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时候你会不会觉得,人生就像踢球——有人总是被误当成“昙花一现”,却偏偏年年都在盛开。萨拉赫,很多老球迷当年对他第一印象无非“埃及梅西”,那时候就觉得,这小伙子怕是要一季惊艳后步了前人后尘。可谁知道呢,一晃八年过去了,他的那道弧线,依旧划在英超的球场上,没人能
有时候你会不会觉得,人生就像踢球——有人总是被误当成“昙花一现”,却偏偏年年都在盛开。萨拉赫,很多老球迷当年对他第一印象无非“埃及梅西”,那时候就觉得,这小伙子怕是要一季惊艳后步了前人后尘。可谁知道呢,一晃八年过去了,他的那道弧线,依旧划在英超的球场上,没人能说他“热度退了”。
其实在2012年,萨拉赫飞抵瑞士的那会儿,身边的亲友圈都在感叹,小伙子离乡背井,怕是有点冒险。那时候,巴塞尔掏出区区250万欧,谁会料到转头买到的是埃及未来的国宝?但说实话,初到欧洲的头俩赛季,萨拉赫过得挺不容易的。语言沟通碰壁,腼腆得连更衣室都不是最爱扎堆说话的那个。后来聊过天的队友都说,小萨那时候一见陌生人就缩手缩脚,怎么看也不像能扛得起大场面的人。
可真正的变化,其实是从一次并不起眼的欧冠资格赛说起。巴塞尔碰上切尔西,萨拉赫硬是用了九十分钟把自己的速度和灵性演给了所有蓝军球探。赛后,主教练满脸赞叹,队里的老球员甚至揶揄说,这小子要不了多久肯定要“身价飞天”。果不其然,没几年,萨拉赫换了好几站,漂到英国,穿上利物浦那件红衣,人人都盯着他,想说说这下“该熄火了吧”。可偏偏,他这个“埃及法老”,越到英超大舞台,心越大。
细细一想,哪一个成名的球星不是被怀疑过无数次?有段时间,利物浦球迷甚至拉横幅喊出“我们要奇迹,不要昙花”。可萨拉赫不是那种只靠一两个爆炸数据撑门面的球员。他的破门,不是靠偶尔灵光一现,而是训练场里一天又一天的血泡。外界只看到他欧冠决赛里的独中一元,却忘了平常普通训练时,他会绕着安菲尔德的那几个小角落加练,光脚趟十几圈——这份轴劲,恐怕只有真正爱球的球迷才会懂。
萨拉赫移居利物浦之初,其实身边也有不少人暗里捏把汗。毕竟,英格兰的雨、湿冷的风,可不比开罗的沙尘和阳光。那个赛季,他偶尔状态低迷,有人冷嘲热讽“埃及也出不了大巨星”;更有评论员等着看笑话,说“昙花的命,再开两季也就谢了”。但彼时彼刻,他在队医指导下偷偷踢上夜间加练,午间休息时偶尔发条家乡的微信,和妈妈聊两句家常。归根结底,那种熬出来的韧劲,其实是流在血液里的东西。
我记得18年那会儿的欧冠小组赛,萨拉赫一脚爆射击穿领头羊,那场球看到家乡埃及满大街的人奔跑着庆祝,好多年没见过这么热闹景象。再后来,他踢进百球,英超解说员都忍不住说:“这不是昙花,这是顽石。”他不是靠天赋吃饭的花瓶型前锋,每次被逼上绝路,他都能憋出新招。比如20赛季那场,队里受伤倒了一大片,他带着一群95后新兵,愣是踢进了争四的关键线。说实话,那会儿工地上的球迷照样追着直播,腋下揣着半截面包,一边骂老板一边狂喊“法老快跑”。
萨拉赫的“常开”,背后可不是故事书上说的“天生伟大”。现实里,他也想过退缩。比如某赛跑训练时老伤复发,队医建议他歇一两周,他却咬着牙和体能师打赌,学游泳,来疗伤重塑自己的腿部优势。有时候夜里睡不着,他掏出手机点开家乡视频,看母亲煮老玉米的模样,不知不觉憋足劲头。身边朋友笑他傻,这种小日子过法儿,埃及球迷听了都觉得像亲戚家的孩子。
还有一次,不知你是否记得,联赛波动最大的那年,萨拉赫和队长私下起过冲突。那会儿媒体乱传,说队里要变天。可最终他顶住压力,用一连串关键球堵住外界的嘴。赛后没人关心他背后跟着的那一大堆流言蜚语,大家只记得,是他在门前低头疾走、帽子戏法收场。
其实你问我什么是“昙花常现”,我倒觉得,不如说萨拉赫就是个一直在和命运“死磕”的茬子。八年间,他变了队友,变了主帅,但他一如既往地扛大旗,摔倒了拍拍土爬起来。哪怕如今身价遇冷,换来的也不是嘲讽,而更像是那种生活家式的调侃——“看,这货又要逆袭了。”
咱们总爱盯着那些“奇迹般爆发”的英雄时刻,真到了最后才发现,最让人动容的,其实是他那些不惹眼却顽固的坚持。也许有天,他会离开英伦,远赴土耳其或别的什么联赛继续征战,但就冲他这股子“每年都能花开两季”的劲儿,我觉得,还会有人守着电视、等着他的那个下一个爆发。
到底是“昙花”还是“常青”?谁说得准呢。反正,他还在球场上奔跑,偶尔和年轻队友敲敲肩膀,你看那眼角的笑意,像极了我们身边每一个不服输的老伙计。这种人,就算有一天退役,也一定不会寂寞到哪儿去。
来源:曼巴的篮球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