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平就能出线”这六个字,中国球迷听了十几年,每次都觉得像钝刀子割肉——疼得慢,却最折磨人。
“打平就能出线”这六个字,中国球迷听了十几年,每次都觉得像钝刀子割肉——疼得慢,却最折磨人。
今晚19:30,西安国际足球中心,U22国足又要面对这道老题,对手是两场轰进20球的澳大利亚。
再输,就真把12年无缘U23亚洲杯正赛的锅扣自己头上了。
先别急着骂,把形势掰开看,其实比想象更惊险。
规则说11个小组第一+4个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二晋级,中国队目前6分、11个净胜球,看似保险,可一旦输球,隔壁组的乌兹别克、吉尔吉斯、泰国、黎巴嫩都有可能蹿到7分。
净胜球这东西,平时像存款,关键时候说蒸发就蒸发。
换句话说,输球=大概率回家,连算分都省了。
再说澳大利亚,身体碾压是明牌。
首轮14-0刷北马里亚纳,次轮6-0拿东帝汶,射门数两倍于对手,边路传中像流水线,一拨一拨不带喘气。
中国队前两场呢?
踢东帝汶被扳回一球,踢北马里亚纳上半场才1-0,靠王钰栋替补上来才打成两位数。
差距肉眼可见,但足球有时候就爱开这种玩笑——你越怕,它越往你怕的方向走。
王钰栋是今晚唯一的变量。
上场20分钟造4球,像给死机电脑重启。
可问题是,他替补好用,不代表首发也好用。
澳大利亚后卫线平均身高1米86,对抗强度比北马里亚纳高三个档。
如果安东尼奥真敢把向余望拿下,让王钰栋顶最前面,等于把19岁的孩子直接扔进拳击台——要么一战封神,要么被一回合KO。
更揪心的是心理。
U22这批人没经历过“打平出线”的毒打,但教练组经历过。
助教席上坐着的老国脚,当年在昆明被伊拉克读秒绝平,在吉隆坡被乌兹别克三球逆转。
这些记忆像遗传病,一紧张就发作。
训练里,教练组反复喊“别保守”,可真到比赛,后卫线还是会不自觉往后缩5米,中场拿球先找安全球——这就是DNA里的恐惧。
有球迷问:死守0-0行不行?
行,但得先祈祷别犯错。
澳大利亚边路起球落点准,中国队定位球防守历来像排队买早点——看着人多,其实各忙各的。
一旦先丢球,想压出去打,就正中对手下怀。
他们巴不得你攻出来,身后空当够开卡车。
所以今晚的剧本大概率是:前20分钟澳大利亚狂轰,中国队全员堵枪眼;30分钟后如果能喘口气,王钰栋或刘浩帆偷一个反击,1-0领先就能逼对手压上,比赛反而好踢。
最怕的是60分钟还0-0,全队开始想“守到结束”,那时候一个角球、一个折射,就能让11个月的辛苦归零。
12年无缘正赛是什么概念?
意味着现在这批球员12年前还在上小学,整个青训周期没尝过亚洲顶级舞台的滋味。
今晚如果输了,他们就成了新的“12年一代”,以后每次大赛都会被拎出来当反面教材。
这种阴影,比输一场球可怕多了。
19:30哨响前,建议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
别刷实时积分榜,别算别的组比分,就看这90分钟。
赢球是童话,输球是灾难,打平是续命——中国足球最擅长把简单题做成阅读理解。
今晚,能不能少点套路,多点血性?
答案不在教练PPT里,在孩子们腿上。
来源:夜入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