
2025年,他已经有了不少粉丝,但并没有靠直播过度消费军人身份。
他从不打着退役军人的旗号博同情,也没有利用情怀去煽动情绪。
对于张自轩的选择,他的父母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因为儿子就是他们最骄傲的人。
父亲说:“儿子能从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是最值得骄傲的事”。
母亲在电视上看到他直播,偷偷抹了眼泪,说:“儿子长大了,懂得回报了”。
张自轩的直播风格也影响了不少年轻人。
有退伍兵私信他说,看了他的直播,觉得退役后也能有价值。
有大学生留言,说以后想去乡村干事业。
还有农民说,张自轩是他们的希望,让他们觉得自己种的东西也值得被看见。
他不仅做直播助农,还走进校园,给孩子们讲升旗礼仪和爱国精神。
孩子们围着他问问题,他一一回答,讲当年训练的故事,讲升旗时控制呼吸的细节。
如今张自轩的直播间里,有人留言:“看到张班长就想起天安门的国旗,安心”。
而那些曾经质疑他“活在过去”的声音,渐渐也被支持与理解取代。
当张自轩不再站在天安门广场,但依旧保持着挺拔的身姿和坚定的目光。
他从天安门走到了田间地头,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责任。
当初骂他“消费情怀”的人也许从未明白。
那不是他“仅有”的故事,而是他真实燃烧过的十二年青春。
来源:筱晓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