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星北上遇冷,老戏骨沦为工具人,是时代抛弃还是自我迷失?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8 10:33 1

摘要:以前周润发穿风衣骑摩托,周星驰无厘头搞笑,梁朝伟一个眼神都能让人心颤。那时候港片是华语电影的顶梁柱,随便一部《英雄本色》都能让全亚洲观众沸腾。可现在随便打开短视频平台,满屏都是小鲜肉用AI换脸复刻经典,真正在演戏的香港老演员却在内地影视圈碰了一鼻子灰。

曾经我们追着看的香港明星,现在怎么都成了观众口中的"过气老戏骨"?

以前周润发穿风衣骑摩托,周星驰无厘头搞笑,梁朝伟一个眼神都能让人心颤。那时候港片是华语电影的顶梁柱,随便一部《英雄本色》都能让全亚洲观众沸腾。可现在随便打开短视频平台,满屏都是小鲜肉用AI换脸复刻经典,真正在演戏的香港老演员却在内地影视圈碰了一鼻子灰。

我刷短视频时发现个怪现象:曾志伟去内地做综艺,讲个港式冷笑话反而被说"油腻",反倒是那些整张脸挤在镜头前卖萌的年轻人能上热搜。刘德华在《流浪地球》里演科学家,戏份被剪得比年轻配角还少,这哪像个影帝待遇?更别说张卫健花心思复刻《少年包青天》的喜剧风格,收视率不如个抠图特效的玄幻剧。

香港影视黄金时代为啥在内地水土不服?我采访了几位从业的朋友才明白真相。现在影视公司选演员,先看微博粉丝量,再看大数据匹配度,最后才看演技。有个制片人跟我说:"用流量明星一部剧能自带5000万播放量,老演员演得好顶多加个亿?划不来啊。"

老港星们现在真惨。以前拍一部戏能赚够几年花销,现在片酬暴跌,有的大明星接个广告都得提前问是不是"正经品牌"。有次在新闻里看到刘青云接受采访,他说现在挑剧本就像挑剩菜,好角色都被流量明星抢走了。更气人的是,他们接了烂片反而被骂"不挑戏",真是哑巴吃黄连。

但也不是所有老戏骨都认命。梁家辉跑去演《捉妖记》里的搞笑妖怪,林峯去音乐剧舞台找新出路。我表姐在看《致爱伦坡》时激动得直哭:"这才是林峯该有的样子!"可是这种尝试市场接受度太低,票房刚够回本。

最让人唏嘘的是观众审美变化。现在年轻人刷短视频都是看帅哥美女,要肌肉要长腿,哪还看得上满脸皱纹的老戏骨?有个00后同学跟我说:"张曼玉是谁?是不是演古天乐老婆那个?"这话听着刺耳,却是事实。以前观众为演技买单,现在大家更愿意为颜值付费,这锅真不能全算演员的。

香港演员北上还面临文化差异。港式电影里充满江湖义气和市井智慧,但现在内地观众更爱看家庭伦理和职场宫斗。就像曾志伟在综艺里讲的"做人最重要的是朋友多",在短视频时代听着像陈年老古董。年轻观众根本不懂什么是"过埠师奶",也难怪他们的幽默风格会被说"不合时宜"。

有些港星开始尝试改变。谢霆锋拍《救命》想找回港片味道,结果上映时被排片打压得无声无息。周星驰做动画电影《美人鱼》系列,把无厘头变成了萌宠搞笑。但观众还是更买年轻导演的账,好像香港导演天生带着"老派"标签。

我有个朋友在影视公司做宣发,他说现在给香港演员做营销就像在逆风行船。贴上"情怀"标签吧,90后嫌老气,去掉情怀标签吧,00后根本不知道他们是谁。有次帮刘嘉玲策划直播,想靠当年《阿飞正传》的热度引流,结果直播间观众问:"这个阿姨是不是演婆婆角色的?"

最讽刺的是,当港星们被迫接商演维生时,又被骂"靠卖老脸捞钱"。有个导演朋友私下吐槽:"他们不演这些戏谁演啊?总不能等着饿死吧?"现在的影视行业,流量明星片酬占预算大头,剩下给老演员的钱连养团队都不够,只能靠多接戏维持生计。

前两天刷到甄子丹在采访里说,现在很少有香港演员能像李小龙那样开创时代了。这话听着让人心酸,但也真实。香港电影黄金时代造就的巨星们,正在被自己参与构建的行业规则淘汰。这不是他们的错,是这个时代不需要"戏比天大"的匠心了,需要的是能快速带来流量的面孔。

你看《怒火·重案》最后那场打戏,甄子丹和谢霆锋的动作戏码对标好莱坞,可电影评分还是不及格。观众不是不懂欣赏,而是习惯了快餐式娱乐。港星们的困境,本质是整个华语影视产业转型的缩影——当情怀变成商品,匠心沦为情怀,这些老戏骨就真的成了时代浪花里的碎沫。

写到这里,我感觉我可能也是上了年纪了。感觉有点跟不上00后的思维了,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这些演员只要还能拍,我就还能去电影院去看,这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偶像[比心]

此文章只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来源:小六说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