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级的夫妻关系,是共同成长、彼此滋养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9 19:59 1

摘要:晚上十点,一对结婚多年的夫妻各自半躺在沙发一角,专注地刷着自己的手机,中间像隔着一堵透明的墙,全程无沟通、无互动。

原创十点签约作者十点读书

2025年09月09日 18:31山东

十点读书雅君

将在09月11日 19:00 直播

预约

金秋敛藏|百年古法膏方专场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闻悦朗读音频

最高级的夫妻关系,是共同成长、彼此滋养,十点读书,13分钟

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看到这一幕:

晚上十点,一对结婚多年的夫妻各自半躺在沙发一角,专注地刷着自己的手机,中间像隔着一堵透明的墙,全程无沟通、无互动。

曾经他们连楼下麻辣烫要几串牛筋都要汇报,如今微信聊天记录里只剩转账记录。

是什么把曾经最亲密的爱人,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心理学家冈田尊司在《夫妻心理学》一书里告诉我们:

白头偕老从来不是“忍”出来的,而是一场持续一生的“共同升级”;

而那些能走到最后的夫妻,往往都做对了以下4件事——

《夫妻心理学》的开篇,是一位妻子的无声崩溃。

女主亚夕美为患上“发展障碍”的小儿子倾尽心力四处求医,渴望得到丈夫弘毅的理解与分担。

然而,弘毅却因刚晋升压力巨大,对亚夕美满含焦虑的哭诉极不耐烦,甚至将孩子的问题全部归咎于她:

就是你经常歇斯底里,才教不好孩子!

就这样,一个拼命索求情感回应,一个却因压力和不擅表达而极力退缩防御,爱意逐渐在一次次的误解与争吵中消耗殆尽。

冈田尊司指出,这是夫妻关系中典型的“焦虑型遇见回避型”——

丈夫弘毅是回避型依恋,难以深入亲密关系,常封闭内心、习惯保持距离。

而妻子亚夕美则是焦虑型依恋,极度渴望亲密,害怕疏离,易情绪波动甚至指责攻击。

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模式在一起,就如火星撞地球,自然矛盾不断。

而在生活里,这样的错位比比皆是:

妻子下班想吐槽工作委屈,丈夫却只想戴着耳机打会儿游戏;

丈夫提议周末回父母家吃饭,妻子瞬间炸毛:

又去听你爸妈数落我花钱多?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对组合最常见的问题就是——

一个常常把沉默当成拒绝,一个习惯将追问当成控制。

怎么破?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关键在于两个字——“读懂”。

1.读懂对方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

把“他不回我微信”,解读为“他需要一些空间消化一天的疲惫”;

2.读懂自己情绪背后的真正需求。

把“气死我了”,翻译成“他没有get到我的期望,我很失望。”

当我们放下“遇事指责”的习惯,沟通才能真正开始,坦诚“不懂表达”的弱点,共情才会真正发生。

幸福的夫妻,从不是固执地去改造对方,而是看见他铠甲下的真实软肋;

真正的懂得,也从不会一味抱怨,而是能精准洞察对方行为背后的性格根源。

书中第二章的女主角万智,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女性,婚后五年,她在收入和地位上都远超丈夫。

不知不觉间,家中的一切决定都转由她主导,丈夫变得唯命是从;

因为一旦违背她的意愿,连基本的生活温情都会受到影响。

但无论丈夫如何小心翼翼,还是因为擅自动用了万智的钱,而被她大骂了一通。

随后,万智带着女儿愤然离家。

分居后,万智本以为可以掌控一切,没想到很快就遭遇了女儿叛逆的反噬——

既然什么都要听你的,那你一个人过吧!

女儿的离家出走,让痛苦又迷茫的万智走进心理咨询室;

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她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总是习惯打断、常常发出指令,却很少真正倾听。

就如冈田尊司在书中所说,许多夫妻关系都死于“细节控制”。

当伴侣被视为待优化的“项目”,爱就成了监工与囚徒的压抑对峙。

生活中,我们常不自觉将“为你好”变成“听我的”,不断挑剔对方的生活习惯,试图改造对方。

貌似在追求“正确方式”,背后其实是深层的恐惧——

怕关系失控,怕对方变成自己无法预测的样子。

我们以为只要“严格要求”,一切都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却不知道毫无平衡的家庭关系,最容易走向崩溃的边缘。

对此,书中给出的解药,是“允许你是你,允许他是他”——

1.划出“自治领地”。

比如书房归他,哪怕堆成“杂货铺”也不吐槽,厨房归她,就算做成“黑暗料理”也不责怪;

2.建立“不评判时间”。

每周约定一小时,分享彼此在本周最丢脸的事,但不能指责“你怎么又这样”。

当你能真正做到就会发现,原来放下“改造他”的执念并不会失去掌控,而是让他有空间展现自己最真实的模样。

真正的爱,也不是生硬地把“你”改造成“我”,而是留一片“我们”的土壤,让彼此生长得更加枝繁叶茂。

书中第三章的两个故事,看得人胸口发闷。

第一位女主笃子因丈夫在公公的遗产分配上对弟弟懦弱妥协,未维护她的切身利益,从而将多年累积的不满肆意发泄,动辄对丈夫口出恶言、不断翻旧账;

第二位女主奈津季则因不满丈夫的“软弱”同意入赘,让自己无法摆脱家族束缚而满心怨怼,经常对丈夫非打即骂。

她们都陷入了不断“反刍痛苦”的泥淖,被无法控制的愤怒吞噬,伤人又伤己。

对此,冈田尊司在书中一语道破真相:

愤怒本身没有错,但将其作为武器发泄,尤其是不断翻旧账,只会严重破坏关系。

而改变的关键,在于及时关掉那个被旧伤或小事瞬间点燃的“愤怒开关”——

1.生理暂停:

心跳加速时立刻离场,用冷水拍手腕30秒降温。

2.语言降级:

将“你总是/从来都......”换成“这一次我......”,将“离婚/过不下去”换成“我需要冷静半小时”。

3.情绪复盘:

在冷静后,用“我感受到......(情绪),因为......(具体事件),我希望......(未来请求)”留言。

如:“我昨天很难过(感受),因为你忘了接孩子(事件),希望下次能提前告诉我(请求)。”

网上有句话说得特别好

旧账如同背包里的石头,翻得越多,前行越慢。

过往的痛苦就像一个会增殖的寄生虫,你每回忆一次,它就更强大一分。

最清醒的夫妻关系,并非没有矛盾,而是学会停止反刍,及时关掉“愤怒开关”;

最高级的情绪管理,并非从不生气,而是懂得让理性回归,用建设性沟通代替破坏性发泄。

书中另一位女主遥佳的婚姻特别发人深省。

生孩子后,她辞去工作成为全职主妇,没想到却换来丈夫达哉日益严重的冷漠和轻视;

他不但以工作为由逃避所有家庭责任,还会因为遥佳专注于带娃忽略自己而经常大发雷霆。

当达哉又一次因孩子半夜哭闹而差点对孩子动手时,遥佳彻底下定决心离婚。

离婚后,她努力不让大人之间的恩怨影响父子关系,前夫会定期来看儿子,并支付抚养费;

当两人离开了婚姻的琐碎,相处得反而比以往任何时刻都要轻松。

遥佳也重返职场,重拾信心与希望。

她这才发现,当一段令人窒息的关系被打破重塑之后,真的会让人有脱胎换骨的惊喜。

就如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一对“契约夫妻”:

他们会每五年重新审视并签订一份“婚姻契约”,共同商定下一个五年的相处规则和愿望清单。

比如“每年保证一次二人长途旅行”“允许对方拥有为期X周的独处/进修时间”“家庭重大决策采用XX流程”等等。

这恰如《夫妻心理学》中的理论:

婚姻绝非一成不变的固态“成品”,而是需要不断调整的液态“活水”。

从甜蜜二人世界到手忙脚乱的三口之家,从中年危机到退休晚年,每个阶段都会有新的挑战和需求。

白头偕老的秘诀,从不在于“死守最初的样子”,而在于双方都愿意主动携手,一次次重新定义和塑造彼此的关系。

如何重塑?不妨试试这份“关系年检表”:

1.年底三问:

“你今年最骄傲的事是什么?最委屈的事是什么?明年最想和我一起完成的事是什么?”,以此来深度倾听彼此需求。

2.设立“试错额度”:

当一方提出改变(如辞职、创业),另一方不立刻否定,而是约定“先尝试X个月,期满共同评估”。

3.心态上保留“散伙权”:

若关系严重消耗彼此,任何一方都可提出暂停或调整。

当婚姻从“从一而终”的沉重枷锁,转变为“携手共游”的成长旅程,我们才能重新审视彼此的相处模式,才能真正安心地与伴侣一起变老。

而最好的夫妻关系,就是在岁月长河里,一次次共同发现并创造关系的新可能。

《夫妻心理学》的最后一页有一句话:

唯有爱与关怀,人才能活下去。

是啊,白头偕老从来不是虚幻的童话,而是一场漫长的“共同升级”——

它需要以理解为基石,以尊重做空间,以共同成长做导航仪,才能一起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如果你也在婚姻的迷宫里徘徊,不妨翻开这本《夫妻心理学》,它就像一张精准的地图,能带你找到夫妻相处一生的“通关密码”。

而只有真正看懂这本书,你才会发现——

原来能并肩走到最后的,从来不是完美无缺的你我,而是愿意一起修补关系裂缝的两个人。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