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军事实力的对比,是大国政治角逐的关键领域。就像美苏冷战时期一样,只要苏联展现出比美国强大的作战能力,美国就会在对待苏联的任何问题上表现出足够的克制。用一句话简单总结就是:在美国落后的时候,他总是将你的威胁挂在嘴上,但是当你真正有能力威胁到他的时候,他就会闭嘴。
军事实力的对比,是大国政治角逐的关键领域。就像美苏冷战时期一样,只要苏联展现出比美国强大的作战能力,美国就会在对待苏联的任何问题上表现出足够的克制。用一句话简单总结就是:在美国落后的时候,他总是将你的威胁挂在嘴上,但是当你真正有能力威胁到他的时候,他就会闭嘴。
刚刚过去的 9.3 阅兵,一定程度上展出了,中国拥有了超越美国的军工科技实力。对美国的震撼,就像是 1957 年苏联红场阅兵上,展出了碾压美国的军工科技实力一个效果。70 年前苏联红场阅兵后,美国知耻而后勇,奋起直追最终超越了苏联军工科技。
9.3 阅兵后,美国虽然震撼于中国军工科技的成就,但是却放弃了在军工科技上追赶的动力,反而加快了战略收缩的速度。时移世易,美国为什么在面对苏联的时候不服输,但是七十年后的今天,面对中国军事成果的时候,似乎没有了当年的志气了?
而且让人意外的是,今天中国在军工领域超越美国的存在,跟 1957 年苏联超越美国的领域简直一模一样。接下来我们就从细分领域,为大家详细对比一下,两次阅兵对美国的超越以及美国在随后是如何奋起直追的。
说明一下,我们今天经常在网上看到的斯普特尼克时刻,说的是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卫星给美国的震撼,虽然发生在 1957 年,但是那种震撼也就相当于我们 DEEPSEEK 发布的时候。1957 年真正震撼美国的是苏联红场阅兵中展出的武器,今年我们真正震撼美国的,也是 9.3 阅兵场上展出的武器装备。
好了,接下来,话归正题,我们来看一下 1957 年苏联在军工科技上是如何震惊美国的,和如今我们 9.3 阅兵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美国在 1957 年后对苏联奋起直追,但是对中国似乎放弃了追赶的想法呢?
首先来看陆军,当年苏联展出 T-10 重型坦克,当时二战刚结束,虽然导弹已经开始出现,但是在陆军作战中,坦克还是唯一的王者。美军当时的主战坦克是 M48 巴顿坦克,这款坦克取代了美国二战时期大量的老旧坦克,但是在面对苏联的 T10 坦克时,无论是装甲,火力,还是行进速度都落后。苏联坦克 122 毫米口径的坦克炮可以轻松击穿美军坦克,而美军的巴顿坦克 90 毫米口径坦克炮却无法打穿苏联的 T10 坦克。
随后,美军开发了性能比肩苏联 T10 坦克的 M60 坦克,并在 1960 年定型并装备部队。大家注意,美军在发现自己主战坦克落后之后,仅仅三年时间就完成了主战坦克从立项到技术开发再到装备部队的全过程。1950 年代的美国军工科研实力,真的不是今天这么拉胯的。
9.3 阅兵后,我们展出了 99B 和 100 式两款主战坦克,其中前者为陆军重装坦克,主要用途为装甲突击,后者为重型坦克,主要的看点在于信息化作战能力。因为今天陆战随着无人机的出现,形式上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我们在阅兵上展出了众多无人装备,包括各种察打一体的,自杀式的无人机,无人突击车,无人清障车以及机器狼等无人装备。
看到这些武器后,美军惊呼,未来在陆军战场遭遇解放军的时候,自己可能在战败的时候也看不到解放军战士。很显然,相对于成体系的解放军陆军装备而言,美军相关装备全部处于技术研发阶段,尚未装备部队。美军现役部队中,所使用的武器装备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研发的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和阿帕奇直升机,虽然技术一直在迭代,但是在乌克兰战场上糟糕的表现说明,美军现役陆军装备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战场的需要了。
美军自然明白自己的陆军战力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战场了,自然也在做新型武器的科研开发。但是从美军对 9.3 阅兵的反应来看,他们面对中国陆军时,已经绝望了,甚至给人一种放弃挣扎的感觉。原因很简单,美军在陆军上曾经落后于苏联的部分,不过是一款主战坦克和防空高炮,但是面对中国陆军的时候却是全体系的落后,不仅仅是一款单一武器的性能不足。这种落后不是简单的研发几款高性能装备所能追赶上的。
其次来看防空部队,我们不能说在防空作战能力上完全超越美军,毕竟这么多年以来,美军一直在开发各种防空作战能力,包括国家防御系统和战区防御系统在内的多种导弹防御系统中,美军的防空导弹应有尽有,种类全覆盖范围广。既有大气层内反导作战的能力,也有大气层外中段反导能力。美军多年来的努力,一定意义上让美军具备了削弱对手战略打击的能力。
但是本次我们也展出了相同的能力,从红旗 9C,到红旗 29,中国拥有了完全不弱于美军的反导作战能力。这种能力意味着,我们可以依托国内的产业优势,在战时快速生产出数倍甚至数十倍于美军的反导防空系统。这意味着,美军赖以维持优势的战略打击能力在我们的反导防御系统的作用下正在被大幅度削弱。
除此之外,我认为本次阅兵上展出的海红旗 9C,是本次海上兵器中超越美军的存在,可以算作是海上作战独一份。极大拓展了我国海上编队的防空反导拦截半径,一定意义上赋予了我国海上编队强大的生存能力。之前这种能力是美军独有,现在我们不但有了自己的超远程防空导弹,而且还在能力上超越美军。
红旗 16C 的改进,让我们看到的是,我国下一代驱逐舰 054B 拥有了比标准 2 导弹还要出色的拦截能力,将来 054B 大概服役之后,依托红旗 16C 200 公里的防空作战半径,可以发挥出比早期 052D 更强大的防空作战能力。这些能力虽然跟美军海上反导作战能力相比并没有多少技术领先,但是足够应付美军当下的反舰作战能力。
接下来,我要说到的重点来了,反舰导弹方面,中国 9.3 阅兵上给美军的震撼,远比苏联 1957 年阅兵更甚。
1957 年,苏联展出的反舰导弹作战组合是,图 16 轰炸机挂载射程 100 公里的 “狗窝” 反舰导弹。有人说那样的组合还能算是对美军的震撼吗?事实上大家不了解的是,在 1957 年的时候,美军航母舰载机的作战半径近,而且航母上虽然有预警飞机,但是预警机为航母提供的预警距离只有一百公里。毕竟当时的雷达技术还比较原始,航母作战主要通过舰载机执行凌空轰炸的铁炸弹完成,美海军在当时是没什么精确制导武器的。
前苏联优先发展出了精确制导武器的结果是,苏联可以依靠地球曲率,在美军航母的防区外,用轰炸机发射反舰导弹。考虑到当时美军航母尚不具备拦截反舰导弹的能力,理论上 1957 年苏联红场阅兵展出的对航母的精确打击能力,已经具备了对航母的碾压能力。
同时考虑到苏联没有公开展示其在 1955 年研发成功的 AS-2(北约代号 “腌猪”),射程为 350 公里的超音速反舰导弹,也是图 16 挂载。说明当时美军航母在面对苏联轰炸机挂载防区外反舰导弹的时候,是毫无生存能力的。毕竟当时美军的舰载战斗机的作战半径才 300 公里,苏联轰炸机可以从容地在其舰载机拦截距离之外发射反舰导弹。
在苏联 1957 年阅兵之后,美军很快就上马了 E-2 “鹰眼” 航母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研制计划,航母的预警距离从 100 公里提升到了 350 公里,并研发了作战半径足以拦截图 16 的 F4 “鬼怪” 舰载机。需要说明的是,美军的舰载预警机和战斗机的研发速度虽然很快,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喷气式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被用于导弹动力,反舰导弹的技术发展更快。
所以 1957 年苏联红场阅兵后,空射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展越来越快,射程越来越远。直到上世纪 60 年代末期,前苏联可以在轰炸机上发射射程超过 600 公里的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美国在航母防御作战能力的追赶上一直都是落后于苏联的进攻手段的。这也是为什么前苏联在七十年代之前,一直奉行导弹万能论,而不去发展航母的原因。
说白了,当时真打起来,就连美军的超级航母都是苏联轰炸机挂载反舰导弹的活靶子,前苏联一直具备在美航母舰载机作战半径之外,发射反舰导弹的能力。就算六十年代已经出现了舰上部署防空导弹,但是只要多发射几颗反舰导弹,就可以将舰上防空信道给撑爆。因此,整个六七十年代,苏联反航母作战能力,一直压着美军防御能力。
直到宙斯盾舰和 F14 “雄猫” 战机服役,前苏联赖以维持海上优势的防区外打击能力瞬间破产。美军 F4 “鬼怪” 舰载机无力拦截苏联超音速轰炸机的任务被 F14 完美接棒,并且 “雄猫” 舰载机具备 1200 公里的打击半径,在预警机的配合下,可以为航母提供不低于 700 公里的防御半径。前苏联射程最远的反舰导弹的射程才不过 650 公里,根本不具备在美军舰载机防御半径之外发射导弹的能力。
从 1957 年苏联阅兵后展出的航母打击能力,到 1974 年美军列装 F14 舰载机。美军在这场攻防战中,持续不断地努力了二十多年,最终完全将前苏联防区外反航母技术给超越,并一直保持技术领先到苏联解体。美军舰载机和反导拦截技术的进步,也在一定意义上让苏联海军意识到,必须发展航母战斗群,为反舰导弹发射提供远洋保障了。但是苏联最终也没有在航母上做出什么成就就解体了。
直到今天,美军航母舰载机在执行防御作战的时候,防御作战的半径依然是 700 公里。并不是说美军的航母舰载机没有更远的作战半径,而是在执行防御作战的时候,需要将舰载机密集部署以保障不给进攻方留下进攻的空隙。如果美海军在执行海上防御作战任务的时候,将防御半径拉长到 1000 公里,美军航母上的舰载机是不够用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直到今天,美军航母还是在执行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技术标准,目的就是为了防御前苏联反舰导弹作战体系的攻击。
但是我们在阅兵场上出现的几款反舰导弹,彻底颠覆了美军现有的航母反导作战体系。根据网上的各种推测,目前我们的反舰导弹中,仅仅出现在阅兵场上的,具备超过 1000 公里作战半径的导弹就有 5 种。其中三种高超音速反舰导弹鹰击 - 17/19/20,一种隐身反舰导弹鹰击 18C 和鹰击 21。这些导弹都可以部署在我国海军驱逐舰 850 毫米通用垂直发射筒内,在战时可形成庞大的打击密度。
更关键的是,9.3 阅兵中展出的反舰导弹类目中,都是目前美军无法拦截的种类。像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的防御,目前美军的防空导弹都还在技术开发当中,美军自己都没有实战部署的高超音速导弹,什么时候才能研发成功高超音速拦截弹,很显然是个未知数。考虑到美军放弃了下一代反隐身预警机的研发,9.3 阅兵中位于战略方阵中的鹰击 18C 隐身反舰导弹同样可以执行不低于 2000 公里的反舰作战任务。
也就是说,9.3 阅兵中,中国反舰作战能力相比十年前,出现了大幅度的技术跨越。我们具备了在美航母防区外发射多种美军无法拦截反舰导弹的能力。至此,美军航母战斗群再次成为了海上作战的劣势平台。
如果此时美军奋起直追,该怎么应付这种技术优势呢?从我们反舰导弹可以空射,可以舰载发射,可以潜艇发射的特点。美军要开发的武器的作战目标很简单,航母舰载机要具备摧毁 2000 公里以外的所有作战平台的能力。说的直白点就是,航母舰载机要能前出 2000 公里去拦截挂载反舰导弹的轰炸机,航母反潜机要前出两千公里,去执行远海反潜任务,航母打击能力要开发射程超过 2000 公里,并保障成功突防的反舰导弹,去执行超远距离的反舰作战任务。
要具备这些能力,美军需要为航母配备起飞重量不低于 60 吨的固定翼战斗机,起飞重量不低于 60 吨的固定翼反潜机。同时还要配备起飞重量不低于 100 吨的舰载预警机。很显然,美军即便是有能力开发这些飞机,他们目前的航母尺寸也不够用了,还要去开发吨位不低于 20 万吨的航空母舰。大家说一下,以上这些技术开发,以当下拉胯的美国军工科研能力而言,猴年马月才能办到?
七十年前,对苏联反舰作战能力的防御作战技术追赶,美国差不多用了 20 年,今天,面对中国更高一个层级的反舰作战能力而言,不要说美国军工科研部门已经不具备当时的实力和工程技术能力了。就算美军工依然是那个强大的军工体系,没有二十年的追赶,美国也是做不到的。所以当下面对中国各种防区外反航母作战利器,美国能做的,只有放弃挣扎,将航母开到我们反舰导弹打不着的距离之外。
这意味着,在公海大洋上作战,美军航母作战体系与我国反航母作战体系存在代差。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美海军在 9.3 阅兵后,加速战略收缩的原因吧?打已经没希望了,唯有拉开距离才能保障生存。
战略火箭军层面我不准备多说,我始终奉行的是核大国之间不会爆发核大战,那样的结局没有任何意义。技术上的发展主要是为了展示确保摧毁对手。
空军层面的话题都说烂了,我们目前拥有最强隐身战机歼 20S,最强舰载机歼 35,最强四代半战机歼 16,最强电子战机歼 16D。在战场狂虐阵风战机的歼 10,在阅兵式上,也就是拉个彩烟,让大家喝个彩的角色。
除了现役装备之外,我们还在开发性能比美军高一代的空警 3000,拥有完整的忠诚僚机作战体系,六代机的试飞也在密集进行中。
反观美军,绝大部分空军项目的进展都不顺利。六代机 NGAD 的研发还是在我们歼 35 密集试飞后被逼提出来的。至今半年时间过去了,美军的六代机还没有影子呢。
综合来看,在军工科研领域,美军落后的已经不是一星半点了。虽然美军在冷战后三十多年里,军工科技研发没有完全停滞,但是其技术开发充其量是对冷战技术的完善。而我们则完全领先了一代。
相对于 1957 年苏联红场阅兵后,美军在技术上的部分落后而言,今天的美军面对解放军,军工技术属于是全面的落后。这种情况下的追赶已经不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了。
更重要的是,1960 年代时候,美国国力如日中天。美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占比高达 40%,比今天中国制造业占比还高。美国当时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科研队伍,其科研实力远非当时的苏联可比。美国还拥有当时的货币霸权和金本位之下,全球超过七成的黄金储备。所以当年美国即便在军工领域被苏联超越,妥善部署外加资金投入,是很容易逆转形势的。
但是今天,中美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逆转。我们拥有了当年美国的制造业优势,这种优势赋予了中国在经济上持续的优势。美军虽然依然掌控着科技霸权,但是臃肿僵化的体制外加制造业空心化,美军很多的技术项目只有依托中国的产业链才能将其转化成产品。在军工层面,美国的陆海空三军的装备采购都严重依赖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和关键材料如稀土的供应。
再加上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进入法币时代的美元进入了债务维持的陷阱中。现如今美国的国力更多被陷在了内耗中无法自拔。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年美苏太空竞赛,美国率先完成了登月,完成了对苏联的超越。
中国登月计划后,美国虽然也提出了登月计划,但是美国军工承包企业互相掣肘,技术标准和接口互相不妥协,技术分歧甚至比国与国之间的技术分歧还大。这导致美国虽然重提登月计划,但是已经没有了一个技术统筹标准,可以将数万家企业,几十万名工程师给组织起来了。我的判断,未来美国任何大型系统工程,到最后都难以避免烂尾的命运。甚至就连下一代战斗机的开发,都有可能因为这种技术碎裂一地,没有统筹的状况而烂尾。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俄罗斯武器装备的技术研发在苏联解体之后就已经失去了方向,最终只能在苏联的军工体系之上修修补补。最终,俄罗斯军工成为了苏联武器养老院,直到今天,甚至还在花费巨资复活 “纳西莫夫海军上将” 号核动力巡洋舰这种不合时宜的老舰。
事实上如果大家去仔细审视美国军工体系在冷战后的转变,他们的技术状态跟俄罗斯其实是非常类似的。只不过因为美国没料到苏联在 1991 年会突然解体,所以在苏联解体的时候,美国的军工体系中还是有一些系统工程研发在持续的,比如 F22 隐身战机计划。但是在这些项目研发做完之后,大家就会发现,再去搞新的项目研发,美国基本上都以失败告终了。所以冷战结束后三十多年里,只搞出了一个问题重重的 F35 项目,其他项目的技术进步简直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
反观中国,在冷战结束的时候,我们甚至还没有开始歼 10 项目的开发,但是仅仅用了三十年,我们的军工在封锁之下,不但完成了三军技术的自我发育,而且在武器装备层面还完成了对美国的追赶。参考当年冷战中美苏军工科技竞赛的过程,在美国交出世界霸权之前,几乎可以肯定中国的军工研发绝不会停下脚步,直到中国出现彻底领先美军一代甚至两代的三军装备为止。
综合而言,我们的军工研发有着清晰的目标和发展路径。而美军的军工研发在冷战结束的那一刻就开始碎裂,以至于到今天被中国超越。美苏冷战中,美军发现落后奋起直追,是有基础条件的。但是现在,已经碎片化的美国军工,依托大公司的技术储备,搞一款新的导弹或者火炮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让他们搞下一代武器装备的研发,就不是一家公司可以完成的了,而是需要多家公司的配合。
大家思考一下,仅仅是将这些碎片化的军工科研单位给整合起来,美军需要多少时间?所以面对中国在军工技术上的超越,美国已经失去了当年的意气风发,转而选择了逃避来取代追赶的思路。
来源:军武杂货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