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这群“叛逆中年人”如何用笔杆子炸翻旧世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2 15:00 1

摘要:如果穿越回1915年,你会选择做“躺平青年”还是“愤青”?陈独秀用行动给出了答案——他带着两个儿子在上海弄堂里煮火锅涮毛肚,顺手就创办了《新青年》。这可不是普通杂志,是能让人看完立刻想把辫子剪了、裹脚布烧了的“精神炸药包”。

如果穿越回1915年,你会选择做“躺平青年”还是“愤青”?陈独秀用行动给出了答案——他带着两个儿子在上海弄堂里煮火锅涮毛肚,顺手就创办了《新青年》。这可不是普通杂志,是能让人看完立刻想把辫子剪了、裹脚布烧了的“精神炸药包”。


记得第一次看到于和伟演的陈独秀,我差点笑出声。这位天天被儿子陈延年当面怼“您配当爹吗”的中年人,顶着鸡窝头在北大教授堆里舌战群儒。李大钊抱着募捐箱四处接济工人,胡适穿着西装三件套在女生宿舍楼下背英文诗,最绝的是鲁迅,他叼着烟在教育部办公室刻“早”字印章,转头就写出了《狂人日记》里“吃人”二字,吓得我当场把手里瓜子扔了。(此处涉及剧透)



北大教授们的奇葩日常堪比现代职场真人秀。辜鸿铭留着辫子教英国文学,黄侃拍桌子骂胡适是“数典忘祖”,最绝的是蔡元培校长,这位“端水大师”能在新旧派教授掀桌干架时,淡定掏出花生米说“诸君,嚼得动真理才嚼得碎现实”。看着这群文人互怼,我突然悟了:原来文化人的打架方式,是往对方家里寄论文!

要说全剧最扎心的名场面,必须是陈独秀送两个儿子赴法留学。镜头里延年乔年啃着硬窝头走向阳光,转眼切换成他们戴着镣铐满身鲜血的定格画面(此处涉及剧透)。这波蒙太奇杀得我措手不及,手里的薯片顿时不香了。据公开资料显示,这段交叉剪辑是导演埋了43集的催泪弹,建议观看前备好三包纸巾。



当看到毛泽东抱着《新青年》在雨中奔跑,泥泞路上躺着乞讨的妇人、卖儿卖女的百姓、坐在汽车里吃汉堡的洋人……这个长达两分钟的长镜头让我后背发凉。这些被历史课本浓缩成“民不聊生”四个字的场景,突然变成了会呼吸的痛。弹幕里飘过“谢谢先生们让我们不用学文言文”,突然觉得手里的奶茶甜得刚刚好。

有人说这是部“大型近代史PPT”,我可要拍桌反对了。李大钊带学生包饺子时讨论马克思主义,陈独秀喝醉后抱着《共产党宣言》跳舞,鲁迅边吃茴香豆边设计北大校徽……这些烟火气十足的细节,让教科书里的铜像复活成了会撸串会骂街的活人。建议00后追剧时搭配历史课本食用,效果堪比知识炸鸡配啤酒。

在这个动不动就“三观警告”的年代,《觉醒年代》却大方展示着人性的复杂。新文化先锋胡适遵母命娶小脚妻子,守旧派辜鸿铭精通八国语言,陈独秀既是思想先驱又是“渣爹”。这种不贴标签的叙事,反倒让我们看清:原来先驱者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普通人,他们摔过的跤,正是我们今天走的路。


看完全剧我算是明白了,哪有什么“天降紫微星”,不过是群不信邪的中年人,硬生生用笔杆子捅破了铁屋子。建议搭配弹幕观看体验更佳,当满屏“这盛世如您所愿”飘过时,你会突然理解什么叫“隔着百年时空的击掌”。推荐指数:★★★★★(历史课代表必看,干饭人慎点——容易看着看着就放下碗翻党史)

来源:光头阿建

相关推荐